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10月14日

“双园驱动”赋能工业腾飞

达州达川区加速产业升级迈向新征程

近日,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彩旗飘扬,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2×100万千瓦新建燃煤机组工程现场,泵车长臂挥舞,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精准浇筑到位。这场高质量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这一重大能源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也为达川区工业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与此同时,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和双石热电联产循环经济园建设如火如荼,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生产繁忙,展现出达川区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达川区以“硬设施”筑牢根基、“强产业”汇聚动能、“优服务”激发活力,为“老家达县·宜美达川”注入强劲工业动能,开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筑巢引凤

高标准基建筑牢产业崛起硬支撑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达川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全力打造优越的产业承载平台。

走进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整齐划一的标准厂房和现代化的研发大楼映入眼帘。截至目前,园区3.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孵化园已全面投用,为企业提供了“拎包入驻”的便利条件。在园区东南侧,南部农事服务中心、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配套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85%,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川达立盈农机公司负责人指着新投产的生产线介绍,2025年新增的遥控智能碎草机、小型履带旋耕机两条生产线,使公司产能提升了40%。如今,园区累计建成生产线已达18条,产品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等9大领域共35款。其中,AI行株间除草机器人凭借精准的识别系统和高效的作业能力,已远销加拿大、新西兰等国,获得海外客户的一致好评。

为确保产品质量,园区专门建设了占地50亩的中试基地,模拟水田、旱地等四种典型地貌,可满足20类农机的性能测试需求。“今年我们计划开展30项中试试验,为产品迭代提供数据支撑。”园区技术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双石热电联产循环经济园也迎来重大突破。园区控详规划获省市审批通过,启动区500亩土地完成“七通一平”,实现“熟地”供应。作为园区核心项目的国电投达州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水电气路网等基础配套正同步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1500亩的农机装备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专注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的专业园区,已被列为四川省重点项目,正朝着“全国领先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目标稳步迈进。

 

强链成群

集群化发展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产业要强大,关键在于形成集群效应。达川区通过精准“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在农机装备产业园总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作业。2025年,园区新引进农机制造及配套企业4家,新增生产线10条,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川达立盈、四川吉福瑞等产值同比增长35%,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目前,我们已经构建起从研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2025年二季度园区产值突破8000万元,全年目标冲刺18亿元。

市场开拓方面,园区创新营销模式,取得显著成效。除了与遂宁、乐山共建跨区作业服务网络,签下1400万元区域合作订单外,还通过“农机下乡”展销、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市场。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丘陵山区农机产销座谈会上,园区企业一举拿下超2亿元订单;西南农机展览会上再获2171.5万元合同。

目前,园区已入驻川达立盈、四川亿嘉等12家农机企业,标准化厂房入驻率达82.7%。2025年,园区计划实现“生产农机30种、下线5万台”的目标。

双石热电联产循环经济园则围绕煤电项目核心,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编制的《热电联产产业招商图谱》,为精准招商提供了科学指引。目前已对接上下游关联企业12家,初步形成“煤电—固废处理—新型建材”产业雏形。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蒸汽120万吨、粉煤灰110万吨、石膏50万吨。”园区负责人表示,这些副产品将为食品加工、绿色建材等产业提供原料支撑,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

 

精准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催生发展新活力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达川区创新服务机制,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从项目审批到员工住宿,园区都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吉福瑞农机公司负责人对园区的“保姆式”服务赞不绝口。园区推行的“企业无扰日+专班保姆式服务”机制,已累计为企业解决审批、融资、用工等问题76个。

在要素保障方面,达川区积极争取省级产业发展资金,落实租金补贴与人才奖励政策,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会。2025年以来,已帮助园区企业获得融资1.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针对《阳光问廉》曝光的基础设施问题,达川区立行立改,21项整改任务全部按时完成。如今,园区水电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标准厂房闲置率从15%降至5%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开展的“信用修复上门服务”专项活动,已协助高频失信企业完成17条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重塑了企业发展信心。

“我们将继续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推动园区向2027年百亿产值目标迈进。”达川区白马产业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明表示。

 

靶向发力

科学谋划绘就未来发展新蓝图

 

面对新发展阶段,达川区明确攻坚路径,确保“一年破题、三年成型、五年成园”目标如期实现。

规划提能方面,将加快农机装备产业园二期开工和闲置厂房“二次招商”,推动双石园区铁路专用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亩产效益”评价体系,完善固废利用产业布局详规。

产业提质方面,聚焦“耕种收管”全环节引进链主企业,紧盯固废利用头部企业强化招商。通过“农机下乡”等活动,力争川东北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0%。同步推进煤电项目投产与固废产品中试验证。

服务提效方面,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每季度召开“政银企”专场对接会。创新设立运营人才“编制池”,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双园齐驱开新局,砥砺奋进正当时。达川区正以“双园驱动”为引擎,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让科技赋能的农机产业与绿色循环的热电产业协同发力,为建设“老家达县·宜美达川”注入源源不断的工业动能,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谱写新的篇章。

 

赵权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王晓英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