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甩掉“固废包袱” 实现“点石成金”
攀枝花市西区加快传统工业“转型突围”步伐
初秋时节,攀枝花西区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厂房与车间错落有致。机械轰鸣声中,曾经被视为无用的工业固废,如:煤矸石、高炉渣、高炉灰、高铬钒渣等,正通过一系列高效的流程转化,在不同的企业、工厂、车间变身为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电解锌、铬系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并最终被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康养制造等众多领域。
前不久,2025年度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西区材料化工资源深度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成为攀西地区首个以资源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从曾经的工业固废堆积成山,到如今的新材料产品价值攀升,西区原来的传统工业区,正在加快“转型突围”步伐,实现“点石成金”质的飞跃。
产业革命实现“变废为宝”绿色循环
8月初,位于格里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的攀枝花市泓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固体废弃物环保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建成投产,预计每月可产出次氧化锌约2000吨,同时产出还原铁粉约1320吨。该生产线预计每月“消化”工业固体废弃物1.5万吨,有效解决了区域内部分工业固废处置难题,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
“吃”进大量工业固废、“吐”出高价值资源化产品,以泓岩科技为代表的资源深度综合利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实现了固废到资源的“产业链革命”,成为当前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依托攀西钒钛资源及当地每年产生的150万吨煤矸石、400万吨高炉渣等固废资源,攀枝花西区现已形成“固废回收—原料加工—产品制造—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涵盖煤化工、绿色化工、资源循环利用等主导产业。
2022年以来,西区以“产业升级、项目攻坚”为主线,累计签约落地固废资源绿色循环高值化综合利用、年产6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等3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额达210亿元,实现招引规模与质量“双突破”。
目前,集群内聚集了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也先后获评四川省绿色园区、省级化工园区、四川省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成为全省资源循环利用的标杆。
“这些企业和项目填补了产业链关键环节,有效推动了产业集群从资源利用向高端制造跃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西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集群总产值达119.01亿元,主导产业占比88.19%。
创新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在西区,创新是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核心。针对材料化工领域技术门槛高、转化周期长的痛点,西区绘制了主导产业技术路线图,建立含10个省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库,并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攀枝花市午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仔细装配该企业自主研发的轮椅,一旁的钛产品加工台上,工人正在对工件进行预处理。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现有20项专利、100余项商标等自主知识产权,近期还将新增4项产品技术专利。
近年来,西区先后与宝钛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攀枝花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活动。其中,攀枝花市午跃科技有限公司与攀枝花学院联合研发仿生膝关节和仿生旋转器用新型钛合金制备技术,并与多家单位共同攻关钛及钛合金材料在康养康复产品中的应用;四川嘉兆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攀枝花学院签署战略协议,推动新材料技术转化;四川和临科技有限公司、攀枝花市泓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则与四川大学共建校企技术中心,聚焦核心共性技术研发。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链的关键纽带。通过产学研合作,西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促进了区域内产业技术的整体升级。同时,西区还积极构建创新平台,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高效利用。
数字赋能激发产业转型动能
目前,攀枝花西区正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传统材料化工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四川聚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内,一阵阵规律有序的机械运转声传来,10余台机械手臂依托Mes+自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各司其职,根据指令自动投料、自动化加工和工序自动流转。
在四川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海绵钛还蒸器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在泓岩科技的回转窑旁,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显示着高炉灰处理数据。
这些场景的背后,是西区集群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的成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西区引入移动、电信、联通等多家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建设“云数字园区”系统,实施安全生产智慧管控、能源监测等数字化改造,构建起覆盖安全生产、环境监测、产业服务的全链条能力体系。目前,集群已建成5G基站103个,更换通信光缆110公里,工业互联网普及率达39.22%,企业上云率达33.33%,为数字化转型筑牢“硬基建”。
与此同时,西区还推出“一企一策”服务模式,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开展“智改数转引领未来”推进会,为22户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线上评估,指导攀枝花市宏林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8个“智改数转”项目投运,并推动四川聚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申报2025年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专项资金。
“从人工抄表到智能预警,数字技术让管理效能提升30%以上。”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数字化赋能下,西区企业得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从“低碳”到“零碳”的绿色实践
今年7月,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被成功纳入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昔日依赖煤炭的传统工业区,如今正加快实现工业经济增长与零碳转型协同推进的绿色蝶变。
资源循环利用是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攀枝花市宏林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回转窑窑头产生的高温烟气回用于原料预热,冷却产品的余热回用于助燃空气及煤粉干燥。
攀枝花瑞峰水泥有限公司配套建设一套4.5MW熟料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攀枝花市泓岩科技有限公司三条回转窑,年处理30万吨高炉除尘灰,生产次氧化锌和还原铁粉,彻底解决传统填埋污染问题,未来还将延伸至纳米材料、电解锌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西区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从碳管理、资源利用、园区建设等多维度发力,探索一条高碳原料低碳排放的新路径。
为此,西区建立“碳管家”制度,引入专业机构对规模以上企业碳排放开展核算,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园区用电、用水、能耗数据。在环境监测方面,利用“颗粒物监测”“VOC在线监测”等设备织就“环保天网”,确保大气、水环境质量达标。
“从‘吃资源’到‘吃渣生金’,从‘传统工业’到‘绿色集群’,西区将加快打造川西南、滇西北材料化工资源利用的高地。”西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西区将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招引“链主”企业,带动集群发展,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要素保障,让更多项目“能进能出”、高效运转,确保产业生态良性循环。
杨邦春 田金艳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徐杨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