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产业链条 推动“智改数转”
渠县消费品电子产业破圈升级
近日,在达州市渠县经开区的四川旺鑫电子有限公司高速冲压生产线上,一排排机械臂来回运转,不到一分钟,一块铝板原料就“变形”成了笔记本电脑的结构件。
近年来,渠县提出全力攻坚“轻纺服饰、消费品电子、纸制品”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链,消费品电子产业以构建“原材料采购、工业母机生产、数控加工、整机总装”全产业链为核心,打造西部CNC数控加工行业样板,并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目前,经开区入驻消费品电子企业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202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74亿元。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渠县消费品电子产业集群十分清晰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总装转型,开展“链式”招商补短板,推动产业链向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转型。
建圈强链
从龙头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
“上半年已完成订单175万件,同比增长35%,目前生产任务已经排到12月。”旺鑫电子人事行政部经理王全恒说。该企业成立于2023年,2024年上半年数控设备达到1000台,2025年新增配套注塑、自动化整装车间,5月下线了首台整装平板。今年1至5月,企业实现产值1.6亿元。
旺鑫电子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原来,这是一家以电子设备制造为主的科技型企业,主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笔记本电脑配件、手机壳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与比亚迪、华为、三星、小米、联想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有深度合作关系,常年订单充足。
“旺鑫电子是渠县聚焦主导产业通过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引进的企业。”渠县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侯勇说,渠县对三大百亿级产业实行“总链长”负责制,由县领导担任“总链长”,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推进“制造业建圈强链三年攻坚”,对企业的招引、建设、投产等环节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
“今年1月,园区获得了规划环评许可修编,新增了阳极氧化等工艺。”侯勇说,目前旺鑫电子已基本建成川东北唯一集冲压、钻铣、抛光、喷砂、注塑、阳极氧化、智能检测等全制程工艺流程的产业链,具备年加工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等各种金属组件200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
在四川招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依次排开,在智能“大脑”的操控下,机械手臂和数控机床高效运转,工人们在各个环节忙碌作业,全力以赴抓生产、赶进度。
招华智能是渠县经开区2022年引进的消费品电子龙头企业,主营手机整机通讯产品、无线通信模块、手机主板、电感电子元件等,可承接一、二线手机的OEM/ODM订单和平板、笔记本电脑大尺寸屏幕生产订单。
依托已经落地的旺鑫电子和招华智能,近年来,渠县还招引博德特智能、华南星科等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群,拓展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等零部件供应环节,提高产业零部件供应能力。
为推动消费品电子产业发展,渠县正在研究制定《消费品电子产业发展三年培育方案(2025—2027年)》,着力将渠县建设成为西部消费品电子产业聚集地,在产能提升、集群发展、工艺升级以及完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推出切实举措,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品牌影响力大幅增强。到2027年,力争实现“3C”电子产品及智能穿戴设备年产值达70亿元,建成西部重要的消费品电子产业基地。
“智改数转”
瞄准产业新蓝海
“这个通道两边,就是我们企业的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四川贝森电器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东说,在公司车间的空地上,贴着贝森电器品牌标志的充电桩摆放在左边,变压器则摆放在右边。
贝森电器创立于2004年,2012年入驻渠县经开区,主要从事电线电缆制造、电气安装服务、变压器及电子元器件生产等业务,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该公司主动规划腾出产能,生产新能源汽车家用充电桩及直流充电桩,一头扎进新能源市场。
这次转型,源于对目标市场和行业特点的清醒认识。经过20多年的发展,贝森电器已形成“高压配电柜—变压器—低压配电柜”全产业链,其主要客户为电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一度让贝森电器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2022年,贝森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23年1月,首批充电桩下线。
“很庆幸做了转型的决定!”梁东表示,如今充电桩业务已为公司创造约2000万元产值增长,有效弥补了变压器营业额的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总产值约7000万元,其中充电桩贡献超1000万元,家用充电桩还吸引了客户主动上门订购。”他介绍,公司现已打通“充电桩生产—充电站建设—后期运维”全链条产业,并在渠县自建7个充电站,累计售电达200多万度。
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上,贝森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例。
成立于2013年的四川乐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曾以生产触摸屏、液晶显示屏为主业,产品远销海外。然而,受行业竞争加剧、自身研发滞后及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近期,乐仕达电子完成了生产线升级,员工由原来的500余人减少到100余人,效率却提升至原来的3倍,产品扩大到通信、家用电器、汽车等领域的电子显示屏幕等,破解了发展困局。
支撑企业转型的,是渠县对产业发展的精准施策。去年,渠县组织专家团队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全面“家底”摸排,发现普遍存在产值下滑导致的投资信心不足问题,且周边市县同质化竞争加剧了市场压力。为此,渠县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确立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一招”,积极抢抓“两新两重”与“智改数转”机遇,大力鼓励企业“换道超车”,以重塑竞争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
严衡玬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王晓英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