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综合新闻
2025年05月29日

营山县盘活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营山县积极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县34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从2021年的481.37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1620.8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合作社发展、老百姓致富“三方共赢”。

 

开启社会服务 叩开致富之门

 

眼下正是麦收时节。近日,营山县星火镇梨木村一望无际的麦地里,微风吹起层层麦浪,收割机来回穿梭,麦粒尽收“囊中”。

“这一片是我们村集体种植的小麦,收割机也是村上购买的。”梨木村党支部书记蒋洪斌指着一片正在收割的麦地说,2020年,村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2021年申请了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党支部以“强组织、增收入、夯基础、促发展”为理念,以“五化”联动为抓手,探索发展新型服务型经济。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大型收割机1台、小型旋耕机3台、插秧机1台,在为村集体服务的同时,拓展社会化服务,当年就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

不远处,几台旋耕机在水田里来来回回,村民肖建平笑开了花,“过去耕田犁地十分困难,现在好了,村上有专合社提供代耕服务,既方便,价格还实惠,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正是有了农机,梨木村的社会化服务红红火火。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服务农户482户,整治撂荒地1000余亩,为本村及周边村组近10000亩土地提供了耕种防收“一条龙”农机服务。2024年末村集体资产总额400万元。

“后期将突破村、镇、县界限,拓展粮油作物机耕、机插、统防统治、机收灭茬等农机服务。”蒋洪斌说。

“以前村里垃圾随意堆放,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影响村民生活。”绿水镇浮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国说,2022年初,该村利用村集体经济的收益,购买了垃圾清运车,成立了垃圾清运队,既解决了本村生活垃圾收运难题,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据了解,垃圾清运按车收费,一整车500元,一年下来可为村上节约开支万余元。不仅如此,浮山村还与周边的合水村、川洞村、透龙村、锁口村达成了垃圾收运合作协议,服务范围近25平方公里,服务农户近3000家、万余人,年收入超7万元。

“梨木村、浮山村的社会化服务,开启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致富之门,既实现了集体增收,又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还带动了村民致富。”营山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郭友福说。

 

探索股份合作 拓宽增收门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着力点。5月24日,走进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但见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民居掩映在绿树间,一个个农业产业基地充满生机。在粮笋产业园,竹子悠然生长,翠绿欲滴,行间套作的农作物长势良好。

锁口村党支部书记吴明祥说,2021年10月,该村成立四川忘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村集体投入80万元资金入股,建设300亩粮笋产业园,共栽植12000余株竹笋苗,并套种农作物。村集体每年可获得4万元固定分红。

“当时,我们村申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给发展绿竹笋按下了‘同意键’。”吴明祥介绍,全村干部群众紧紧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狠下功夫,农业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4年,全村各项产业实现产值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该村先后获评“营山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营山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先进集体”。

“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用好项目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立村产业,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营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忠说。

 

培育特色产业 促进长效增收

 

一篙挑动春潮涌,千筏竞展万重锦。5月24日,在营山县骆市镇圣水村,一艘艘搭载游客的竹筏依次驶离码头,沿着河道前行。河中碧波荡漾,两岸郁郁葱葱,游客陶醉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纷纷拍照留念。

流经该村的圣水河系营山河的一段,长约8公里,常年水流潺潺,两岸风光旖旎。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该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采取“党组织+联合社+农户”的模式,启动了水上竹筏项目。

自2023年以来,该村修建观光码头、沙滩、浅水游玩区、农家乐、小卖部等配套设施,铺设观光便道4公里,种植晚熟柑橘50亩、油菜300余亩,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圣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毛收入68万余元,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圣水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促进集体经济长效增收只是营山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营山县灵鹫镇青山子村集体经济同样发展得风生水起。

灵鹫镇青山子村2022年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建成光伏发电站,每年向国网供电8.5万千瓦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

“村集体腰包鼓了,才能惠及更多百姓。”该村党支部书记龚继涛说,2024年集体经济实物分红,村里的每一位村民免费领到了40多斤小麦和油菜籽。2025年3月,该村利用集体经济的收益修建完善了全村农业生产用水管网,覆盖了村内80%的土地,村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既夯实了村集体的‘家底’,也变成了老百姓‘摸得着’的红利。”营山县委副书记杨佳说,将继续以强村富民为根本,让产业红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动机”。

 

邹刚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国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