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特别报道
2025年05月23日

大英:从“丘区腹地”到“投资高地”的转型跨越

大英县城区全景  (张昌明 摄)

 

四川盆地中部,一湾“中国死海”碧波荡漾,见证着一座城市的转型奇迹。大英县,这个因盐卤资源孕育出独特文旅IP的丘区县城,正以刀刃向内的“效率革命”劈开发展新局——从渤海之滨的招商签约现场到郪江河畔的项目建设工地,从政务大厅的窗口到科创平台的研发实验室,能源化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拔节生长,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在西部县域经济版图上勾勒出一条“以效率破题、以环境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曲线。

 

盛马化工(张昌明摄)

 

大英飞亚动力FANUC 系统全自动机器人生产车间一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英卓筒井

 

宋井桃园桃花美食月启动仪式

 

中国死海

 

招商引资   释放全域联动“强磁场”

 

2025年3月,大英在山东省东营市成功举办遂宁市(山东)能源化工产业合作对接会,天然气精细化工、氢基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8个产业项目签约,这是大英依托天然气资源优势和石油炼化基础,向打造西南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和四川千亿绿色油气化工生产高地,发展集能源开发、精深加工、循环利用为一体的油气化工全产业链迈出的坚实一步。与东营市石油业商会等行业协会友好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大英能源产业生态圈由“内循环”向“跨区域协作”拓展。

作为西部县域经济的“后起之秀”,大英县跳出传统招商窠臼,构建“1+2+3+N”现代化联合招商作战体系,即“1个集成招商工作专班统筹全局、2大招商平台主战、3个产业链专班攻坚突破、N个部门协同联动”的立体化招商格局,让每个项目从信息捕捉到落地投产都有专属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3个产业链专班聚焦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分兵驻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活跃区。1—4月,提请市党政领导高位促进重点在谈项目6次,县党政主要负责人赴外促进重点在谈项目9次,招商小分队外出考察对接48次,共计洽谈储备项目83个,其中投资50亿元的产业项目6个。

“我们实行‘每日调度、每周研判、每月通报’的顶格推进机制,重大项目都配备‘双组长’服务专班,项目洽谈周期较以往缩短40%以上,真正实现了‘快签约、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县商务经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大英县按图索骥,实施精准招商,精心绘制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图谱》上,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特种树脂等5个产值百亿级项目清晰标注,力争形成“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串产业、辐射一个集群”的裂变效应。在装备制造领域,大英县瞄准低空经济新赛道,走差异化发展路线,积极对接高性能碳纤维智造产业项目;在现代农业板块,聚焦“原料基地+加工园区+销售网络”的全产业链模式,回马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正加速建设;在文旅板块,依托“中国死海”“浪漫地中海”等IP,招引景区运营、康养配套、智慧文旅等项目,形成“产业招商”与“文旅赋能”双轮驱动。

在资本招商新赛道上,该县创新“基金+项目”模式,推动富丰公司实体化运作,设立产投基金,对科创项目进行“小步快跑”式战略投资,实现“资本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建立“清低清闲”闲置资产数据库,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土地和闲置厂房,分类引导“小而美”的优质项目入驻,让“沉睡资产”变身“发展新引擎”。

从渤海湾畔的签约现场到郪江河畔的产业园区,大英县的招商实践印证着一个硬道理:只有打破常规、精准施策,才能让西部县域成为吸引优质资本的“强磁场”。这套全域联动的招商“组合拳”,正为大英县的产业升级不断注入新动能,让这片曾经的丘区腹地,逐渐成为成渝地区产业版图上的投资新高地。

 

项目建设   锻造跨越发展“新引擎”

 

走进大英经开区,桩机轰鸣与焊接火花交织成发展的交响乐。项目的高速推进,得益于“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全周期保障机制。针对“土地等项目”的传统痛点,大英县提前储备2000亩“标准地”,完成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9项区域评估。通过区域评估和承诺制审批,企业签约后无需等待传统审批流程,直接获取施工许可,审批流程从12个环节压缩至4个,审批周期从常规的120天压缩至48天,时限缩短60%,让“拿地即开工”从愿景变为现实。在政务服务前线,每个项目配备的“主谈责任人”化身“项目管家”,从工商注册到竣工验收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指导。

随着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大英县产业版图正经历深刻重塑。能源化工产业形成“天然气开采—炼油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全链条闭环。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增速高于全省7.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突破65%,高质量发展底盘更趋坚实。

大英县的项目建设实践印证,唯有以改革破题、用服务赋能,才能让优质项目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动力源”。这套“要素保障+专班服务+链式发展”的组合拳,正让一个个“规划图”加速转化为“实景图”,为西部县域破解项目落地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大英方案”。

 

遂宁市(山东)能源化工产业合作对接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

 

营商环境   打造投资兴业“新生态”

 

在大英县政务服务大厅,“主动服务”成为鲜明底色。工作人员靠前询问办事需求,依托自助查询机精准提供办事指南;材料预审环节细致把关,即时指导补正;排号受理时同步宣讲“周五预约周六延时办”等便民政策,全流程疏解群众办事堵点。这一贴心场景,正是大英县以政务服务“小细节”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的生动缩影。

大英县锚定市场主体满意度,构建“四个一”包保服务体系——“一家企业、一位县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推行“保姆式服务+陪伴式成长”模式,让企业发展全程无忧。同时,以“八个必须”“九个可以”“十个严禁”划定政商交往“红线”,通过“我服务、你来评”监督机制和“一事一书一单”问题台账,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以制度刚性护航企业安心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服务闭环:规划与施工许可环节从7个压减至2个,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承诺制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50个、40个、35个工作日,分段审批项目动工周期平均缩短30%。推出13项“一件事”集成服务,全程帮办代办60次,申请材料和办理事项缩减80%,审批效率提升70%,2024年通过四川一体化平台办件10.5万件,群众满意率达100%。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减至47个工作日,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常态。

在数据共享领域,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1696条,开放率达95.4%,打破“信息孤岛”;大英经开区便企服务中心综窗系统加速建设,镇街便民服务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法治护航精准有力,构建“1+1+N”多元解纷模式,45名特邀调解员化解涉企纠纷23件、金额783万元;开展“法治体检”14次,为重点企业审查合同260余份,提出法律建议170余条;市场监管部门实施“首违不罚”,2025年累计开出15张“不予处罚决定书”,全面优化执法环境。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2024年“政采贷”放款17笔969.2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03亿元惠及419户市场主体,企业贷款余额161.29亿元,同比增长24.25%;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7宗730.66亩,降低前期土地成本近2900万元,高压新装增容平均办电时间压缩至6.64个工作日。

人才政策精准发力,兑现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评定民营企业职称9人,认定“企业优秀人才”20人,助力乾元电子、盛马化工等企业破解人才瓶颈。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家、省级17家,2024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3件,有效发明专利总数145件;之江高新高分子材料与医药中间体公共中试平台加快建设,2家企业申报省级中试基地,49家企业填报研发投入1.4亿元,2家企业获中央科技专项200万元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再加码,指导5家企业获得国家标准认证,2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00万元。

下一步,大英县将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三年行动,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化“标准地+弹性年期”土地供应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研发投入激励,力争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提升至50%以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升级   绘就链式发展“新蓝图”

 

在大英县的产业版图上,一场深刻的“链式革命”正让传统产业破茧成蝶,新兴产业拔节生长。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的系统谋划,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文旅融合开辟新赛道,园区平台承载新动能,一幅“产业成链、园区成势、融合成景”的现代化产业新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图景。

油气化工产业正从“燃料型”向“材料型”华丽转身。签约投资52.8亿元的天然气精细化工项目落地,与盛马化工产业互补,将进一步擦亮四川千亿绿色油气化工生产基地“金字招牌”。这条“天然气开采—炼油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的千亿级产业链上,已集聚24家核心企业,预计2027年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加速迈进。捷贝通能源装备攻克页岩气开采核心技术,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5年,全县装备制造产业产值预计增长25%,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40%,从传统机械加工到高端新能源零部件、数控机床等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遂宁制造”向“遂宁智造”跃升。

绿色食品产业聚焦“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运营”。回马镇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已集聚5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英麻鸭”“蓬莱仙酒”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渠道走向全国,2024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5亿元,带动5万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种植到车间里的冷链加工,再到直播间的“云端带货”,一条“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中国死海”景区,全新的“盐疗康养”项目,氤氲的盐雾中,游客体验着来自地下3000米盐卤的疗愈魅力。这是大英县整合“中国死海、浪漫地中海、丝路奇幻城、卓筒井”四大文旅IP的生动实践。实施景区提质、配套完善、业态创新三大工程,2025年一季度文旅综合收入增长30%,“千年盐都”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旅的时尚体验交相辉映。

更深远的“文旅+”融合正在破题,形成“文旅装备研发—生产—体验”链条;卓筒井考古遗址公园与清华大学共建科教、研学、文创三位一体“科博展示平台”,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00批次,让千年井盐文化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场景。文旅产业综合收入成为县域经济的“绿色增长极”。

大英经开区的“二次创业”正释放强劲动能。作为遂宁“锂电之都”的配套支撑区存在,截至目前,大英县已形成锂电化学品及材料的产业集聚,多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以四川绿色油气化工产业园为核心,推动传统化工向绿色低碳转型。该园区被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并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

从车间里的自动化生产线到景区里的沉浸式体验,大英县的产业升级实践得到充分印证:唯有以链式思维谋篇布局,以融合理念拓展空间,以园区平台集聚要素,才能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当能源化工的“工业血脉”、装备制造的“创新骨架”、绿色食品的“民生根基”与文旅产业的“生态颜值”有机融合,这座丘区县城正构建起多元支撑、韧性强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西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

5月6日,大英县委书记唐紫薇深入大英经开区督导“提质进位”工作,强调要以“效率革命行动”为抓手,在培育壮大油气化工产业集群中“挑大梁、立标杆”;要以“增强经济功能”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延链补链强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油气化工等核心产业聚链成群,培育更多经济增量,提升区域竞争力;要秉持“店小二”理念,构建全周期精细化服务体系,以政策解读“精准化”、柔性服务“个性化”、建圈强链“协同化”为重点,加大“清低清闲”力度,强化要素保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大英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从渤海湾畔的签约现场到郪江河畔的建设工地,从政务大厅的“一码通办”到法治中心的“多元解纷”,大英县的实践印证,发展是第一要务,效率是核心竞争力,环境是最强吸引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效率革命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当营商环境与企业成长共生共荣,这座丘区县城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造的高地,大英的探索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生动样本——只有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激发改革创新的澎湃动力,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期,大英县将继续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大盘之“稳”,以产业升级之“进”谋区域发展之“势”,奋力书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麒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中共大英县委宣传部提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