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理论·评论
2025年05月20日

《哪吒2》现象对优质影片推动文化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启示

□ 陈必文

 

在全球文化产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促进经济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驱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4.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0%,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市场呼唤优质内容供给,另一方面大量文化产品陷入低水平重复困境。这一背景下,2025年春节档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现象级表现引发关注——截至5月5日,其全球票房已突破158亿元,并催生出涵盖文旅、餐饮、数字资产等多元业态的消费生态,形成独特的《哪吒2》现象。

《哪吒2》现象引发了优质影片推动文化消费的思考,并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一、从《哪吒2》现象看优质影片如何推动文化消费

 

(一)优质影片带来的直接消费

电影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票房收入。2025年春节档以95.10亿元总票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64%。其中,《哪吒2》以48.39亿元贡献超50%份额,凸显头部影片的消费拉动效应。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电影市场2024年总票房425.02亿元,而2025年春节档的爆发式增长更推动中国市场单季度票房超越北美,首次登顶全球第一。《哪吒2》东南亚票房突破8000万美元,创国产动画海外纪录,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院线主动增设中文场次,形成区域性文化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表明,优质影片不仅在国内市场形成“头部影片—档期爆发—产业联动”的链式反应,更通过文化输出撬动全球消费潜力,彰显了影视产业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战略价值。

(二)优质影片促进文化消费模式创新

《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超150亿元的票房成就上,更在于它推动了文化消费模式的创新,将影视IP的商业价值从短暂的院线窗口期拓展至长期消费市场,成为“国潮”经济与金融、文创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影片通过IP衍生品的多元化开发,如联名手办、盲盒等,创造了“电影+文创”的消费新场景。金融行业与影视IP的联动成为亮点,多家银行推出观影补贴、积分兑换等优惠,降低消费门槛的同时增强用户黏性,形成“金融+文化”的消费闭环。直播电商进一步放大了IP的商业价值,如中信出版社在抖音直播间售卖的《哪吒·三界往事》绘本单周销量突破7万套,带动图书市场的新增长点。

(三)优质影片串联文旅线路

优质影视作品凭借其强大的视觉叙事能力和情感共鸣效应,已成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媒介。《哪吒2》影片中涉及的哪吒文化发源地,如四川江油、宜宾,天津陈塘庄等地,迅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江油凭借“哪吒祖庭”的独特定位,推出沉浸式AR体验,让游客在乾元山金光洞等景点感受电影中的奇幻场景。天津河西区则结合哪吒传说,打造四条主题旅游线路,包括陈塘庄历史街区、哪吒小镇等,带动当地客流增长30%。此外,四川宜宾的“哪吒欢乐世界”主题乐园、河北隆尧的哪吒墙绘等,均成为网红打卡地,进一步丰富了文旅体验,形成“影视IP—目的地曝光—旅游消费”的良性循环。

(四)优质影片带动角色消费,构建新型消费生态

《哪吒2》通过角色消费的新模式,推动了配音演员、虚拟偶像等衍生经济热潮。影片中极具辨识度的角色和配音演员成为品牌争相合作的对象——“太乙真人”川普配音风格意外破圈,其配音演员为四川文旅拍摄的宣传片《啥子是四川》抖音播放量破3亿,带动“川味哪吒”话题短视频超50万条。角色IP更是突破次元壁成为商业新宠:哪吒虚拟形象签约运动品牌,推出的“混天绫”联名款球鞋首日售罄;敖丙国风造型被茶饮品牌复刻成限定杯套,带动单周销量增长120%。这些新型消费模式证明了当代文化消费已从“看故事”转向“玩角色”,构建起以人格魅力为核心的新型消费生态。

(五)优质影片带动主题餐饮业的消费

《哪吒2》通过IP联动效应带动了主题餐饮业的创新消费,形成“影视+餐饮”的跨界融合模式。影片中“莲藕重塑肉身”的经典桥段成为餐饮创意的核心灵感,北京一家湖北菜馆推出的“哪吒套餐”,巧妙呼应电影情节,被网友称为“全藕宴”。此外,成都部分影院与老字号餐饮合作推出“跟着电影品美食”活动,进一步拉动春节档期的餐饮消费。《哪吒2》还催生了沉浸式餐饮新业态,上海“魔童主题餐厅”通过全息投影重现影片经典场景。这种以文化IP赋能餐饮的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消费场景,还通过情感共鸣提升了品牌附加值,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内容+体验”的新增长点。

(六)影视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

影视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通过虚拟制作、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更创造了全新的消费场景。《哪吒2》作为国产动画标杆,依托5G、云计算和AI渲染技术,将制作周期缩短40%的同时,实现毛发精细度、流体动力学等视觉效果的突破性提升,带动IMAX、巨幕影厅观影和“二刷”热潮。从产业链看,影片推动动作捕捉、实时渲染等技术需求激增,促使长三角地区新增14家数字内容工作室,形成超6000人的新型就业群体。可以说,以《哪吒2》为代表的高技术密度文化产品,正在重构“创意—科技—消费”价值链条,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二、优质影片推动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一)坚持创新驱动,生产好产品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可可豆动画公司根植传统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核,解构传统神话的叙事框架,对故事内容进行现代化改编,使得哪吒这个经典IP焕发新生。《哪吒2》又在《哪吒1》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在角色塑造、价值表达和技术呈现三个维度完成创新突破,最终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震撼的视觉体验,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中脱颖而出。其成功深刻表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思维,通过持续供给兼具文化厚度与市场锐度的优质内容,才能激活消费市场的乘数效应,实现社会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双重跃升。

(二)要有品牌思维,发挥品牌化价值

《哪吒》通过系列化开发构建了持续增值的品牌生态——首部作品以“我命由我”的精神内核奠定品牌基调,第二部通过申公豹、敖丙等角色的深度拓展,这种“系列化叙事”模式使品牌内涵获得延展,与迪士尼“冰雪奇缘”系列、环球“哈利·波特”宇宙等国际案例形成方法论共鸣。这种“文化符号+消费品牌”的嫁接,使IP渗透至日常生活场景。《哪吒2》通过持续培育IP的符号价值和文化势能,最终实现从短期爆款到长效消费机制的转型升级,为中国文化IP的全球化竞争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三)打造产业集群,孵化更多企业、更多作品

《哪吒》系列的成功不仅是一个IP的崛起,更是中国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典型案例。以成都为例,这部现象级动画催生了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在成都高新区的“中国西部动漫谷”,聚集了从原画设计、特效制作到衍生品开发的187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一小时产业圈”。从电影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看,《哪吒》的成功印证了“爆款引领—产业集聚—生态形成”的发展路径。《哪吒》案例深刻表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单点突破模式,通过构建“技术共享、人才流动、资本集聚”的产业生态,实现从个体成功到产业繁荣的质变。

(四)深挖传统文化价值,赋能影视精品创作

《哪吒2》的成功,印证了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巨大市场潜力。主创团队从《封神演义》中提取“逆天改命”的精神内核,并融入现代青少年成长困境,使哪吒形象兼具传统英雄气概与当代共鸣。这种文化深挖不仅提升作品艺术价值,更激活了产业链下游消费。传统文化提供差异化叙事优势,而现代影视技术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符号,最终形成“内容创新—文化认同—消费转化”的闭环。这一实践为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影视创作应立足文化根脉,通过考据与想象、传统与科技的融合,打造兼具民族特色与世界表达的作品。

(五)研究消费行为,调试适于消费的政策

根据陈元刚等所著《文化经济学》(2017)阐述,文化需求遵循“收入—闲暇—价格”的三元函数〔Qd=f(I,T,P)〕,在收入水平(I)短期难以大幅提升、文化产品定价(P)主要由市场决定的背景下,通过制度性保障增加劳动者闲暇时间(T),将成为激活文化消费最有效的政策工具。这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内容供给,更需培育可持续的消费习惯。因此,政策层面需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格落实劳动法,确保带薪休假制度执行;另一方面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如延长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时间等。只有将劳动者的“时间主权”真正归还给个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消费“有钱无闲”的结构性矛盾。

(六)加强产权保护,优化市场供给时序

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产权保护体系与科学的档期管理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家版权局在《哪吒2》上映期间启动专项“剑网2025”行动,查处侵权链接超12万条。在档期调控方面,将原定1月上映的《哪吒2》调整至2月中旬,并三次延长密钥(至5月31日),避开春节前三天的消费饱和期,同时覆盖清明、五一假期。产权保护与档期优化的协同,使《哪吒2》形成“创作—保护—消费”的正向循环。未来,影视产业需进一步构建“司法+技术+行业自律”的全链条保护体系,同时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动态排片模型,以制度创新持续释放文化消费的内生动力。

(七)加强国际合作

《哪吒2》的成功实践为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提供了重要启示。影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东方表达打破文化壁垒——其“反抗命运”的精神内核与好莱坞英雄叙事形成共鸣,而水墨风视觉美学又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力,推动海外票房创国产动画新纪录。从产业协作看,《哪吒2》本身就是国际化合作的典范:澳大利亚Animal Logic公司参与特效制作,日本作曲家佐藤直纪担纲配乐,中德合建的渲染农场提升制作效率30%。正如《哪吒2》所示,当一部作品能同时激活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和跨境消费时,中国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升级,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作者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