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专题·理论
2025年01月09日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 谢 丹

 

随着全球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赋能教育质量提升已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写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赋予了教育数字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使命和任务。“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其数字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能力”和“新风向”。强化师范生的数字素养,不仅是构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成都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对师范生教育的新要求,紧密围绕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中提出的教师数字素养五个维度要求,通过智能教育环境创建、师范专业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强化、数字机制驱动建立等途径,积极探索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新模式,推进师范生数字教育转型升级,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素质素养,助力国家强师计划目标实现。

一、培养和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的时代意义

(一)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传统的教育生态不断受到挑战,“数字技术+教育”的新生态模式应运而生,作为未来之师主力军的师范生,自然成了数字教育新生态的重塑者,师范生的数字素养水平成为数字教育转型的关键一环,其数字技能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以数字化思维创建教学新模式,能否构建虚实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空间。因此,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培养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是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任务。

(二)是推动区域化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

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我国教育关注的焦点,数字时代,教育数字化的跨时空性、自由开放性和精准性等新特质,能有效推动教育发展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一方面,数字信息化改变着优质教育服务供给结构,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创,城乡学校、中西部学校的教师可以在备课、教学、教研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学校教师之间的数字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差距,促进基础教育更公平、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三)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核心要素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突出,从智慧课堂的构建到在线教育的常态化,从教育资源的获取到教学评价的精准分析,数字技术全方位地渗透进了教育的各个环节,数字能力也成为未来教师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之一。师范生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数字素养,才能够快速掌握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熟练且有效地运用数字工具进行教与学的设计和实施,参与未来的教育创新活动。为此,培养和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同时也是当前师范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和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实践探索

(一)搭建智慧教育平台,着力创建智能教育环境

数字平台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重要载体,数字化的教学应用环是有效推动教学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现实到虚拟直至虚实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成都师范学院坚持“面向数字人才需要、突出数字教育赋能”的建设理念,在对外协同方面,利用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和“四川STEAM科创教育基地”,创建全省首家“四川智慧教育联盟”,目前有联盟学校350余所,成员学校覆盖四川、陕西、贵州、新疆、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着力打造“智能教育示范校”,目前已建立3所样板示范学校;建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师范生的“云教空中课堂”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支撑。

对内整合方面,构建5G智慧校园,构建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云-网-端”一体化教师智能研修平台,如“以数启航”师范教育协同提质工作坊,借助AI技术的虚拟教研室平台等;优化虚实融合智能学习空间,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根据师范生在线学习和教学实践需求,建设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智慧云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免费使用且更新及时的数字化教材、云端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为师范生提供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二)重构数字化课程体系,着眼师范生数字能力培养

师范生数字化能力培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教学体系的构建。成都师范学院以“数字赋能、五维重构、以师育师”的理念,以数字化理念和技术赋能实施“教学变革、评价改革”,推动师范生信息化课程体系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学校实施“+数字”计划,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开设“教育技术基础与数字化工具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课程;引建300余门网络资源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省级示范课程31门;聚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设计原理与实践;开展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鼓励师范生创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创新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助力教师减负的理论模型和实施路径,推进以人工智能测评优化教学流程、促进减负增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师范生数字成长档案袋,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行为分析。此外,促进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构建基于多维度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评价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捕捉、分析和评估学生课堂行为,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构建动态化的师生发展监测体系,通过对师生教学发展数字画像与能力测绘采集实时数据,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需求,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学质量,动态化跟踪师范生成长轨迹,提供个性化培养路径与策略。

(三)提升教师素质素养,打造“高数字”教师队伍

成都师范学院作为四川唯一获批的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构建并实施“1+4+N”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战略行动。“1”是学校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的试点高校,在共同体中发挥核心引领和组织协调的关键作用。“4”是汇聚了四川省内其他4个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试点地区,包括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市武侯区、绵阳市、泸州市古蔺县等。 “N”涵盖了四川省内多个市、县、区的学校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等,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合作网络。同时联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新技术领军院校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共享资源、协同教研、联合培训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同时,学校提出了“智能教育环境建设行动”“高校教师发展改革行动”“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提升行动”“引领地方教育改革创新行动”四大建设行动,开展“智慧课堂助力教师素质素养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种子培训”“AI智慧教室创新应用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1+4+N’教师发展共同体”等多层次、多主题教师数字能力培训,实现了教师队伍数字培训的全员覆盖。开展教师能力测绘与教育质量仿真研究,建立覆盖教师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成长档案袋数据监测,全方位检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强化顶层设计,着力建立数字机制驱动

数字驱动的顶层设计是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成都师范学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示范引领机制,秉持“三抓三强”(抓规范,强日常;抓改革,强产出;抓服务,强保障)的思想作风,着力建立数字长效机制驱动。

强化顶层设计,学校应将数字培养机制纳入整体发展战略,从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数字培养机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硬件设施的更新与升级、软件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引进等,同时提升师资力量,建立科学有效评价机制,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示范引领机制:积极打造智能教育示范校、示范专业和示范课程,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校乃至其他院校的数字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同时加强对示范校、示范专业和示范课程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4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字时代教师“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实践基地建设探究”(编号:241203436144622)“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探究”(编号:241202201135552)的阶段性成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