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一版:特刊
2025年01月07日

重点产业链稳步推进 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回眸2024

 

2024年1—11月,全省1682家规模以上软件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45.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软件业务收入5117.7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利润588.8亿元,同比增长1.8%。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

重点产业链稳步推进。建立了省级、主要承载地及协同发展地多方沟通协调机制;编制了《四川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协同推进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产业链图谱及相关配套文件。

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组织开展2024年度产业基础领域(工业软件、基础软件)揭榜攻关任务,6家企业的揭榜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和项目现场核查;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项目顺利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验收;梳理全省工业操作系统重点企业和产品,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9家企业14个重点产品。

惠企政策高效落实。国家政策方面,开展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核查工作,助力全省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3.13亿元,2023年度总计享受税收优惠57.7亿元。省级政策层面,开展2024年四川省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工作。修订出台《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版)》。开展2024年度软件首版次产品认定,目前已认定通过29个。

产业集群能级不断壮大。积极指导成都市落实《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集群核心竞争力与区域影响力取得明显提升;研究编制省级层面集群部分的资金绩效方案,为集群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产业生态日趋健全。市场开拓方面,组织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参加供需对接活动;配合发布四川省第一批、第二批“智改数转”工业软件供应商名单。提升产业影响方面,支持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第十八届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等活动。人才培育方面,指导实施“蓉贝计划”,国家级与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效果不断深化。开源体系建设方面,支持成都市举办2024成都开源生态建设大会,发布“2024成都开源合作机会清单”;支持成都市锦江区与深开鸿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全国第二个,西部唯一的鸿蒙生态创新中心;支持电子科大、成都智算中心等成立一批开源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凝思软件等企业深度参与主流开源社区和开源明星项目,成为代码核心贡献组织。

行业监测持续有力。规模以上软件企业统计运行监测机制不断完善,定期形成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监测报告,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得到有力决策参考;“小升规”企业政策宣贯效果显著,截至2024年11月,全省规模以上软件企业1682家。

人工智能产业方面——

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组织实施第一批人工智能攻关任务,涉及39家企业42项具体任务。配合推动出台《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推动争取出台《四川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加强重点任务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布局。已建成5G物理基站19.4万座、居全国第6,物联网终端用户4512.3万户,拥有2个国家级算力平台。推动核心技术突破。腾讯“开悟”平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海光等9家主流GPU芯片厂商在成都研发或生产布局,华鲲振宇成为西南最大服务器企业。支持成飞、58所等加快打造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领域7个标志性产品、实施26项任务攻关。

以制造业“智改数转”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布2批次140家优质供应商,356项产品和服务,构建了“智改数转”评价体系,目前已对1.3万家工业企业评估诊断,约有1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在向智能化协同化升级。已建成15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家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级标杆企业,形成了38个优秀场景。

 

展望2025

 

到2025年末,力争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00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6800亿元左右,年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1700家。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

做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整体规划。做好“十五五”期间我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预研谋划工作。

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创新引领作用。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支持开展关键技术重点攻关和协同创新、优秀产品(解决方案)培育和试点示范;支持软件产品首试首用,支持软件企业研发“首版次”软件产品,着力推动我省首版次软件的应用推广。支持打造数据服务生态,支持自贡依托百度等数据标注重点项目,打造西南地区数据标注产业高地。

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名企名品。支持链主企业发展,支持链主企业为龙头争取国家级重点软件项目和创新平台在川布局实施。打造优质软件名品,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在制造等行业的应用。

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链发展。多维度推进集群建设,深化产业布局,整合优质资源,布局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进一步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区共兴”区域软件产业联动,打造世界级高端软件研发聚集区。全方位打造软件名园。

着力引培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人才。深入落实各级人才优惠政策,实施重大引才工程;指导办好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等行业大赛;深化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提升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建设成效。

人工智能产业方面——

夯实数字赋能底座。开展工业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在电子信息等领域,率先构建高水平工业数据库和行业数据集。在智能制造等行业,重点培育航天云网化工油气安全生产等行业垂直领域大模型,支持华为盘古等通用大模型开发应用。进一步提升全省智算规模。

培育一批标志性成果。支持卡诺谱等企业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升级迭代。支持中航无人机等企业研制一批智能遥感等应用领域的工业级无人机。支持普什宁江机床等企业研发智能锻造平台等工业母机。

深入推进“智改数转”。健全细分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按更高标准加快完成“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建设,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优质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工厂。

培育壮大产业生态。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院所牵头搭建开源系统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推动建立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安全可信体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