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以产教融合为引擎 以创新思维为抓手 构建数字化新商科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是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5周年,作为由经济和信息化厅主管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为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力量,在2002年正式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成立22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结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以产教融合为引擎,以创新思维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新商科”理念与“数字技术”融合的道路。
经管学院有何独到之处,培养的人才有何过人之处?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旨在挖掘经管学院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中新商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管理学院“引产入校”工作座谈会
蜀之源订单班开班
与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级专业引领 塑造新商科人才
“目前,学院有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统计与大数据分析等五个专业,其中工商企业管理为国家级骨干专业。”经管学院党总支部书记郭卿表示,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数字化时代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之路,致力于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焦绿色家居产业中的创新思维、数字化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商科人才培养,以适应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经管学院负责人表示,目前学院专任教师40多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占30%,博士、硕士研究生占90%,“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持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高级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学院与四川国序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建四川职业经理人产业学院,创新实践了校企协同“345”(三阶递进、四项对接、五维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项目驱动的“平台+核心课程+服务”互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多元评价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协同
探索新商科实践育人培养模式
面向家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效率与质量双重提升的挑战,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新商科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现有的单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供给侧不能较好地匹配产业需求侧。新商科专业群没有建立起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字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源在于实践教学场景与企业实际项目所具有的真实性、复杂性和跨领域性区别较大,实际动手执行难,导致在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融合难,难以将数字化实践和专业技能相融合,从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为此,依托职业经理人产业学院,从“新商科”理念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出发,结合大数据与商务管理专业群的优势,精心打造了一个校企联动产教融合人才资源体系。校企双方精心构建了“一中心两平台”的教育实践支撑,即以“新商科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轴心,辅以新商科大数据实训平台(携手四川国序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与智能财税实践平台(与成都中小企业协会联袂打造)这两大实践平台。实践“三阶递进、四项对接、五维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商业思维,同时精通数字化管理的复合型商科人才,为产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新方案。
创新性地推行了“项目驱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精心设计了由“初级企业认知实践项目”起步,经由“团队业务实践项目”磨砺,最终实现“管理策划综合实践项目”综合能力的三级路径进阶。校企双方的深度协同,通过“四项对接”理念——即育人过程与职业素养的无缝对接、教学过程与真实工作过程的紧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的精准对接、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对接,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提升育人效果。为保证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稳健运行,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了“五维协同”的机制保障体系,涵盖共同培育职业精神、共同分担课程教学任务、共同研发课程资源、共同打造实训基地以及共同规划制定培养方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面向产业
构建对接岗位群的实践课程体系
依托新商科产教融合中心,整合企业资源,对接岗位需求,构建开放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四川国序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新商科大数据实训平台,围绕学院服务轻工产业的办学宗旨,以家居业作为学院服务的主要企业对象,分析其数字管理类岗位群人才需求,如数据产品经理、门店店长、用户研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供应链体系管理专员、采购工程师等,由校企双方共同重构一套贴合家居产业企业数字管理岗位群人才需求的实践课程体系。
同时,与成都中小企业协会联袂打造智能财税实践平台,以食品行业为学院服务的主要企业对象,分析其财务管理类岗位群人才需求,如成本管理师、财务管理师、财务数据分析师、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等,由校企双方共同重构一套贴合食品行业财务管理类岗位群人才需求的实践课程体系。
校企共建实践课程体系以“项目驱动”为教学载体,体现出由“企业岗位通识技能课程体系”起步,经由“企业岗位专项技能课程体系”磨砺,最终实现“企业岗位综合能力实践项目”的三级路径进阶的特色。
实践平台构建的岗位课程会配套相应开放课程资源,以“名师+名课”为教学手段,通过云培训的形式为社会相关企业岗位人员的数字管理师资质认证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同时,也满足校内其他学院非商科学生的线上线下的学习需求。
多元协同
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核心完成项目。但是目前项目实践具有情境性、问题性、互动性和成果性等特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考核难度大,过程性考核不易操作。搭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完整链条,建立“监测─反馈—改进”闭合循环的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动“学校、企业(中小企业协会)、教师、学生”评价主体的能动性,建立实践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的原则,增设实践过程监测指标,覆盖实践教学全过程。基于项目完整体现“学生是否学、如何学、学习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加强过程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减少“搭便车”现象。设计项目评价体系的浮动系数,完整体现项目完成背后“潜藏”的能力和技能,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综合能力、素质等的差异。
创新模式
为商科校企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
“我们人才培养的模式、路径、评价上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上都具有开拓性的创新。”经管学院负责人表示,首先是模式创新,在全国首先提出校企协同的新商科“345”实践育人模式。校企共建“新商科大数据实训基地”与“智能财税实践基地”实践平台,全面对接家居产业集群、企业群,整合“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多方资源,探索出“三阶递进、四项对接、五维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其次是路径创新。创新构建“三阶递进”实践项目课程体系。 对接岗位需求,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以“岗课赛证”融合为路径,构建“企业岗位通识技能课程体系”起步,经由“企业岗位专项技能课程体系”磨砺,最终实现“企业岗位综合能力实践项目”的三级路径进阶的实践课程体系。项目中强化数字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楔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复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最后是评价创新。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基于实践教学情境性、问题性、互动性和成果性的特征,构建多元协同,“全过程全要素”实践教学体系。成都中小企业协会、学校、教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针对以结果为导向,对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进行全要素拆解,从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岗位适应和社会适应维度进行内容考核,“实践项目输入—实践项目过程—实践项目输出”全过程评价打破传统管理中单一主体、单向监督的局限,转而形成一个多元共治、互动反馈的生态系统,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成果丰硕
满足数字化与专业技能融合人才新需求
结合大数据与商务管理专业群的优势,学院精心打造了一个校企联动产教融合人才资源体系。2023-2024年学院学生获得各项赛事奖项31项,在教育部主办的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商务数据分析赛项大赛荣获三等奖,2023年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商务数据分析”赛项中获得一等奖。成果应用以来,毕业生岗位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明显提高,从事绿色家居行业就业比例上升10%,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低于同类型学校3个百分点,从事服务地方十大支柱产业的工作岗位比例上升20%,累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000余人,其中与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定向培养100余人。
围绕三教改革,团队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次。《绿色营销》课程被认定为四川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精品。《产品管理工具书》被评为省级规划教材,《品类管理实施课堂革命案例》被选为典型课堂革命案例;科研方面,近五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5篇,其中核心4篇。省厅级课题结题9个,其中横向课题2项、出版教材8部,参与社会服务及横向课题金额近30万元。教学研究论文25篇、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企共建校外实践基地5个。
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方面,获得省级奖励近200人次,在技能营销类、管理类竞赛中奖项33项(国家级7项、省级26项)。累计完成375人订单班人才培养,1021人次职业经理人教育。这些成果对应了人社部新职业中的数字化管理师、数据资产管理师、用户增长运营师新职业,为商科校企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路径。
注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5月,联合新希望华西乳业举行“玩趣共创赛,好喝享不停”校园玩趣共创大赛;2023年10月,学院展开贵蓉荟农特产品营销策划及线上直播合作项目,通过线上直播共推销出5万单特色产品;同时,与国序集团展开芳林家居展销平台直播合作项目,通过线上直播,产生50万元的成交额。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调研撰写并提交了《成渝双城经济圈智能家居产业发展报告》;为四川省重点项目“西部绿色家居城”做空间布局发展规划,《西部绿色家居产业城空间布局发展规划》经过专家论证、政府验收,正式使用;参加由《中国经贸·家具中国》专刊协办、四川省家具进出口商会、崇州市家具行业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家居发展趋势论坛,作为主要单位发言,倡导践行“绿色家居”“绿色人才培养”。
(苏俊 梁宁 文/图)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