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悦读
2024年09月05日

“啃秋”三味

□ 李仙云(江苏)

 

入秋时节,去往人间烟火最盛的菜场,一阵凉风袭来,只见一枚梧桐叶离枝飘落,荡荡悠悠落于我的肩头,真是一叶落而知秋将始。一阵吆喝声飘入耳际,一乡下老伯在售卖自己田里种的糯玉米、西瓜还有橙红的柿子,这“啃秋三宝”让人望之亲切,也一点点唤醒珍藏于味蕾深处的陈年往事。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农作物,惊诧于江南的玉米也如这方人一般,生得玲珑剔透,娇小可爱。一日与爱人闲游至郊野田畈,处处瓜香菜蕤,籽粒饱满的玉米棒子吐着绛红色的穗子。见一老农摆在地畔兜售,已剥去外衣的竟是“七彩玉米”,那缤纷之色在阳光映照下灿若宝石,又像玛瑙般莹莹亮泽。老农见我如遇至爱看得眸子发亮,便笑道:“这是玻璃宝石玉米,香着呢!” 望之垂涎便爽快买下。回家迫不及待煮了一锅,袅袅热气氤氲地满屋飘香。揭锅插箸举一只啃起,那如玉般色彩斑斓的籽粒,软糯鲜嫩,食之满嘴盈香。这啃秋之佳味,瞬间将我送回童年。

那时每到暑假从外地回到家乡,与小伙伴一头扎入玉米地,一边折几枝玉米秆嚼着甜汁,一边专挑一掐一泡水的嫰玉米掰下。夏夜月下乘凉,一家人闲坐庭院啃着玉米棒,萤火虫忽明忽暗满院飘飞,满嘴鲜香中爷爷捋着胡子道:“啃秋,啃秋,大丰收!又是一个好年景啊!”

若说这“啃秋”习俗,排在首位的一定是西瓜。夏日骄阳似火,蝉鸣声声里,从地窖吊上来一只篮子,取出凉飕飕的西瓜,“咔嚓”一刀下去,汁水横流,满眼凉意,沙甜的红瓤黑籽未曾入口,就已撩人味蕾。家人围坐,品瓜聊秋,爷爷说“立秋不咬秋,金银往外丢”。立秋吃西瓜,就是祈求粮食丰收,五谷丰登。在庄稼人眼里,吃饭是天下第一大事,粮谷满仓不就意味着金银满堆吗。熟读四书五经的屯爷爷则说,立秋“啃”下“秋老虎”,能除暑气,热毒不侵,不生秋痱子。

一日在清朝《津门杂记》中看到,立秋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于是这“啃”秋食瓜的民俗传承,在我心里便有了一种仪式感,祈求能“咬”出一个盈车嘉穗的丰收年,“啃”出百毒不侵家人安康!

柿子这一盏盏小灯笼,挂于家乡地垄崖畔高高的柿树上,却少顷就照亮了我那朦胧漫漶的年少时光。在那个味蕾寡淡的饥馑岁月,当向阳坡的柿树上那一枚枚青蛋果儿,被我们踮起脚尖在树下仰望无数次,终于一点点退去青涩,换上橘红的外衣。猴急的我们就麻溜爬上树,摘几颗急慌慌跑回家,让母亲丢入灶台边的温水罐。泡去涩味的柿子,食之软糯香甜,能美得味蕾生花。

在这庄子笔下“正得秋而万宝成”的季节,万物已由繁盛趋向成熟,晚霞醉染天际,袅袅清风里稻香蛙鸣,传承着古老民俗,在瓜甜果香中“啃”去酷暑,迎来爽秋,感受着秋之况味与成熟之魅,连回忆都带着丝丝香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