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专题
2024年07月30日

为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发展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翻开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篇章

“出来了!出来了!”近日,在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德阳,一台大型金属级3D打印设备成型的转轮水斗逐渐从金属粉末中浮现……

这个部件是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定制的水力模型试验装置,将为田湾河冲击式水轮发电机转轮水斗的研制提供设计依据。

这场 “先进制造”的发生地,不在高新技术企业或科研院所,而在一所职业本科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增材制造实验室里。

1959年,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与中国二重、东方电机等国有大型企业同期布点建设。多年来,在众多“国之重器”的制造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同步提升、互促共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作出了新部署。

今年1月,教育部公布《关于同意设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翻开了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篇章。同年6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新一任领导班子走马上任。

自此,作为四川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肩负着“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模式探索,为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发展不断培育高层次技能人才,为四川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崭新使命,扬帆起航。

 

实训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大型铸件毛坯智能化打磨装备研发实训现场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供图)

 

背负使命

一批批“大国工匠”在这里成长

 

从“学院”变更为“大学”,改变的不仅仅是校名。

“更名之后,学校的发展将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对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设置、科研投入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蔡玉波说。

“学院”更名为“大学”后,带来的品牌效应也将惠及广大学生。

“学校升为大学,师资力量上会进一步加强,我们今后继续深造的机会也更多了,在就业时会有更好的竞争力。”面对记者的采访,学生们可以畅想出更为广阔的未来。

而回顾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办学历程,“先育人,后投产”的佳话传诵至今。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有“厂校一体”的基因,建校初期曾一度由中国二重代管,校长由中国二重党委书记厂长兼任,师生半工半读,既要学习又要生产产品。

1973年以来,学校主管部门一直是主管制造业的省级部门,始终担负着为制造强国、经济强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

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由中国二重自主设计制造,该项目获批前,时任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的陈晓慈最关心的问题是“世界之最,谁来操作”。

2007年,为支持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建设项目,学校与中国二重联合培养锻压技能人才,恢复锻压专业,确保了“国之重器”建成时技能人才上岗。

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的首位中国操作者叶林伟就是该校锻压专业首批学生,他成功压制出了C919大飞机主起落架外筒、机身框梁结构件等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型高端航空模锻件。以叶林伟为代表,一批批服务“国之重器”的“大国工匠”成长起来。直到现在,8万吨模锻压机大部分操作者都是该校培养的学生。

“国家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峰告诉记者,学校瞄准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和紧缺技能人才建设专业,拥有全国最全、实力雄厚的材料类专业,如铸造专业全国仅几所高职院校开办,锻压专业全国仅该校一家开设,为大飞机等“国之重器”的顺利制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高水平产教融合

“厂校互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漫步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绿树成荫的校园,各大四川省工程实验室赫然矗立。

四川省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里,几十件模锻件试样正在进行持久蠕变试验。测试的结果,将获得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认证,与送到该院北京总部检测的效力一样。

“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时间。”该校材料工程学院副主任翟开华介绍,过去,中国二重生产的飞机性能件,都要送到千里之外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去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艺上的改进,周期长,效率低。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二重万航模锻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三家单位一商量,决定在本地共建实验室。现在,该实验室不仅解决了二重的“燃眉之急”,还解决了整个西南地区航空企业材料检测的问题,并且还承担着相关检测人员的资格培训。

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实验室还有很多。三星堆铜立人、西安大雁塔、转轮水斗……在四川省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作的精美摆件让人目不暇接。

陈晓慈退休后常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投身新专业增材制造的教学研究,他认为这是制造业中大有可为的发展方向。

陈晓慈指着面前的几颗铁基骨修复体告诉记者,这种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作的“铁骨”一体成型,植入人体后可吸收人体钙质等变成“真骨”,“铁骨”的部分因材料可降解而消失,在医学上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这些建在校园里的实验室,服务经济的同时,更是学生的实训中心。在各大实验室,记者看到,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训区域开展实验学习,还可以常态化观摩或参与到为社会提供的技术服务中去。教师还将轮流入驻企业,以半年为周期全职开展企业工作。

“行业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建什么平台。”肖峰介绍,目前,该校已建立工业机器人应用、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高温合金切削、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同时,联合德阳市人民政府、西门子、中铁工服、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等,学校还建成了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地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四川丘区山区先进农机创新中心、德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开展智能制造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等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

 

坚持政产学研用

为擦亮四川职教品牌贡献智慧和力量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经济和社会。

“国家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大,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一个痛点。”近期,在四川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研讨会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表示,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大有可为,现场工程师是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正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一直致力的方向。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实验室,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证书林立,彰显着该校学子全省一流的实践水平。

随着“沙沙”的声音,一个设备模型底座正在打印成型,这款模型的程序由该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写就。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21级学生张可轩告诉记者,写这样的程序并不难,该专业学生几乎人人都会。

大学几年,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参与“能工巧匠”班深入学习,还可以在实验室做项目,教师大多是“四川工匠”、四川省技术能手。

毕业前,张可轩和班上大部分学生已落实了就业岗位。有通过订单班去东方电气的,有签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先进制造单位的。“全班同学找到了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20多位同学进了央企。”张可轩说。

“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十年都保持在95%以上。”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胡代明透露,为了让同学们在就业市场“嫁”得好,学校有三个秘诀:专业建在产业上、学生送到前沿去、全员就业导师制。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专业建设紧跟制造业发展方向,一方面,深耕行业分类,挖掘企业真实需求,尤其是急需、紧缺岗位,将学生送到国家战略方向或产业发展前沿上去;另一方面,给学生“一对一”配备就业导师,通过就业教育课程以及在所有课程中渗透就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

不久前,胡代明到苏州回访学校毕业生,他们在做电子产品的金属架,在这个细分领域里该产品解决了很多“卡脖子”技术,承接了出口日本、韩国的大单。学校常态化走访用人单位,了解产业最前沿的动态,“我们的办学必须靠上去。”胡代明说。

“站在职业技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学校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蔡玉波表示,学校将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模式探索,为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发展不断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擦亮四川职教品牌贡献智慧和力量。

 

(闫新宇 刘金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