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高新区:从“新”出发创“新高”
眉山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项目
没有比春天更生机盎然的季节。春天的眉山城西,街头巷陌鸟雀啁啾、花红柳绿、春潮涌动,创新高地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紧跟春天的脚步,开弓拉满弦,跑好新年“第一棒”。
极速奔跑,高质量发展,是眉山高新区的常态,也是四川省、眉山市赋予的使命。去年底,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23-2027年)》中,确立了到2027年全省同步建成35个左右营收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的目标,其中眉山高新区被多次提及,省、市对其发展寄予厚望。
眉山高新区,地处成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肩负眉山人的“高新梦”“创新梦”,锚定“高新”和“创新”,以“高”为向,以“新”为魂,以“创”为径,笃行不倦,争创行业翘楚、比肩国际一流,越来越多的“眉山高新区制造”正成为眉山的骄傲、四川的骄傲。
平地起高原。如今的眉山高新区,已成长为眉山制造强市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的高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全省首批“5+1”重点特色产业园区,正朝着创建国家高新区奋力前行。
新时代新征程。当前,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眉山高新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激荡起逐梦不息、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力争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近日,记者行走于眉山高新区,耳闻目睹,皆是“新”声,这片64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迈出全“新”的步伐:往产业深处走,朝创新前沿走,向园区高承载走,指向眉山高新引领,再创发展新天地。
眉山高新区万象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有限公司鸟瞰
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科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往“深”处挖 在新兴产业的赛道上深耕细作
在眉山高新区金桥大道和兴业路交会处,上百亩的土地上立起了一幢幢10多米高的米白色厂房,建筑面积有6个足球场大小。厂区内,一个个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们进进出出,忙着厂房和项目公辅工程的收尾工作,这是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基地的项目现场。
“目前1期厂房建设全部完成,定制主要设备已到货,预计今年5月试运营,现在我们已有超过4亿元的意向订单。”项目主管张志威说,原本按原计划已经投产,但厂房建设期间他们持续研发产品升级,致使设备与工艺也不断改进,延迟了投运时间。
据悉,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电池电解液溶剂的龙头企业,此项目是该公司西南基地项目,也是眉山首个硅氧负极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43.7亿元,占地270亩,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上缴税金10亿元。
胜华新材专注于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锂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内外知名的锂电新材料供应商。胜华新材落户眉山高新区,不仅为眉山锂电产业补链延链,更为眉山“打造锂电千亿产业”目标又添了一员猛将。
胜华新材往东2公里左右,全省重点培育的清洁能源催化材料支撑性项目建设全部完成,不久前已正式投产,并产出合格产品。生产线上,一颗颗乌黑油亮的圆柱形催化剂有序流入包装桶,经检验、标记后包装入库。这是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的清洁能源催化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主要为年产4980吨催化剂生产线。全部建成后不仅是园区内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项目、川金象等企业的重要配套,还将成为国内规模及自动化程度领先的催化剂生产基地。
从胜华新材到西南化工,两大企业的落户,生动体现了眉山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践中的产业发展向度:向“深”处挖。
眉山高新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推进新型工业化,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园区发展全过程,充分用好化工园区“金字招牌”,牢牢锁定“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两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深耕细作,重点发展高性能功能性材料、电子级化学品、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放眼国内国际,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招引、培育相关产业企业及配套企业,逐步实现补链延链、强链壮链。
目前,眉山高新区逐步构建起龙头带动、供需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绿色化工新材料及配套方面,形成了从天然气到合成氨、三聚氰胺;BDO、PBAT的产业链集群,集聚了万华化学、川金象、梅塞尔等龙头企业;
——在电池材料及配套方面,形成了从红土镍矿到三元正极前驱体、三元正极;硅基负极;PVDF的产业链集群,集聚了顺应动力、胜华新材、四川华锂等行业领军企业。
朝“领先”跑 在科技创新的大道上砥砺前行
2023年10月19日,眉山高新区又一次吸引了全球目光。
这一天,眉山高新区老牌龙头企业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套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投产发布会在眉山举行。经检验,由川金象自主研发的这套三聚氰胺装置,单线产能突破10万吨级别、综合能耗不到世界行业先进值的一半,再次刷新世界行业纪录。
这是川金象时隔14年再创世界之最。
川金象总裁唐印表示,他们将创新不停,拥抱未来,努力成为所属行业绿色发展引领者,打造“氰胺全家福”碳氮新材料产业链,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象”牌产品和服务。
这是眉山高新区的骄傲,也是眉山高新区坚持创新的回报。
高新之地,持续创新才能常高常新。眉山高新区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始终将创新引领放在首位,锁定朝“领先”跑的创新向度,坚持“要产值更要增加值、要生产更要研发、要产业更要生态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科技创新的大道上砥砺前行。
历经淬炼,眉山高新区“高新成色”喜人,越来越多企业,像川金象一样,坚持自主创新,走向行业领先。
科工园二路,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处于轨道装备紧固件技术领域领先地位,瞄准世界紧固件前沿技术,先后有多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科工园三路,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多种制动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主导权,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在轨道交通制动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
农林路上,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老厂已经完全蜕变为研究院。曾经,这里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新技术”。当下,三元前驱体、红土镍矿、锂资源等7个实验项目同时火热进行着,正奔着更多行业领先技术而去。
兴业路上,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聚芳硫醚类特种工程塑料树脂研发、合成、改性和深加工制品全产业链企业。公司自主研发并建成国内首条“聚芳硫醚砜”树脂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国内聚芳硫醚砜工业化生产零的突破。
君乐路上,从事稀土闪烁材料及激光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加工的眉山博雅新材料公司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第一、全球领先的LYSO晶体供应商,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四川省瞪羚企业等荣誉。
博雅公司不远处,四川道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氟橡胶混炼胶和预混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汽车燃油胶管氟橡胶,是唯一能够取代日本大金和美国杜邦的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引领,花开遍地。
据统计,眉山高新区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518项,有眉山中车制动科技等8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眉山博雅新材料等6户瞪羚企业;四川锦成化学催化剂等3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四川金象赛瑞等59户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企业和专利数量分别占整个眉山市近三分之一和一半。
在这里,科创平台建设正不断加速——眉山高新区拥有眉山市唯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1个,正努力打造全省领先、眉山第一的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打造成都都市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在这里,科创生态正全面优化——建设高端人才高新“存储基地”,梳理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分类研究人才引进清单,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吸引院士、专家学者入园成立产业专家智囊库。
朝着“领先”奔跑,眉山高新区科技创新光芒越发闪耀。
向“高”处攀 在提升园区承载上内挖外争
承“高新”之名,筑“高新”之梦,向“高”处攀是眉山高新区助推新型工业化的另一个发展向度。攀向何处?眉山高新区宏愿昭昭:2026年,力争创建国家高新区。
历经发展,眉山高新区虽已成为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全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但距离千亿国家高新区之路任重道远。
据测算,要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要建设千亿园区,意味着园区需要的产业承载能力必须跨越式提高。但摆在眉山高新区面前的事实是,园区承载薄弱,土地、配套等要素趋紧。尤其是土地供给,成最大的问题。随着园区近年来高速建设,发展空间不足已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瓶颈,扣除已建成占地和近三年要实施的重点项目用地,眉山高新区实际剩余可用工业用地严重不足。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眉山高新区从亟待解决的土地入手,内挖外争,全力拓展土地承载空间。
内挖潜力。探索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针对园区亩均效益低的企业采取转型升级、引入战略合作重组盘活等方式,逐步提升亩均效益,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通过川金象建新拆旧、奥新能源破产清理等,挖掘近2000亩土地用于研发、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以“亩均论英雄”评价为导向,对近千亩闲置和低效用地予以清退,为铁路物流园项目腾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
同时,下一步,眉山高新区还要重点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违约补偿机制,重点对入驻项目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量和亩均税收进行约定,逗硬落实。
眉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仕兵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园区有限的土地、要素、环境容量等发展资源必须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外争政策。眉山高新区积极向上争取,启动化工园区扩区,力争增加2100亩化工园区认定面积。目前正积极修订完善眉山高新化工园区(含拟扩区)产规、总规、环评等规划,开展扩区调位前期资料准备工作。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在于土地,也在于配套。眉山高新区聚焦企业实际情况,对标国家级产业园区,内挖需求,外争支持,高标准推进各项配套建设:
建设日供10万吨的工业供水厂,眉山首例;
建起能满足3000余人生产生活工业邻里中心,眉山首个;
园区与成昆铁路之间,即将建起约1400亩的铁路物流园;
集研发、中试、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眉山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年底将实现主体封顶;
集商业、办公与生活的人才公寓一期即将落成,二期即将启动;
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政策,推动川金象、博雅新材料等企业加快上市进程……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未来。以“新”进阶的眉山高新区正向我们走来。
(邓佳 刘枢洵)
【采访手记】
在“高新”路上狂飙
“园区没地可供了!”以前每次在眉山高新区采访时,总会在管委会听到这个甜蜜的“烦恼”。这次再到眉山高新区,目之所及皆是有序生长的厂房,供地的问题迫在眉睫:园区剩余可供地不足500亩。
这是眉山高新区高速奔跑的有力实证。
行走东坡故里,岷江西岸这片希望的热土,以高新之名向“高”“新”持续奔跑,每一秒都在发生新变化。
在这里,老企业持续更新。
川金象,园区土生土长的龙头企业,继14年前首套单线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投产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后,如今以全球首套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正式投产成功再次刷新世界行业纪录。
中车制动,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陆续“上岗”;2023年承担行业技术攻关课题数量创近年新高;海外订单猛增,还新拓展了几内亚和马来西亚市场。
中车紧固件,实现了高速动车组用紧固件的国产化研制、建筑市场用钢筋接头产品谱系化、风电装备用短尾环槽铆钉产品的全行业引领、铁路货车用单槽销产品的更新换代、光伏新能源产品表面防腐蚀能力三倍提升,2023年创经营业绩历史新高。
万象创新科技产业园,就地扩张的三期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已成功交付60%,年底将交付40%,经营上实现建园以来首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招商上创造了建园以来引进单个项目最大、资金到位最快和一个月引入项目到位资金最大三个纪录。
在这里,新企业加速壮大。
博雅新材料,成为LYSO晶体全球领先的供应商,成功中标欧洲核子中心(全球最领先的强子对撞机)CMS探测器升级项目,成为该项目全球独家供应商;成功中标中国空间站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宇宙暗物质探测项目,成为该项目的全球独家供应商。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四川省瞪羚企业等。
与此同时,不久前,万华化学甲胺装置在四川基地一次性开车成功,成为全球首套单线产能最大的一体化装置,是万华化学打造电池材料的重要一步。
在这里,新项目纷至沓来。
2023年,新签约年产10万吨碳酸酯、年产15万吨电解液、特种新材料基地、年产7.5吨富集硼酸等招商引资项目16个,协议总投资106.44亿元,其中“三类500强”或投资2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服务业项目4个,5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66.67%、400%、200%。
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高地。而这片土地的拔节生长,除了企业的努力,更离不开一群闻讯而动的“服务员”——眉山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全体工作人员。
随着一系列超大项目的落户,眉山高新区80%的工作“抄不了作业”,他们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他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把奋斗写在实干中。
多少次,夜已静,人未眠。管委会办公楼灯火通明,为了一个个项目准备、再准备,验证、再验证,联系、再联系。急促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高高低低的争论声不绝于耳。虽步履匆匆,却神情坚定。
如今,眉山高新区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园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千亿目标,迸发出一股全新的奋斗豪情:“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
眉山高新区的明天,我们拭目以待。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