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十三版:专刊
2024年02月18日

峨眉山“沐之源”:“一根笋”撬动食品“大产业”

2023年5月,以“食力集结,赢战未来”为主题的四川省食品行业企业家年会在成都非遗博览园缇沃丽酒店举行。来自全省食品行业的企业家们汇集蓉城,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曹芯梦光荣地登上了“2022年度杰出女企业家”的领奖台。

这份荣誉靠的是“食力”中的“实力”,既是创二代曹芯梦以“川货全国行”的理念实现了“让山里人生活过得更好,让城市人吃得更加放心”的愿景变成现实,更是“沐之源”公司近10年来的拼搏,让“一根笋”走出大山,走进百姓餐桌,撬动了四川食品“大产业”的辉煌呈现。

 

擦亮“一根笋”品牌   为峨眉山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沐之源”力量

□ 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根

 

曹远根

 

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竹笋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品牌创建于 1996年,2014年落户峨眉山市,2022年座落于符溪镇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41亩,建筑面积9225.66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

“沐之源”公司先后获得“2019年度中国极具影响力品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佳供应商金奖”、“2019中国农业最具成长力品牌”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四项“国”字号桂冠,并在2020年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上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授予“2020中国管理创新领军企业”。企业龙头产品“龙须笋”生产工艺“峨眉山竹笋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峨眉山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技术创新,让竹笋实现了零添加,通过零下190度液淡锁鲜设备,每年收购竹笋原料2500吨,竹笋面积15万亩,主要产品年销售额6600万元。服务于全国 1000多家高质量饮企业。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目前合作的客户有海底捞、西贝、巴奴、捞王、熊瞄来了、烤匠、蜀大侠、大龙燚、马路边边、陶德沙锅、红珠山宾馆、艾美酒店等餐饮品牌。先后获得“四川扶贫商标”、四川省火锅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天府杯“世界川菜优秀合作伙伴”、“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乐山市民喜爱的农产品”、“乐山市餐饮爱心企业”称号。“消费者最喜爱年货金奖”等10多项殊荣。

未来三年,“沐之源”公司将实现一个亿的产值,工厂解决500人就业和基地解决10000人就业。并完成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设,预计投资2000万元打造5000平米的手工竹笋产业文化博览园,建立竹笋博物馆、品鉴中心。让园区变景区、工厂变景点,让传统古法制作技艺得到保护、传承。到2033年,力争实现5亿元的产值,成为全国食品行列的先行者。

“让山里人生活过得更好,让城市人吃得更加放心”,这是“沐之源”公司一直坚持的理念。峨眉山市作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首批试点县”、“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拥有无限商机和发展空间。“沐之源”将充分利用峨眉山独有的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融入峨眉山市全域旅游新格局之中。擦亮“一根笋”产业品牌,为峨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更多人致富奔康,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沐之源”力量。

 

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厂房

 

立足峨眉山,做强“一根笋”大产业

 

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一个建在小凉山余脉的乡村作坊。改革开放的浪潮将“沐之源”从祖辈耕作的农田推向了城市,2014年落户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所在地的旅游名城峨眉山市。公司以高山冷竹笋为原料,利用祖辈传承的手工技术生产“龙须笋”品牌,开创了集食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根笋”产业发展之路。

竹笋是峨眉山有名的自然资源。明代胡世安《志竹变》中就有记载,称“峨山竹品种最繁……僧人干之饼之,以供餐遗。”峨眉山竹笋“四季可觅之山中”,资源丰富。到清代,峨眉山竹笋已发展成市,“日销百担”,成为峨眉山农家主要副业之一而造福一方百姓。

“中国竹笋看四川,四川竹笋看峨眉。”在峨眉山众多的竹笋品种中,生长于海拔1000至2500米之间的冷竹笋最为有名。因空气清新湿润,终年人迹罕至,方圆数十公里无任何化工污染,成就了峨眉山冷竹笋的优良品质,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清脆,所以赢得了“峨眉第一笋”的赞誉。

近10年来,“沐之源”公司凭借峨眉山的知名度和得天独厚的竹笋资源,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倾力打造“龙须笋”拳头产品并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荣获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火锅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天府杯“世界川菜优秀合作伙伴”、“乐山市民喜爱的农产品”、“消费者最喜爱”年货金奖等10多项殊荣。

公司每年收购的竹笋原料,除生长在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山区外,还辐射到马边、峨边、沐川、雅安等地,竹笋面积达15万亩,竹笋产品实现了零添加,服务于全国1200多家高端餐饮企业;每年收购鲜笋时带动5000多人就业,助力3000多人脱贫致富。2021年,公司牵头成立了乐山市德行天下助残济困协会,3年来,共为山区捐款捐物达160余万元。

随着市场销量激增,产品原料需求量增大。为保证“沐之源”有足够的产品原料来源,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增收,公司着手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和峨边彝族自治县投资3200多万元,建立10000亩以八月竹栽培为基础的有机竹笋种植示范基地,带动5000户彝族群众就业增收。公司还带动村里农户种植竹笋,并以订单农业形式向农户签约保底收购价,确保农户受益,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

“沐之源”的发展不仅让企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还带动了上万彝族群众就业,其中贫困户3000余户,工厂解决就业112人,包括12名残疾人。2019年,“沐之源”获得了“四川扶贫商标”,并荣获“乐山市餐饮爱心企业”称号。峨眉山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公司董事长曹远根认为,做大做强“一根笋”产业,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广大笋农和社会的需求。

 

心系老百姓,打造“龙须笋”大品牌

 

“龙须笋”又名“雪花笋”、“针笋”,是倍受食客喜爱的“乐山美食”,其原料主要来自峨眉山海拔1000—2500米之间的高山冷竹林,是峨眉山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素有“上品山珍”之美誉。

“沐之源”公司落户峨眉山市后,以冷竹笋为原料,利用祖辈传承的手工技术,坚持守正创新,倾力打造“龙须笋”大品牌。先后获得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佳供应商金奖”和“2019年度中国极具影响力品牌”、“2019中国农业最具成长力品牌”及“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四项“国”字号大奖。并于2020在“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上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授予“2020中国管理创新领军企业”。

2020年,“峨眉山竹笋手工制作技艺”列为峨眉山市第七批“非遗”项目。其产品“龙须笋”多次亮相西博会、成都糖酒会等各类全国食品展活动,并在中国火锅爆品大赛中荣获“银奖”。乐山市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俊谈道,是峨眉山赋予的优质食材和坚守百年的传统工艺,创造了“龙须笋”品质,因而受到专家的肯定和老百姓的欢迎。

从小就跟着父亲到深山收笋的曹芯梦和曹俊姐弟俩,在父亲曹远根的关怀引导下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了“龙须笋”峨眉山竹笋手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和“一根笋”产业的创二代。姐弟俩一个主内,一个跑外,将“一根笋”产业做到了极至,让广大食客爱上了峨眉山“龙须笋”非遗品牌。

六年前,姐弟俩随父亲走进大凉山,便发起一年一度的“彝族年·送温暖”活动,至今已开展了六届。同时,他们牢记父亲说的话:“一根笋”产业的背后关联着上万采笋人的生活,要把企业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做强做大“一根笋”产业,让采笋人吃上一颗收入稳定的“定心丸”。他们对“做大企业、做强品牌”的信念更加坚定。

如今,“一根笋”产业已步入正轨。乘着“川货全国行”东风,曹芯梦奔波于全国各地餐饮食材展,拜“世界大厨屈浩大师”为师,并加入了窄门学社、清华餐饮总裁班、中成伟业等餐饮培训机构学习。通过五年努力,她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创造了年销千万的优秀成绩,企业实现了10余倍的增长。发展的餐饮合作伙伴有海底捞、西贝、巴奴、捞王、熊瞄来了、烤匠、蜀大侠、大龙燚、马路边边、陶德沙锅、红珠山宾馆、艾美酒店等,遍布全国各地中餐、火锅、小吃店,让“龙须笋”非遗品牌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2018年,曹芯梦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年度“十佳休闲农业经理人”。2023年,又喜获四川省食品行业“2022年度杰出女企业家”光荣称号。

 

胸怀大世界,描绘“沐之源”新辉煌

 

品牌做大了,企业发展了,为了将“一根笋”产业提升到新的高度,2022年,“沐之源”公司投资5000万元,征地41亩,在地处峨眉山市东大门的工业集中区建立新厂。从原来作坊式的生产走出,步入了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快车道”。

2022年,“沐之源”公司完成10000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拥有挑丝、无硫烘干线一条,一年收购竹笋1800吨。2023年,又完成了二期扩建液淡锁鲜项目:新增了两条液淡生产线,实现年收购竹笋2500吨,让笋农收入3200万元,企业产值达6600万元。

除“龙须笋”品牌外,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还拥有嫩笋干、雪磨宇、苦笋、甩菜、黑花生、香香菇、细木耳、香肠、腊肉、火锅底料、钵钵鸡、笋丁酱、辣椒酱、保鲜蔬菜、干制蔬菜、菌类产品等山区土特产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走进气势辉宏的“沐之源”公司新厂房,宽阔的车间、规范的生产线、绿树成荫的后花园、整洁干净的办公楼,凸显出现代化工业的勃勃生机。如今,“沐之源”公司已有工厂员工202人,拥有20多项专利,合作的客户遍及全国各地,“龙须笋”品类居全国第一。

2024年1月18日,曾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授予农业行业竹笋领域智库专家、首届“峨眉英才”培育计划“创新英才”支持人选的曹远根在北京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暨新春团拜会上,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评为“2023年度优秀智库专家”。

面对2024年的到来,曹远根充满自信,宏伟蓝图已然成竹在胸——

未来三年,“沐之源”将完成“龙须笋”非遗品牌的升级打造和园区建设,预计投资2000万元,建立占地5000平米的手工竹笋产业文化博览园,建设竹笋博物馆、农副产品陈列馆、竹产品鉴赏中心和竹文化体验研学中心。让园区变景区、工厂变景点,多功能、全方位展示传统竹笋手工制作技艺、深究竹笋历史文化,使竹笋传统古法制作技艺得到保护传承。

未来三年,“沐之源”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竹笋基地建设规模,工厂解决600人就业和基地解决10000人就业种植竹笋,收购加工竹笋6000吨,产值突破一个亿。

同时,完成三期工程,“沐之源”公司计划新修厂房面积3万平米,建成后收购加工竹笋3万吨,工厂解决就业3000人,种植竹笋解决20000人就业,到2033年,实现产值5亿元。

从沐川到峨眉山,从峨眉山到全国各地,再走向世界。不到十年时间,“沐之源”已跨入四川食品行列第一方阵,迈入了“中国管理创新领军企业”先进行列,引领峨眉山“一根笋”产业快速发展,非遗品牌“龙须笋”已成为中国美食走进百姓人家,登上大雅之堂,香飘五湖四海。

 

(林立 文/图)

 

“龙须笋”生产

 

创二代“打笋人”曹俊

 

曹芯梦荣登“2022年度杰出女企业家”领奖台

 

 第六届彝族年送温暖活动

 

曹远根获“2023年度优秀智库专家”荣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