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一版:特刊
2024年01月12日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 医药产业处

 

回眸2023

 

工作成效——

产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升。2023年1-10月,全省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7.5%;640户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实现营收976.7亿元、增长1.8%,利润总额142.7亿元、增长8.1%。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全球最大临床前评价基地,中欧生命科学创新产业化中心、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服务全球的新药研发体系不断完善。在研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全球首个9价以上HPV疫苗、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中药等进入临床,新型疫苗佐剂、基因编辑猪-猴异种心脏移植等取得突破,通用型CAR-T疗法、rAAV基因药物获评全国颠覆性技术。

重点品种加快上市。2023年新获批药品300余个、Ⅲ类器械50余个。其中拥有国内首个采用层析法生产的蓉生第四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全球首个针对XBB变异株的威斯克的3价疫苗,全国首创的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已投入临床使用,百利天恒ADC创新药授权百时美施贵宝,潜在总交易额84亿美元,破国产ADC单药出海新纪录。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新增百利天恒、科伦博泰2户上市企业,上市企业累计达28户,总数居中西部第一。科伦、倍特、好医生、康弘四家企业荣登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威斯克生物、医联科技等3户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倍特药业成功入围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通瑞制药获得国内新生代核药企业首张“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

工作举措——

强化规划政策指引。编制《四川省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2022-2027年)》等文件,牵头梳理标志性产品和产业链上下游,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发展重点、路径和强链补链具体措施,引领全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项目支撑作用。支持好医生生物原料生产及大品种中成药扩能数字化智能工厂等14个医药类项目建设,累计补助资金9459万元。组织开展成都倍特“易短缺小品种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提升”等工信部重点专项项目现场验收,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良性循环格局。

深化融通创新机制。成功举办“医工融合”系列活动和“川产川造”药械专场对接会,促进7个专利项目现场签约,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链、技术链、金融链、产业链的四链融合。举办中药炮制工技能大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等活动,夯实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全国药交会、东盟大健康产业峰会等,大输液产品、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等我省10余个标志性创新药械参加巡礼展出,宣传推介优势产品。

健全医疗物资应急保障体系。严格按照“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方案要求和“保重点、保关键、保急需”的原则,完善《省级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动态优化调整储备结构、储备规模和区域布局,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物资保障工作机制,保持各级医疗物资指挥体系持续高效运转。

 

展望2024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瞄准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志性产品等,推动复杂制剂、新型疫苗、细胞和基因药物等前沿技术研究,积极培育血液和免疫疾病治疗、中医药等细分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生物合成药、原料药等中试平台。

推动产业融通创新发展。开展融通创新发展系列活动,推动“三家”融通发展,深化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协同发展。联合发布川渝药械名特优新目录,打造“医工联合体”,培育高端医疗装备应用示范基地,促进川渝两地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瞄准生物药、现代中药等重点优势领域以及生物制造、核医药等新兴领域,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供需对接、临床应用推广等。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医药发展战略总体布局,加快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联合重庆积极争创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重点药品和医疗器械应急生产基地、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等。

 

成都高新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在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