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专题报道
2022年10月12日

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培养高职食品类专业复合型人才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全景

 

在普通人眼里,泡菜不过是餐桌上的一道小菜,但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张伟心中,小小的泡菜却是骄傲、自豪、生活和温暖的代名词。他用9年的时间,从泡菜研究院一名普通的检测人员成长为眉山泡菜研究院副院长。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共开发系列新产品60余个,收集解析泡菜产品配方200余个,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专利19项,产品技术成果转化30余项,多项新技术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惠及省内外企业60余家。

同样,毕业于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酿酒专业、现任全兴酒业有限公司酒源管理与尝评员的黄散,毕业仅四年,就摘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全兴酒业冉冉升起的新一代工匠“新星”。

张伟与黄散是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不断涌现出来的食品饮料产业优秀校友代表之一,也是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轻工业转型升级为使命,面向产业高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服务数字化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出的喜人硕果。

食品饮料产业是四川省“5+1”万亿级产业,白酒、调味品、精制茶、饮用水、健康食品等在全国优势突出,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企业依靠新品牌、新品类、新产品抢占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食品安全备受社会关注,对食品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年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致力于探索人才培养转型,以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产业发展新变化。针对食品类专业数字技术课程缺失,教学模式、实践基地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培养要求等问题,学院依托“食品类专业群培养产业高端人才‘三空间四同步’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食品生物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拓展体系研究”等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聚焦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条件等关键要素,关注食品安全、诚信素养这一食品产业人才的立身之道,与“数字化”科技型乳企新希望乳业公司携手深化产教融合,形成“素养为基,专业为本,数字为特,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食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重构数字技术与专业技术相复合的课程新体系

学院梳理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后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变化,明确数字技术应用生产条件下的生产技术、质量品控、产品开发等主要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确立食品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在掌握传统知识技能基础上,强化智能设备操作、数据分析及运用数据进行工艺处置、配方调整等能力。

从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入手,以国家食品类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构建“数字技术+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增设《信息技术+》《Python》《食品研究与数据分析》等课程,将《食品工艺与设备》改造为《食品工艺与智能化生产》,将《食品产品开发与设计》《食品单元操作》等课程融入数字技术内容,课程体系由简单的物理叠加变成聚合性化学生成。

 

创新项目复合化、师资结构化、学习协作化的教学模式

从食品企业引入中控投料、生产参数控制、灌装、质量技术控制等数字技术应用的典型项目,或引入有数字技术应用的教师横向课题,转化为教学项目,重视数据对应现象的识别逻辑和数据运用,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和素养,开展项目化教学和综合性项目训练。

协同合作企业和大数据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建立结构化教学团队,打破一个教师上完一门课程的传统模式,立足45分钟课堂,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匹配课程模块完成教学,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虚拟仿真等提高教学质量。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领先企业参观学习,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德国纽伦堡大学、江南大学等访学研修,30余名教师在新希望乳业、汇标检测公司等挂职实践。团队把数字化技术应用作为教学能力大赛必备内容等,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建成在线课程12门,开发教材8本。

建立协作化学习机制,组建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考核尤其是过程性考核。在先学后教的情况下,鼓励组内讨论写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多元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跨系部、跨专业组建团队,协作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竞赛。

 

虚实结合、校企共建,完善数字化实践教学条件

投入3000余万元,新建数字化饮料生产线、白酒大师工作室、达欧盟标准的食品检测中心等,改造啤酒、果酒生产线,提高实训基地的数字化程度。与国家级大数据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联动,建立食品饮料行业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所,开设、优化数字化生产实训项目。

引入现代食品生物催化等新技术、数字化生产等新工艺并资源化,融合VR、AR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在新希望乳业、天味食品等食品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增强学生的数字化认知,培养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弥补校内基地的不足和开展实习实训。

 

实施“三空间四同步”育人模式,深化职业素养培育

以“食品安全、诚信教育”为重点,整合教学空间、创新实践空间、生活空间等“三空间”育人资源,一体化构建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同步开展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职业素养培育板块,开设《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标准与法规》,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开设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形成“专门课程+课程思政元素+主题活动”的实施体系。

同步实施专业教学与素养教育。改革教案模板,教师备课必备素养教育,结合教学项目或案例,进行食品安全、诚信素养辩论、讨论,或通过虚拟仿真手段创设非标准化操作引发的食品安全链式效应,强化情景体验。开展诚信素养主题演讲、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开展产品开发等创新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及诚信意识。

同步建设课程资源和职业素养载体。建设《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法律法规》等在线课程资源时,同步丰富课程中思政案例、教材开发中突出职业培育,在实践教学基地中建立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做到素养培育进教材、进基地、进资源。

同步进行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评价。建立“专业课程学分+职业素质学分”的双学分机制,学期末课程考核时,同时进行素养评价,学生毕业要求专业课程与素养评价双达标方可毕业,建有食品安全素养教育题库,专业课程笔试考核中素养占比不低于10%。

校企共同制定了《职业素养培育与专业教学“四同步”实施办法》,形成了《专业学生素养培育计划与专业教学计划融合论证机制》《学生素养培育计划与专业教学计划实施责任体系与沟通机制》,实现了职业素养培育与专业教学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建资源、同步评价,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

据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的高职食品类专业复合型人才模式具有三大创新点。一是理论创新。创造性提出“数字技术+专业技术”食品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经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国内未见文献报道,在高职教育中属首例。二是路径创新。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涵盖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条件等关键要素的食品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三是育人创新。创造性建立“设计-实施-资源建设-评价”“四同步”路径,解决素养培育与专业教学结合不紧、影响育人成效的问题,形成“三空间”为横轴、“四同步”为工作纵轴,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全部、贯通人才培养各环节的“三空间四同步”育人模式。

 (张凤英  苏俊)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火凤凰雕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