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作家马平:短篇小说《五世同堂》获人民文学奖
天府厚土笔作马,文学之上又一城。
近两日,四川作家马平喜事连连。前有他一展中国扶贫壮举的中篇小说《高腔》在伊朗举办的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活动上被热推,后有其以善孝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五世同堂》喜获人民文学奖。
成为四川籍作家获人民文学奖第四人
8月3日上午,赤水河畔,热气腾腾,酒城泸州,诗酒联姻。2021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泸州古蔺举行。
颁奖典礼上,《回响》《妈妈不告诉我》《下村庄的道路》等14部作品被授予2021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其中,马平的《五世同堂》喜获“短篇小说奖”。
人民文学奖是我国文学界一项重要的文学奖,1986年首次评奖,每几年评选一次。正如颁奖典礼现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所说:“推举精锐,发表精品,成全经典,人民文学奖标刻的是年度之优,推举的是文坛之匠。”
据了解,四川作为文学创作的厚土,近百年来,未有缺席,为中国文学贡献了灿若群星的作家,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谈及四川作家与人民文学奖,从2001年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奖以来,先后有罗伟章的中篇小说《奸细》(2006年)、阿来的短篇小说《短篇三篇》(2007年)、蒋蓝的散文《在繁体字的迷宫中》(2012年)、罗伟章的非虚构作品《下庄村的道路》(2022年)、马平的《五世同堂》(2022年)获得人民文学奖,马平是四川籍作家中人民文学奖获得者的第四人。
“人民文学奖,它的花瓣无论洒落到谁的身上,都会带来泥土的芳香,还有生长的力量。”马平表示,拿下这个奖,他最想感谢的是《人民文学》这个壮美的文学高地,一直让中国文学万千气象。
从乡土题材转向城市题材的标杆之作
闯关夺隘,斩获“短篇小说奖”,《五世同堂》凭什么?
颁奖典礼上授奖词这样说道:马平的《五世同堂》从一位老顾客视角切入,构思精致,故事扑朔迷离。一家推拿店,几个善心人。小说中盲障的推拿师为尽孝心与推拿女达成私约,推拿女出于实际考虑走进同事家。患有绝症的母亲心知肚明,不肯说儿子一句好话,却暗中导演了一出假戏真做。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男女主人公都经历过“追尾”,命运不可谓不坎坷,但正是在这令人同情的生存际遇中,作者写出了底层人之间的理解、援助和脉脉真情。
得知马平《五世同堂》获奖,不少作家纷纷表示祝贺。
曾获人民文学奖的四川作家蒋蓝表示,《五世同堂》是马平作品中,为数极少的写都市题材,且带有纪实基调的作品。
蒋蓝说,马平这篇小说藏而不露,并没有大肆挖掘五世同堂这条街的由来与故事。而且写作巧妙,不仅故事中包袱不断、悬念不断,尤为高超的是,作家通过自己的视觉,不断的“在场”与“离场”,触发故事持续发展,把故事带往深处,展现他举重若轻的小说家功底。
作家李银昭说:“马平获人民文学奖是意料之中的事,这是《人民文学》对《五世同堂》的奖励,也是对马平多年来在文学田野默默耕耘的奖励。此奖,对马平来说,实至名归。”
李银昭表示,纵观马平《草房山》《高腔》《塞影记》等这些年大量的作品,不仅创作量大,而且作品质优,不论是他早先的乡村题材,还是近期的城市题材,他一以贯之的是,紧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通过小人物起起伏伏的命运,关注人心、人性、人道。可以说,对人的关注和书写,一直是马平的主题。此次他和罗伟章两位四川作家同时获得人民文学奖,也是对整个四川文学、四川作家的鼓励。
与此同时,一位重庆的作家更是盛赞《五世同堂》:“文章写了时代发展,人间美好,把历经‘追尾’的老况和小小杨的爱情在有限的万余字空间里写得跌宕起伏。不得不叹服,作者马平,颇有小说中扫地僧的味道。”
对于获奖和赞誉,马平也道出了他对《五世同堂》的看法。
马平说,从长篇小说《草房山》开始,他就一直被贴着“乡土作家”的标签,也写了数以百万字乡土题材的作品。突然发现,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成都,还很少书写,内心有愧,便开始追随它、打开它。
于是,去年他一口气指名道姓,为成都写了两个城市题材的短篇小说《活水公园》和《五世同堂》,《活水公园》刊发在《雨花》杂志2021年11期,《五世同堂》刊发在《人民文学》。
马平认为,目前看来,《五世同堂》是他从乡土题材转向城市题材的标杆性作品。同时,他表示,他并不会因此而离开乡土。
采访最后,马平说,站上人民文学奖的领奖台,鲜花和美酒,只是文学路上的一声“加油”,接下来,还有漫长而又孤独的前行,在等着他。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庆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