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悦读
2022年07月15日

如何发挥新时代副刊之“力”?

散文“大家”齐聚本报畅谈“守正”与“创新”

这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思想碰撞会!

这是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学交流会!

7月13日,在四川经济日报副刊“提质创优”交流座谈会上,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等多位国内散文大家慷慨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文学创作心得以及关于文学刊物的种种思考,共同探寻新时代新形势下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方向与未来。

创刊于1984年的四川经济日报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创办的省级经济类日报之一,在走过曲折的发展道路后,实现了成功转型。四川经济日报副刊则是以刊发散文、诗歌等为主的文学类副刊,打破地域界限,聚集了全国各地作者的优秀作品,其已成为省内外重要的文化阵地,为推动四川文学发展贡献力量。

热情的鼓励,深切的思考,剀切的建言……在座谈会上,与会作家们充分肯定了四川经济日报社取得的良好成绩,高度肯定了四川经济日报副刊的品质与特色,并从文化、新闻、经济等角度出发,为四川经济日报副刊“提质创优”献出“金点子”。

 

叶梅

 

王剑冰

 

张映勤

 

张立华

 

耕夫

 

张人士

 

蒋蓝

 

陈芳

 

李银昭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

做好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这篇文章

 

“当下无论是办报,还是个人写作,都必须牢牢抓住新时代文学要牢记‘国之大者’、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这两个着力点。”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说,四川经济日报从1984年创刊,走过艰辛曲折的发展之路,如今已成为全国同类报纸中的佼佼者。而作为一张经济类大报,还坚持保留文学类副刊,这点难能可贵,这份对文学的崇敬之心值得大家尊重。

如何让副刊成为报纸的一张特色“名片”呢?叶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希望。她表示,办好副刊,要有“四个力”,即活力、实力、努力、定力。有活力才能办出有生气的报纸;年轻的编辑记者要多思考、多读书,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写出好文章;要勤奋,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断尝新试新,寻求突破;要脚踏实地干事业、守初心,用从容的定力破除难题。另外,要抓住自身特色,明确目标和方向,以时代和人民的需求为指引,做好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这篇文章。要策划一些跟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脉动相通的活动,如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挖掘经济圈内的文化内容,突出策划主题,做亮品牌栏目。要注重新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等手段,策划制作专题性访谈等内容,做出新媒体、新思路、新特点。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剑冰:

打造品牌栏目  提升副刊影响力

 

“有凝聚力的地方,才会有发展潜力。”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剑冰在了解了四川经济日报的发展历程后很是感慨,他说:“四川经济日报社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地方,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干劲、有奔头。有这样一群有信仰、有信念的人在,川经报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对于如何办好报纸副刊,王剑冰认为,首先打造品牌栏目必不可少,刊发有深度、有高度的稿件,才能为副刊提质;其次,可以开展征文活动,吸引众多群体参与互动,尤其是校园征文,可以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升报纸副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

 

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天津文学》杂志执行主编张映勤:

“开门”办刊,突出自身特色

 

“副刊不能关起门来自己干,要注重策划,副刊编辑要有选题意识和策划能力。”一提到副刊如何提质创优,有着多年办报经验的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天津文学》杂志执行主编张映勤就将自己实战的经验倾囊相授。

“要提升副刊知名度,可多与知名作家合作,多发高质量的作品。”张映勤表示,活动策划更是提升副刊影响力的重要支撑,必须要抓特色、抓品牌,注重对各地文化的挖掘,做出更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可开展各类征文活动,加强与地方、企业、学校的合作,增加关联性,提高关注度,提升报纸影响力。川经报可突出自身特色,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立华:

组织主题散文赛事

展现四川厚重的历史文化

 

“四川有一大批散文家,他们勤于思考、守正创新,把对乡村和地域的书写作为文学表达的载体,承载着振兴天府文学的重任。特别是近几年中国散文学会与四川散文界互动频繁,让四川散文事业发展迅猛,川内的德阳、广元、眉山三市先后建成了‘中国散文之乡’,更是让四川独享‘一省三乡’的美誉。”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立华认为,四川的散文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也为副刊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和助力。

张立华提出,四川经济日报可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创新传播形式,凭借四川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独特的生态人文景观等优势,紧紧围绕《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展散文的领域,通过主题散文赛事等活动,展现四川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自然人文魅力。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杂志执行主编耕夫:

抓住机遇主动出击

成为成渝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文学是润心的芳草地。”作为杂志社的主编,耕夫深知如今传统媒体发展的困境,更能理解四川经济日报作为一家经济类媒体保留文学副刊的不易,也被川经报人的这份文学情怀所感动。

耕夫提出,四川经济日报可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走进重庆,加强与重庆各区县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策划利于两地文化交流的主题宣传活动,进而成为成渝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扩大报纸及副刊的影响力。

 

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张人士:

为创作者提供重要平台 

为读者提供优质作品

 

“川经报副刊为创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鼓舞了众多四川的散文作家,为四川散文创作及四川文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作为四川本土作家,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张人士对四川经济日报副刊有着一份浓厚的感情。

副刊是一家报纸的特色和亮点,也是吸引更广泛读者的阵地。张人士认为,副刊要更贴近生活,为读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作品,在满足读者对经济新闻的阅读需求外,也满足其对文化作品的阅读需求,有效扩大报纸的受众面,提升关注度。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

发出更明亮有力的“四川声音”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是四川经济日报副刊的“老朋友”,对近年来四川经济日报副刊的发展熟稔于心。他说:“四川经济日报副刊可谓在省内异军突起,特别是近几年它突破了空间界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作者,刊发的作品在体裁上也有很多突破,同时又保留着传统的书评文章,给予了许多作者展示才华和实现成长的舞台。”

报纸副刊是发掘和传播地方文化的最好载体。蒋蓝提出,未来四川经济日报副刊可着力加强主题性的策划,推出有分量的大稿、特稿,发出更明亮有力的“四川声音”。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妇联原主席陈芳:

坚守好文学副刊阵地

 

“我从小就有一个作家梦,写作情结更是根深于内心。感谢叶会长和几位散文大家来到四川传经送宝,给我们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四川省妇联原主席陈芳激动地说,近年来,中国散文学会鼎力支持四川散文事业为四川文学发展助力,推动了三个“中国散文之乡”在川的建成,这为四川散文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打造文学川军助力。

与四川经济日报社结缘多年,陈芳认为,现在的川经报能在困难中转型,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富有号召力的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多年的努力拼搏和坚持密不可分,希望川经报能继续发挥好特长,坚守文学副刊这块阵地,在发展好自身的同时,为四川散文事业发展助力。

 

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

文学滋养着川经报人的成长

 

“四川经济日报社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文化和文学对川经报人的滋养,是它们赋予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四川省作协散文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深情感慨道。

四川经济日报创刊于1984年,在走过曲折的发展道路后实现了全面逆袭,为经济类、行业类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李银昭说,川经报的编辑、记者有着一颗文学之心,他们将副刊稿件写作思路运用到新闻稿件中,采写了一大批有文化、有温度、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更是创新推出以新闻性与文学性并重而著称的“川经体”,形成了具有“川经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四川经济日报一直开设文学副刊专版,现在已成为省内外重要的文化阵地,为推动四川文学发展贡献力量。

各位文学大家就副刊“提质创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李银昭表示诚挚感谢,他说,未来报社将切实围绕“活力、实力、努力、定力”,做好经济与文化结合的“川经文章”,让二者的碰撞产生高质量的反应,进一步提亮川经特色,实现提质创优。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朱丽 实习记者 乔薇 文/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