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西山:涪江文化源头的高峰代表
□ 卢加强
西山位于绵阳市四象西鼓山脉,是川内久负盛名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于一体的文化遗址公园。闻名遐迩的西蜀子云亭,与蒋琬墓、仙云观、玉女泉道教摩崖造像等,构成李白出生地绵阳的重要文脉,更是涪江源头巴蜀文化的高峰代表。
西蜀子云亭
一、三国蒋琬的兴蜀匡汉地
从历史来看,绵阳三国文化遗迹十分丰富,在巴蜀文化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现存的蒋琬墓,是可考据的国内罕有的三国名相古墓,墓呈八角形,坐西向东,高4.65米,周长31.58米,由座、身、檐和顶四部分组成。顶部呈覆时状,远望颇似将军头盔。墓侧重建“蒋恭侯祠”。祠下塑蒋琬立姿铜像高3.5米。
蒋琬是三国时期蜀汉四大名相之一,随刘备入蜀,历任广都长、什邡县令、尚书郎、掾吏、茂才,参军等职,大部分时间都是协助诸葛亮处理政务,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诸葛亮去世后,升为尚书令,代理总督各镇人马,假节钺,益州刺史,大将军等职务,封安阳亭侯。作为诸葛亮丞相的继任者,他从当时蜀国的国情出发,认为蜀国的国力在三国当中是最弱小的,执行让百姓休养生息,强大国力再图进取的政策。在他的努力下,生产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蜀国日渐强盛。在军事战略上,他大胆改革,将诸葛亮时期的以攻为守,改为以守为攻,把蜀国北进大本营从汉中迁往涪城,以涪城为大本营,形成东沿涪水勾连巴渝、西北扼阴平道以窥甘陇、东北控金牛道与汉中互援、向南拱卫成都的布局。由于积劳成疾,蒋琬在迁往涪城三年后,壮志未酬,病逝于涪城,并安葬于西山,谥封“恭侯”。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智慧的化身。他忠君爱民,“多智近妖”,其“三分天下”、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故事脍炙人口。作为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也是一位创新性开拓者,特别是迅速恢复战后秩序,刷新政治、发展生产,持法严谨,数年间就恢复了蜀汉的元气,既践行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节操,又实事求是拓展了治蜀兴邦的大业。在蒋琬墓有联:“小心自可襄诸葛,大度尤能恕二杨”,盛赞了蒋琬协助诸葛亮扶助汉室的功业和他公正无私的高尚道德情操。这远远没有把蒋琬的治蜀功绩说到位,他作为蜀国丞相忠实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以兴蜀匡汉为目标,“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廓清吏治、鼓励农桑、安民兴邦,在很短的时间就取得了实效,边境安稳,社会和谐,百姓拥戴。蒋琬在涪县理政三年病逝在任上,鞠躬尽瘁,为治蜀兴邦做出了极大贡献。
作为保存完好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蒋琬墓是研究三国史实和祭奠先贤珍贵的实物典范。
二、从扬雄到李白的汉赋唐诗路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中的“西蜀子云亭”指的就是绵阳西山的“子云亭”。扬雄大约40岁时,从成都赴长安就任,路过绵州居留西山读书,后人在他读书的地方筑亭以作纪念。
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人。 扬雄年轻时极其崇拜屈原、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其赋充满想象、富丽堂皇、瑰伟浪漫,读之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模仿屈原爱国主义辞赋《离骚》作《反离骚》《广骚》,又依《九章·惜诵》作《畔牢愁》,表达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扬雄早期以辞赋闻名,故后世将司马相如和他并称为“扬马”。扬雄晚年专心对《易经》《论语》等儒家经典研究解释,所著《太玄经》《法言》影响深远。扬雄从小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年轻时经历丧父、丧母,丧妻、丧子的悲痛,以致家贫如洗。他到京城后“献赋”陪过皇帝,任过黄门郎,写过甘泉宫的富丽豪华,写过汉成帝打猎活动的穷奢极欲,但因其性格高洁孤傲,不愿同流合污,以致生活依旧贫穷。在天禄阁皇家图书馆任职时,他潜心著书,研究学问,不仅做了《太玄》《法言》,还编撰了地方史书《蜀王本纪》、地方语言词典《方言》,成为西汉大儒、被后世称为“汉代的孔子”。
出生在绵阳的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否到过西山,已无从考证,但扬雄辞赋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却是明显的,李白的诗篇传承了扬雄宏强飘逸、超然隽丽的文风,而且多次提到扬雄的《太玄经》。
在《东武吟》一诗中,李白写道: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李白此诗,就直接表达了扬雄对他的影响。而另一首《侠客行》:“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也吟唱了李白对扬雄的崇尚之情。
作为唐诗一座高峰,李白一生受巴蜀文化的浸润至深,而绵阳的山水人文更是李白豪放诗风豪迈人格形成的重要土壤。西山的子云亭,是探寻李白出生地绕不过的文脉源头。
扬雄、司马相如的汉赋,不仅影响了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明代的杨升庵,蜀中的文化精英大都秉承雄浑豪放风格、忧国忧民的精神,形成巴蜀大地雄浑隽丽的文学史长卷。
三、仰望星空的三分宇宙观
晋书《神仙传》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重建三殿宇(前为玉皇殿、中为大雄殿、后为八仙殿)。现存的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复建,整个殿宇均为单檐歇山式小瓦屋面,穿斗抬梁结构,无斗拱。八仙殿中祭祀蜀中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仙,是一座结构完整,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同居一堂的古观,西山儒、释、道一起建立了朴素的天地人的宇宙观与哲学观;西山观下的山岩上尚有道教石刻造像25龛80多尊,最早的是隋大业六年,晚的也是唐代中晚期。西汉扬雄模仿《易经》做《太玄》、模仿《论语》做《法言》,都为儒教道教的经典。扬雄的《太玄》,在哲学上创立的天、地、人“三分宇宙观”和“相对认识论”,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三分宇宙观的核心是“人”,人是知识主体和知识之本。所以一切努力的出发点,是人类所具有的“天下三乐”,即天下之乐、众人之乐、民之乐。扬雄从天、地、人三方面揭示整个宇宙的秩序,扬雄浑天说认为恒星都分布在一个球上,日月五星在球周围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观念十分接近。扬雄以朴素辩证思想反对神学,他认为“玄”“道”就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他主张做事要遵循正道,符合自然规律。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深受扬雄影响。《后汉书》中说:“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常耽好《玄经》。”张衡曾说:“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仰望星空,了解宇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渴望。张衡完善了扬雄浑天说并制作了浑天仪,观测到了恒星2500多颗,直到西方17世纪才发现3000颗恒星,张衡的发现比西方早了很多年。
天地人的宇宙观,科学观,哲学观,既是西山对蜀学的一大贡献,又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
四、融合创新的百科全书
绵阳西山是一部融合创新的百科全书。首先体现在儒释道三教融合创新。据《神仙传》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重建西山观三殿宇(前为玉皇殿、中为大雄殿、后为八仙殿)。西山观这种三教融合的道观作为实体远远早于其他地方,如成都新都的纯阳观。
西山最具特色的融合是扬雄跨学科多领域治学的创新。作为西汉大儒的扬雄把儒学和道学有机融合,其做的《法言》是儒学经典,《太玄》是道学经典。同时,他在天文学、辞赋、散文、地方史志、语言研究都有突出的成就。扬雄百科全书似的学术成就,奠定了他在唐宋的重要地位。史学家司马光就这样说:“扬子云真大儒邪。孔子既没,后知圣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谁?孟荀殆不足,况其余乎?”北宋王安石在其《临川文集》诗云:“儒者凌夷此道穷,千秋止有一扬雄”。东汉班固,晋代嵇康、陶渊明,唐代韩愈、柳宗元都对其有很高的评价。刘禹锡将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足以说明扬雄的地位。扬雄是西汉时代的儒学大家,他和他的学说,自西汉起,就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烙下深刻的印记。
扬雄的融合创新思想,作为蜀学重要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了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蜀中学人。唐代李白最突出的贡献是诗歌,成为后人无法超越的顶峰,同时,他还在辞赋、语言、书法、宗教、剑道方面也很精通;宋代苏轼,他是词人、文学家,也是书法家、美食家、书画家,治水名人,其词影响亚洲一千年,无人能赶超;明代状元杨升庵,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对哲学、史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学科都有极深的造诣。当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等蜀中文化巨匠,在自己的领域达到了时代的巅峰,其博学多才,融合创新百科全书似的成就,无不传承自扬雄,蜀学文脉绵延不绝。
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绵阳西山位于涪江上游江畔,涪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涪江从西北向东南由川西北高山区进入盆地丘陵区,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至合川县钓鱼城下汇入嘉陵江,成为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全长670公里。涪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黄帝原妃嫘祖在这里发明蚕桑,大禹从这里出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合川钓鱼城抵抗了元军36年元皇帝蒙哥丧生城下……
涪江是一条流着诗意的河流——汉代司马相如、扬雄在此作赋,陈子昂、李白、杜甫、王勃、李商隐、白居易、苏轼、欧阳修、陆游、文同、杨慎、张问陶等历代名流骚客在此吟诗挥毫,构筑了巴蜀文化的一座座高峰。
西山西蜀子云亭,扬雄的思想影响了李白、苏轼、杨升庵等一大批蜀中英杰,其“勤奋、审是、迁善、精深”,“学问思辨行,智慧集大成”的治学精神,淡泊,明志、求圣达道、忧国忧民,蓬勃向上的圣贤品格,成为汉代巴蜀文化的源头之一汇入涪江。自唐宋始,便有子云祠盛于蜀,子云亭名于天下。西山三国营、蒋琬墓,叙述了诸葛亮、蒋琬等文臣武将兴蜀治邦的文韬武略,展现了他们面对逆境,不怕困难、不畏强敌的大无畏精神,为理想奋不顾身、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忧国忧民、护国安邦的爱国主义精神。
今天探寻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应加大长江流域考古发掘力度,做好出土文物和文化遗址阐释工作,把长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华文化基因谱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人文西山,伴涪江一路汇入嘉陵江,冲击出沿岸绝美的自然风光,滋养了一条绵延千里的巴蜀文脉,一路奔腾不息,流向长江,将巴蜀文化汇入中华文明,汇成波澜壮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作者简介
卢加强
旅游博士、美学博士后,国内实战型文化旅游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文所田园牧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非遗艺术院院长,四川省艺术产业协会主席,北京新帝标规划院名誉院长。曾任四川省艺术院院长等职。
西山观
蒋琬墓
蒋琬祠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