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携手宜宾助推竹产品走向全国
宜宾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超300亿
2021年12月31日,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余学军结束了在宜宾的三年挂职,踏上返程。
临行前,余学军在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展厅流连,看着一件件亲手培育已经上市的竹酒、竹酥、竹雕等产品,依依不舍但又欣慰不已。
这位国内顶尖的竹林专家,千里迢迢从浙江来到西部的长江首城,扎根宜宾大地,从筠连大雪山镇到屏山金沙江畔的屏山书楼镇,从兴文仙峰苗乡到长宁蜀南竹海,余学军跑遍了宜宾各区县及乡镇竹林主产区,精心指导,帮助当地发展竹产业。
原本是长在深山老林的竹子,在余学军等专家团队的精心呵护下,不仅变成了百万竹农增收致富的“法宝”,还做成了健康食品和生活用品,从深山老林走向了全国大卖场。
余学军(左一)深入基层调研竹产业
校地合作
助推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宜宾市竹资源富集、蜀南竹海竹景观秀美、竹文化深厚,是全球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然而,“走出去”后才发现,宜宾竹产业“大而不强”,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2017年,该县以仅占到宜宾市三分之一竹林面积,实现了两倍的竹产业总产值。
宜宾,如何才能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转变?2018年4月,宜宾市与浙江农林大学经过深入对接交流,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由该校派出三名竹产业应用技术专家到宜宾挂职,带领团队服务宜宾竹产业发展。
三名专家分别是竹林经营专家方伟教授,竹资源利用专家余学军教授,和竹林培育专家桂仁意教授。其中,余学军挂职宜宾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竹产办副主任,同时被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聘为竹食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来到宜宾后,余学军和他的团队走遍了宜宾各地的竹林基地和笋竹加工企业。“宜宾哪些地方盛产竹子?”“有多少家竹加工企业?”“每年的竹产量是多少?”他们一一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因地制宜给各个区县制定了产业发展方向。
深入调研后,余学军和专家团队提出将宜宾竹资源培育由单一的纸浆原料林生产向笋材两用林生产方向转变、竹浆纸纤维与竹食品产业双轮驱动的全新定位和规划,获得高度认可。
针对屏山、筠连、珙县,余学军团队提出,挖掘高山竹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山竹笋产业。
针对南溪、江安,他们建议,以宜宾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竹浆纸及竹纤维产业。
针对翠屏、长宁、兴文,他们建议,打造宜长兴竹林风景线,大力发展“以竹代塑产业”,生产竹食品和竹日用品,同时与文旅融合发展……
为了帮助宜宾的笋类制品从农贸市场走向大城市超市,他们手把手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进行“无硫加工”“清水笋生产”等安全加工设备改造与技术创新。
屏山县的“碧生元”、长江工业园区的“有正农业”等两家品牌企业,在余学军和团队的技术指导下,产品脱胎换骨,从当地的农贸市场卖到了“伊藤洋华堂”“盒马鲜生”等中高端销售平台,产品还远销韩国、日本,价格翻了四倍,实现了由农产品向健康商品,从低端向高端的大跨越。
推陈出新
深度融合宜宾竹、酒、茶产业
宜宾盛产酒、竹、茶,如何让三个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余学军和专家团队冥思苦想。
经过他们两年多的研发,一款结合浓香型白酒工艺的蒸馏竹酒在宜宾投产并很快上市,这款酒是全国首创的竹酒融合发展的结晶,一上市就很快走红,远销江苏、浙江一带。
提及这款酒,宜宾尚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加枝十分感慨,竹酒推出一年销售额就达1200万元,没有余教授和他的专家团队,就没有宜宾竹酒的今天。
“听说余教授就要离开宜宾了,我虽然留不住他的人,但可以留住他的酒。接下来,我要扩大生产规模,把我们的竹酒卖到全国去,不辜负余教授三年来的努力。”陈加枝说。
除了竹酒,余学军和他的团队还研发了“竹点心”。他们研发的一款低糖高纤的点心“竹纤酥”如今已在麦加乐品牌专卖店火爆叫卖。此外,余学军团队与川红工夫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孙洪、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联合研究开发的“竹红茶”,也在紧锣密鼓地试推广之中。
在余学军团队的悉心指导下,翠屏区宋家镇胡坝村雷竹笋用林基地建起来了、红石村的绿竹笋用林基地建起来了,还有长宁的苦笋基地、江安的绵竹笋材两用林基地、兴文僰王山的楠竹基地等一大批基地纷纷建起来了……
在宜宾竹林风景线建设过程中,从种苗起苗、修枝剪叶、种植造景、景观维护管理等每个技术环节,到处都留下了余学军手把手现场指导的身影,以前的竹林变成了竹景,不仅涵盖了景观,还融入了文化元素,把宜宾的历史人文故事都融入在里面,让宜宾的竹风景更有故事、更有情怀。
近三年来,在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支持下,宜宾市竹产业快速融合发展,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基本落地落实。截至2021年12月,宜宾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与2017年底的71.2亿元相比,年均增速达97.8%。
罗志彦 李美琪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侯云春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