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三版:工业凉山系列报道——喜得县篇
2021年03月18日

喜德县: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 刘斌  左霞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智  陈国盼  文/图

工业是喜德县经济发展的擎天之柱,是县域经济当之无愧的“火车头”。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就无法挺起经济“脊梁”。

近年来,喜德县大力发展工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让喜德工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跨越。随着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喜德县已经形成了以铁矿石开采加工、铁合金冶炼、建材生产、能源开发(水电、风电、光伏)、农产品(食品)加工等为主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喜德县城全景

“花韵彝乡”项目开工仪式

喜德鲁基风电

光伏产业

 

依托优势,搅活喜德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喜德工业经历过基础落后、发展速度滞缓的窘迫,经历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喜德县委、县政府依托区域、交通、矿产资源等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借梯登高,使源源不断的项目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搅活了喜德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在“十三五”期间喜德县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20年,喜德县的工业集中区达到3个,其中冕山工业集中区和李子工业集中区已经投入使用。当前工业门类有采矿、冶炼、建材、能源、食品、民族工艺、农产品加工等。

喜德县现有重点工业企业54户,按行业分:能源(电力)企业28户,采矿业3户,冶炼企业4户,建材企业15户,民族工艺制造企业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3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历史镜头,见证着喜德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喜德县工业企业规模逐年增大,工业经济由过去的“小、单、薄、弱”,发展成为拥有黑色金属采选冶炼、硅系列合金、特种合金、建材、食品加工、能源开发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工业强县,工业经济实现量扩张和质飞跃

近年来,喜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政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结合喜德实际,重谋发展思路、重定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促进工业增速,实现了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入建设,引领着喜德工业的发展:总投资31亿元的风电项目;总投资4.2亿元的云计算项目;总投资4.4亿元的红莫温泉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喜德李子园区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1.04亿元的喜德年产30万吨绿色无公害饲料加工项目等一大批高起点的重大产业项目,成为喜德提速发展路上的一个个新坐标。截至2020年,喜德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1亿元。

喜德县委、县政府加快集中区建设步伐,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聚集效益不断凸显。喜德县完成了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编制,确定了“一园三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思路,建设“一园三区”工业基地,目前已设立了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对工业集中区进行了专业管理,改变喜德没有工业园区的历史,成为喜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

该县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打造“一园三区”工业空间布局。以喜德冕山工业集中区、李子工业集中区为主,重点布局发展特色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与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连片特色产业功能区。

发挥钾长石、白云石、风电、光伏等资源优势,喜德冕山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承接西昌市攀钢工业基地和冕宁县稀土工业园区相配套的产业,延长钒钛产业链、稀土产业链。喜德李子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承接与西昌市及攀钢二基地相配套的产业,即加工、制造业等,形成劳动密集与城市配套制造业产业带;着力打造环西昌经济带。

通过发展,逐步形成以矿冶、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轻重工业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园区产业格局,增强产业集聚效益,并有序发展风能光能分布式清洁能源。

同时,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喜德县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生态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目标导向、构建全域体系”,“治穷”与“治山治水”双向发力,大力实施生态扶贫,以绿色发展带动喜德人民脱贫奔康。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拓展与深化“大凉山喜德特色农产品”和“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建成生态水果4000亩、生态蔬菜4000亩、生态药材500亩;实施农村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依托米市水库上游植被恢复规模化打造经济林木2.7万亩,在则约和拉克新村打造1000亩水果产业园,形成林业产业景观一体化,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规划先行,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扶贫

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以编制《喜德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喜德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等专项规划为契机,围绕工业助农增收、带动就业、推动脱贫,突出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园区载体建设。通过贷款及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逐步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十三五”以来,喜德县工业经济平稳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推进工业项目发展机制,强化了项目协调服务。该县工业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得到发展,产品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提升。建立多部门要素保障协作制,围绕资金、土地、用电、基础设施四大要素,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积极引导贫困地区确定产业发展思路,立足贫困村主导农业产业,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县内企业优先采购贫困村的工业产品、原材料和农产品。

通过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施工业扶贫项目。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强化开竣工和储备项目工作力度,做深做实光伏发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工作。以城镇化发展格局为基础,促进县域城镇体系与县域产业体系互动发展,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加快喜德冕山、李子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连接产业和城市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居住、生产、生活等各项功能,促进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建设宜商宜居宜业的综合功能区。同时,广泛吸纳农村贫困人口进厂进城,加快农村贫困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工业新区打造成为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生活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城镇新区。

 

现代化生产车间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喜德县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加快形成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政策环境。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品特色明显、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引导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全面落实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人员在资金、技术、人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通过喜德冕山工业集中区、李子工业集中区与西昌市成凉工业园区合作,扩散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推进市域县域一体联动,使喜德与西昌一起形成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和叠加效应。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的推动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重点企业的产品延伸配套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承接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联合,争取更多的外来项目落地生根,推动县域工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农产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顺应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加快白酒、马铃薯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目前农产品加工项目有: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五台山油橄榄产业化种植项目;喜德县袁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绿色新型农牧深加工项目;喜德县广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鲁基乡的花椒精深加工项目;喜德县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吨特级初榨橄榄油项目;凉山康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苦荞及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延展产业链,加工休闲食品、农产品,带动了喜德县农户积极饲养优质畜禽,对加速山区农户快速致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锚定高质量发展航标

喜德开创工业振兴新局面

 

面临“十四五”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喜德将着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喜德县经济规模、质量、效益。

关键词:招商引资

加强招商引资,做强特色产业。引进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充分发挥带动和调动作用,引导当地群众改变观念和经营作风,促进当地群众增收。结合喜德现有工业企业实际,做好现有企业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

关键词:职业培训

重视职业培训,发展职业农民。把有意愿的农民作为培训重点,提高科技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快速致富能力。同时,鼓励有能力、有知识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在技术服务以及市场销售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促进山区农民致富。

关键词:基地建设

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包括喜德冕山镇、光明镇、且托乡、两河口镇、则约乡、红莫镇等乡镇生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喜德县食用菌生产示范栽培基地项目;红莫镇、冕山镇、鲁基乡、光明镇、两河口镇等乡镇烤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喜德米西公路沿线乡镇阉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环西昌经济片区乡镇猪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优质荞麦标准化基地、玉米标准化示范基地、油菜标准化示范基地、有机水稻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五大基地”建设项目。

关键词:新兴产业

加快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构建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方式,强化精准招商,加快培育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大新兴产业用地储备力度,优先保障重大产业招商项目的土地供应,满足重大产业项目发展需要。积极对接攀钢,推动传统冶炼加工向先进材料加工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风、光、水互补试点示范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光伏、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

大力推进风能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喜德县红莫、博洛拉达、西河三个重点风电项目开发速度,加快北山、东河、玛果梁子等地风电项目的投入运行。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节约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努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支持节能环保型企业发展,推进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智能制造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推进生产智能化,加快企业生产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广云制造平台,促进企业生产模式向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协同制造等方向延伸。推进管理智能化,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引导鼓励企业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流程再造、信息集成、智能管控、组织优化,提升企业智能化应用能力和水平。紧跟“互联网+”的发展推进服务智能化,推动传统生产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鼓励企业之间跨界融合发展,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产品交付后线上线下(O2O)服务,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关键词:工业园区

加快园区建设,提升就业能力,推进“3+1”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集群集约发展水平。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把工业园区作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平台,提升园区承载力,吸纳困难群众就业,加强就业培训。因地制宜,扩宽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加强企业合作以及沟通协商,最大限度提升困难群众生产积极性。

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助推器作用,以喜德李子、鲁基、冕山三大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规划布局两河口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鲁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李子工业园区产业定位、积极争取冕山工业园区纳入水电消纳园区。形成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科学布局,提升园区集群集约发展水平,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园区融资格局,引入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实现工业园区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的转型升级,探索“园园合作、品牌联动”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价值链为纽带、专业化为支撑”的园区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和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

火把液系列美酒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