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1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0年11月25日

康定: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讯(穷热 央宗 记者 杨琦)11月24日,记者从康定市获悉,今年以来,该市围绕做好“西山东水、西大东精”“一区二谷三景四园五基地”产业布局,坚持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以精准扶贫攻坚为主线,深入挖掘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潜力,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特色产业。按照甘孜州“10+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成片成带成规模”培育产业的发展思路,康定市着力构建“一带两区”现代特色农牧业区域发展布局,完成《康定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正在完善《康定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康定市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康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规划》,规划构建以章古山为中心的大渡河流域果药现代农业园区,以塔公为中心的奶园区,以新都桥为中心的七色藏乡农旅结合园区,以雅拉乡为中心的农产品初加工园区,折西建万亩高原有机蔬菜、万亩黑青稞、万亩花海,折东建万亩羊肚菌、万亩小杂水果产业基地。

狠抓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康定市建成水果4万亩,蔬菜4万亩,黑青稞1万亩,紫皮马铃薯0.5万亩,中药材0.67万亩,食用菌0.58万亩,花卉0.05万亩等特色农业基地10.8万亩,流转土地8165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个,出栏各类畜禽37147头(匹、只),为该市特色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目前,康定市共培育25家涉农企业,其中培育“华康”“青藏谷地”“蓝逸”3家省级龙头企业,培育“吉峰农机”“达沂渚”“情人食品”“青稞谷”5家州级龙头企业,吸纳就业人数922人,其中建档立卡人数135人;培育农业专合社482个,家庭农场142个,种养大户108户。

挖掘资源特色优势,深度推进农旅结合。康定市已建成鱼通土司官寨、色龙世外桃源、若吉果香庭院等示范村寨8个,带动建成宜居乡村153个,打造6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发展民居接待户700余户,建立健全呷巴乡俄达门巴村牧区资源利益联结、产业联动机制,走出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村民变股民、牧民变市民“四变”改革新模式。预计2020年乡村旅游实现接待游客突破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2亿元,

拓展营销渠道,创建特色区域品牌。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目前,康定市注册农产品商标98个,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8个,荣获“中国高原羊肚菌之乡”称号,达杠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大力宣传农牧业特色产业品牌,“康定香菇”“康定苹果”“瓦斯沟枇杷”“庄上甜樱桃”“大锅庄牛肉干”“情人食品”等特色产品已成为区域特色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

探索政企带动,助推市场化运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模式,康定市积极引进企业和优秀人才,运用电子商务为农牧民卖产品,为产品找市场,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使全市的农特产品搭上“网络快车”,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综合运用电商三级网络,加强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建成覆盖21个乡镇、126个村的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农牧民提供旅游产品、农特产品、农资农具的网络代购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农牧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培育壮大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康定市依托省级食用菌、中药材、水果3个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组织特聘专业技术指导专家5人,科技特派员51人,驻村农技员58人,农业技术服务小分队83人,产业指导员117人对该市开展乡村全覆盖技术指导;提升“科技扶贫在线平台”运行效率,累计入库平台专家144名,信息员226名,在线解决农牧民生产中遇到的种养殖技术难题2941条。强化市乡村“三级”干部培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农技人才、农技专家的培训力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万人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术保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