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7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地理
2020年07月14日

甘洛格古:一片默默奉献的土地

□ 彭忠富  文/图

甘洛普昌万亩梯田(冷文浩 轩视界)

从甘洛县城所在地的新市坝镇到四十多公里外的格古村,汽车在崇山峻岭间随着山势上行,海拔越来越高,山路对面的山顶,岚烟缭绕,如梦如幻,岚烟水月,雾云霏雨,只是要看水月须得晚上,雨过天晴之日。半山腰处稍微平缓的坡地上,一片苍翠之中不断出现的一幢幢房屋,这些依山旁河而建的民居像是凝固的云彩,它们是甘洛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由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地灾搬迁和彝家新寨等项目,格古村乡亲们已经解决了住房问题。格古村能够顺利脱贫摘帽,这跟绵竹的帮扶分不开。从格古村的村道到建筑风貌的改造,也都离不开绵竹人的贡献。在村部的一面墙壁上有一副《彝汉一家》主题壁画:一个汉族女孩和一个彝族男孩抬着一块“彝汉一家”的牌匾,蝙蝠、蝴蝶和小钱,它们都是典型的绵竹年画素材。

格古村“彝汉一家”壁画

格古村彝家新寨一处

途经普昌、石海和吉米镇

早晨起来,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这是我们在凉山州甘洛县的第三天。按照跟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负责人的约定,我们去阿嘎乡格古村看看,实地了解一下绵竹对口帮扶甘洛的情况。据说格古村比甘洛县城所在地新市坝镇还要冷些,于是我们都穿上了薄外套。

帮扶指挥部来了两个人做向导,辉哥是我稍微熟悉点的。2000年时,教育局培训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是同学,只是在不同的乡镇学校教书而已。一晃近二十年了,我们都离开了教师岗位。近些年教师待遇趋于好转,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我都不好回答了。

俗话说后颈窝摸得到看不到。不管前路是否充满崎岖坎坷,只管按照既定路线朝前走就行了。这正如我们走向格古村的旅程。如果不是因为帮扶这个大事,我想自己这辈子也未必能来到格古村。这里不是旅游景点,也没有亲戚朋友,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指挥部的越野车在前面带路,我们的商务车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考虑到我们初来乍到,越野车的速度较慢,经常在垭口或岔路口等着,怕我们走丢了。

格古村离甘洛县城仅有43公里,似乎眨眼之间就能到达。但由于山高、路陡、弯多,加之雨天路滑,司机开车都是小心翼翼的。甘洛县路况是不错的,这就是脱贫攻坚的成果。特别是在海棠镇那一段公路,顺着山体弯弯绕绕,在阳光映照下一直延伸到白云深处,颇有天路之感。这里要么是水泥路,要么是油沙路。只是路面比较窄,就两个车道。除此而外,经过沿途村庄时,路上经常会有鸡、狗、牛或马悠闲地走过。遇到这种情况,司机更加谨慎了,也不敢鸣喇叭,要么绕过去,要么等这些动物过去再说。除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在他们来之前似乎都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在凉山州乡村开车,遇见家禽家畜一定要及时避让。

从甘洛县城到格古村,沿途要经过普昌镇、石海镇和吉米镇。虽然我是第一次到甘洛来,但是对于普昌镇算是比较熟悉了。文友刘述涛老师在普昌镇小学支教,他创作了一些表现普昌的诗歌。譬如这首《我在普昌等你》:

我以树的姿态

在普昌等你

不为果实的甜美

只为脚下这片默默奉献的土地

我在普昌等你

以风的姿势

带你穿越山山水水

去饱览梯田

如何孕育生机

承载万物生生死死

 

我在普昌等你

以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轮番呼唤你

来感受紫外线的温度

来聆听尼日河的絮语

来仰望凉山夜晚的星星约会

……

刘述涛老师在普昌支教两三年,已经完全融入了甘洛这片土地。在他的诗歌中,普昌的自然风光美丽动人:甜美的果实、旖旎的梯田、尼日河的絮语、炙热的阳光、夜晚的繁星。这些景象让人神往,充分说明甘洛县的自然人文有相当特色,发展旅游大有可为。只是由于距离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太远,甘洛这块凉山州的秘境还有待开发。

跟刘老师一起在普昌镇支教的,还有以前的老同事罗老师。多年不见,有些人的模样已经模糊了。但罗老师的印象还比较深刻。那时候,教师们业余都喜欢玩麻将。有一天,在结束一场通宵麻将后,老罗睁着惺忪的睡眼略带调侃地说:“这个月工资输掉一大半,接下来只有捞泡菜过日子了。”我絮絮叨叨地讲起这些事情其实不外乎想证明,我跟甘洛这块土地上的人有很多渊源。

 

岚烟水月  雾云霏雨

汽车在崇山峻岭间随着山势上行,海拔越来越高,看山路对面的山顶,岚烟缭绕,如梦如幻。古代文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来描绘岚烟,譬如宋人吴潜在《贺新郎·燕子呢喃语》中吟道:“最相宜、岚烟水月,雾云霏雨”,其情其景跟我们此时出行的状况颇为类似,有岚烟有微雨,只是要看水月须得晚上,而雨过天晴看来短时间也无法实现了。

透过车窗,时常看见在半山腰处稍微平缓的坡地上,一片苍翠之中不断出现的一幢幢房屋,这些依山旁河而建的民居像是固定的云彩,它们是甘洛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我曾跟一个越西彝族朋友交流,他说他女朋友是甘洛人,一家人住在山坡上,过去出行很不方便,脱贫攻坚之前乡村道路多为土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汽车无法开进家门口,出行只能靠走路或者坐马车。

越西我去过,几年前同事老曾邀请我去越西县看望朋友加瓦伍沙,顺便买点土鸡和花椒树苗。我们在普雄火车站下车已是傍晚,先坐面包车到越西县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再经过新民镇到板桥乡加瓦伍沙家。那时候虽说也要求脱贫帮扶,但是没有现在力度这么大。现在脱贫攻坚要动真格,正如人们所言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就越西和甘洛的自然条件来看,我所见到的越西县板桥乡的条件也不错,那里土地平整,地里种着烟叶,由西昌卷烟厂直接收购,每亩地产值可达3000元。加瓦伍沙家住在山脚下,他是当地的民办教师,只是由于夫人去世后没有再娶,因此日子过得要窘迫些,过去彝区娶妻不是件容易的事,高额彩礼让人望而生畏,这也是这里一再强调要移风易俗的原因所在。

车窗外的空气湿润而清新。过甘洛县吉米镇后约五六百米,路边聚集着很多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那些彝族同胞的装束明显是过来参加葬礼的。其实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就得从他们的生老病死入手。彝族同胞是相当重视葬礼的。彝家老人的葬礼犹如一场盛大的聚会。凡是沾亲带故的亲友,一旦得知老人过世的消息,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较有特色的就是亲人的哭灵,她们得用歌声唱出来,“阿嫫哦阿嫫!您为何走得那么快?美酒还未给您喝,好饭食没拿给您吃,您就离开了我们;您走了以后,您的睡处谁来睡?您的坐处谁来坐?院坝里的鸡仔猪崽谁来喂?……阿嫫哦阿嫫!但愿你变成山谷中的布谷鸟,看不见你的身影,还能听到你慈祥的歌声……”阿嫫即妈妈,这些灵歌除了表达亲人之间的不舍外,实则暗含了对亲人生平事迹的肯定。不过我觉得还是哭灵比较有感染力。因为受其情绪感染,很多人都会暗自抹泪。

 

格古:明天会更好

在群山之间穿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在十点半左右到达了群山环绕的格古村。格古村位于阿嘎乡东南部,距乡政府4.8公里,属凉山州极度贫困村之一。极度贫困村就是按照相关标准,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高于22%、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200元、无村集体经济收入、有7项以上指标达不到四川省标准的。

格古村平均海拔178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就我们绵竹地区而言,清平镇就算是山区乡镇了,但它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大气污染少,平均海拔在500-1000米,适宜种植玉米等旱地作物。而格古村由于是高寒山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降雨又较少、只能适应生长较耐寒农作物。我特意到村委所在地附近的农田走了走,虽然牛毛细雨一直在飘飘洒洒,但地里仍然有些彝族女人在劳作,旁边还有一两个小女孩在打下手。

格古村的主要农作物是土豆和玉米。土豆长势茂盛,叶片伸展开来几乎把土地全部遮盖住了。土豆是彝族人的重要食物,我们在县城吃彝餐时,桌上就有白水土豆。把土豆皮剥掉,蘸上干辣椒面,面嘟嘟的,口感不错。过去煮熟的土豆也是孩子们上学期间的午餐,剥掉皮以后用开水烫热即可食用。那些玉米苗的长势就有些差劲儿了,似乎有些营养不良。儿时在乡下,我也是种过玉米的,老农讲究深沟高厢。而格古村的玉米苗就那样随意地栽在地里,颇有靠天吃饭的意思。抓一把格古村的泥土捧在手里,可见其跟平原地区的熟土大不相同,水分少,砂石多,这样的土地能够长出农作物,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田地周围都插着一米多高的木片,应该是防止牲畜啃食了。难道说这里的牲畜都是散养吗?

格古村全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属彝族聚居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316人,2017年已全部顺利实现脱贫摘帽。除了种植玉米和土豆外,村民们主要养殖有牛、羊、猪,鸡。很明显,如果单靠种养殖业,格古人要实现脱贫摘帽并不容易。这里土地贫瘠,已经算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了。要找出路只有青壮年外出务工。按照现在的工资标准,每年纯收入几万块钱是没有问题的。对于那些学有专长的人来说,一年挣十多万也是可能的。

据村支部书记洛苟石布子介绍,1983年前,格古村均为竹子房,1983年开始逐渐开始修建土墙房。而今由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地灾搬迁和彝家新寨等项目,格古村乡亲们已经解决了住房问题。格古村能够顺利脱贫摘帽,这跟绵竹的帮扶分不开。格古村的村道就是绵竹出资约120万元硬化的。格古村建筑风貌改造也是绵竹年画艺人的成果。在村部的一面墙壁上有一副《彝汉一家》主题壁画。一个汉族女孩和一个彝族男孩抬着一块“彝汉一家”的牌匾,蝙蝠、蝴蝶和小钱,是典型的绵竹年画素材。如果每家墙壁上都有这样的壁画,大家出门就能在青山绿水间欣赏画作,这也算是一种享受吧。

彝家村寨似乎没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跟藏寨、羌寨不同。在格古村,还有一个绵竹引进的野猪养殖场项目,每年格古村通过出租养殖场场地可以获得两万元效益。可惜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这个项目已经暂时停止了。在离开格古村时,我突然想起陈思思曾经演唱过的《幸福小康》这首歌曲:

“谁不盼望幸福阳光/照进每一家门窗/春天的脚步/让我们看见崭新的希望/谁不盼望美好时光/温暖你我的心房/每天的努力/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花香……”格古村脱贫摘帽以后怎么办?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奔小康。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子孙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这除了格古村人的努力外,外界的持续帮扶也是不可少的。那时,我们会再来格古,再来发现和书写你的美丽。

甘洛彝族妇女(胡小平 轩视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