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0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悦读
2019年10月10日

《庐山》和《题西林壁》简析

□ 刘道平(成都)

雾萦庐山(资料图)

窃以为,山者,有诗则名。庐山亦然。自古骚人墨客,游历庐山,诗性冲动,佳制流芳。北宋东坡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代表性。

前人写庐山佳作叠出,后人超越实难。本来,诗人陶武先,亦当如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庐山,写出前人未道之语。其诗作《庐山》写道:“层峦叠翠雾萦峰,洞府丛林道不同。要识匡庐真面目,还须出入此山中。”措语通俗,质朴无华。第一句短短七字便描绘出一幅山水画,翠黛层次分明,岚烟缭绕奇峰。第二句洞府深隐,丛林密布,幽径相连,坎平相接,百转千    ,人之欲达,其道(路)不同。第三、四句巧妙化用东坡语。东坡将因果复句倒装,即“不识……只缘……”,而武先则用假设复句“要……还……”,新意便出。为诗,往往是,如果题同词异,意境维新。武先深得其法。更重要的是,诗贵言外之意。诗中令人玩味的是,“雾萦峰”亦世事朦胧;“道不同”即承载万事万物之“源”之“理”千差万别,告示为人处事要谨记“道法自然”“遵循规律”。“出入”乃诗眼(高昌语)。何也?出则可“旁观者清”,入则便释“当局者迷”。反复“出入”便可克服“片面、孤立和静止”地认识事物。作者曾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更具理性的哲学思维,深谙看问题必须“全面和动态”,深谙“出入”之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从群众中来”,“实践—总结—再实践”,“学习—思考—再学习”等等“道法”,在他的思路和实践中根深蒂固。也许受东坡之启发,触及了他的唯物认知和辨证思维,而喷发出可传之名句吧。既为名句,更是警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