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9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泸州工业篇
2019年09月25日

泸州:逐梦大航空 开启新未来

2017年,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启动建设,确立了“以空天动力研发制造为主导,以空天装备和材料生产、通用航空器研制运营、空天人才培训和空港综合服务为配套”的产业发展路径。

园区以“一核七区”协同发展为空间布局。“一核”即4500亩云龙机场核心区;“七区”即7100亩空天科创产业新城、3200亩空天燃机及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5500亩空天装备制造及材料产业园、3000亩航空物流产业园、3640亩双创孵化园、9000亩空天科研教育基地和3000亩通用航空基地。

两年多来,园区在图存中奋进,滚石上山,抓铁有痕,经历2017年的“从无到有”、2018年的“多点突破”,今年将“格局初成”。

“泸州造”无人机亮相“小西博会”

去年开始,从A-HAWKII两型无人机到20-250kw航空涡轴发动机,不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泸州造”产品在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领域脱颖而出,走向国际市场。在第15届迪拜国际航空展和2019年阿布扎比航展上,泸州企业的活跃身影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

“希望泸州在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出地方特色,形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丁汉说。作为全市“千亿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航空航天产业给泸州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丁汉评价说,泸州对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思考科学理性,项目具有前瞻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自主创新   厚积薄发

不久前举行的西南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副所长马同玲首次发布了航空发动机预冷动力技术。这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1所与泸州深度合作结成的硕果。该所所长凌文辉说,除了将预冷发动机的研发落地泸州外,接下来包括涡轮、涡扇的研发制造、批量生产也会落地泸州。这些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牛鼻子”的企业“扎根”泸州,为加快泸州新兴产业的培育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为确保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逐步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突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助推泸州的经济总量和质量迈上新台阶。具体做法是,突出空天动力研制和材料生产,突出空天装备研制、材料生产和综合型服务业;加快培育产业生态链条,建设相互配套的小型活塞、涡喷、涡轴发动机生产基地。从整机到零部件,从技术到研发,园区都能提供全产业链条服务。

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求不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在首批项目招引上,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注重接高端、傍央企,招引北航泸州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预冷动力等龙头项目并加快落地建设。而今,与北航合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kg推力涡喷发动机、100Kg推力级多功能航空发动机试验台,完成某型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设计方案,完成150kg推力级别涡喷发动机试车台和20-250kw涡轴发动机试车台研制并成功点火测试;与航天科工31所合作,完成预冷器样机加工、流动换热性能试验平台搭建以及预冷器和涡喷发动机联试试验,完成400kgf级预冷发动机原理样机总体方案设计,联合完成相关课题申报。

重庆大学副校长王时龙说,泸州航空航天从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打通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为加速推动航空航天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夯实了基础。

图存奋进   格局将成

“我看好这里的发展潜力。”老家在成都的刘宇,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成都工作的机会,离乡来到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刘宇认为,对于想干事的年轻人来说,同样“年轻有活力”的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能够提供更稳健的上升空间。

“年轻”的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正式运作只有两年多的时间。成立第一年内,曾经三易其名,先后叫空港园区、航空园区,最后确定为航空航天园区。个中曲折,足见探索与创业的艰辛。泸州航空航天园区管委会主任钟华贵说,两年多来,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在图存中奋进,滚石上山、抓铁有痕,经历2017年的“从无到有”、2018年的“多点突破”,今年将迎来“格局初成”。

泸州航空航天园区从诞生之初,就承载着助推泸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园区的定位是建设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新区。

园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全链条引进、集群化发展、大项目带动、全过程服务”,推进主导产业延链结网,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如今,已初步形成空天发动机研发、小型发动机总装测试、发动机核心部件配套生产、使用本地生产发动机生产无人机的关联产业链。

同时,积极搭建智慧平台,为园区企业强力赋能。建设集C2M、MES、APS等7套系统于一体的智慧工业互联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自动化柔性制造公共服务,企业共享经营数据生成适时信用,支撑园区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建设国家级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华西(泸州)分中心,开发自主可控的核心工艺、软件、装备;建设西南超算中心,支持阿里、联通联合体建设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一体的“超算云平台”体系,服务于地方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建设中德机械关键传动件创新中心,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提供传动问题解决方案。

前途可期   知难而进

“不可避讳的是,泸州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短板和瓶颈。”钟华贵说。首先,园区白手起家。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相对匮乏,园区处于城市边缘,城市化红利空间有限;其次,产业无中生有。没有现成的产业配套基础、技术人才储备、成熟龙头企业、产品需求市场和园区建设经验;第三,竞争提前到来。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航空、航天、空港类产业园区已达84家,而相关专业的园中园,仅成都就有29个。产业“春天”尚未到来,竞争已经“白热化”。

作出“三大短板不足”的判断,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也看清、找准了发展的“四大优势潜力”。一是园区具备区域性交通优势。二是产业无中生有,本身意味着轻装上阵和后发优势,“白纸一张好作画”,有利于运用最先进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提高园区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三是园区有高端可靠的合作伙伴,他们与园区的合作项目就是“定盘星”“稳定器”。四是园区具备高端装备制造关联优势。泸州是全国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是大中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是国家高性能液压件产业基地,有装备制造的基础。

走得越深越远,越能感到短板和瓶颈所在,也越发有闯关夺隘的动力。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知难而进,大笔书写“三篇文章”,解决产业发展、人才、资金招引难题。一是秉持“集约集群”理念,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延链结网。在推进既有龙头项目迅速落地见效的同时,加大支撑性项目、配套性项目的招引力度,推进主导产业快速集聚,形成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书写“产业生态招商”的文章。二是通过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向园区产业涌流。做实做强平台公司,提升筹融资能力。创新筹融资方式,尽力创造资本获得性便利,书写“资本招商”的文章。三是坚持以成就企业为天职,为入园企业创造集约用地、集约用能、集约用云、集约用智、集约金融、集约物流等降耗增效条件。持续打造资源整合能力、协同创新能力、财富增值能力,安商亲商,书写“以商招商”的文章。

 (周雪梅 蔺艳霜)

(图片由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提供)

空天科创产业新城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