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8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08月27日

峨边:小凉山区唱响现代农业生态之歌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庆  蒋培路

“把世界带进村子,把村子推向世界。”

这是一个小凉山贫困山区——峨边彝族自治县15万彝汉儿女现代农业的梦想,更是他们的雄心、信心和决心。

峨边,小凉山腹地,大渡河沿线,是山河秀美的彝族小县城。

峨边,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是云海深处的全省深度贫困县。

从深山出发,翻沟越岭,走向世界,峨边现代农业一路前行。

人头攒动、果蔬飘香、客商满座……8月2日,成都天府新区的四川投资大厦里,峨边县委书记谭焰、县长栗那针尔带队,跨越两百多公里,把会客厅从大山里搬到省会成都,捧出上百种贴有“峨岭云边”的高山生态果蔬,向来自全国的投资商抛出橄榄枝,推介了26个总投资逾百亿的项目,共享山区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红利。

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把小凉山深处的特色生态农产品,直销大城市……这不仅是峨边人走出大山的尝试,更是一份峨边人发展山区现代农业的底气和胆识。

“致力绿色崛起,建设美丽峨边。”县委书记谭焰说,围绕这一主题,峨边扭住脱贫攻坚的主线,着力打破耕地条件和地理环境制约,结合区域内垂直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的资源禀赋,深度挖掘绿色生态优势,以高山、中山、低山的错位优势布局“三区多园  三河三带”产业带,坚定不移走集约高效、特色鲜明、农旅融合的山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了独具峨边特色的“2+3”山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18年,峨边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8.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万元;累计实现85个贫困村退出、6806户24384人减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3.16%降至2.9%。

有梦者不以山海为远。

峨边现代农业,正以生态、高效、优质的美姿,走出深闺,跨越山海,奔向世界。

破劣势挖潜力

立体现代农业筑梦彝乡山区

“田不成方,地不成块。”海拔300-3000多米不等,山高坡陡,沟谷纵横……

“种一坡,收一箩。”原始的耕种方式亟待有效转变……

地利环境限制,农民观念落后。面对困境,峨边现代农业该如何突围?

唯有突破理念,方能在困境中求生存。

2016年换届,新一届峨边县委县政府努力剥开农业劣势,深度挖掘绿色生态优势,扭住农业供给侧改革主线,树立了坚持“生态有机立本、三区三带布局、农旅深度融合、利益两头联结、公用品牌支撑”的五大新理念,开启了峨边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带着新理念,峨边又通过向科研机构、专家借智借脑,一路探索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2017年,峨边与省农科院建立院地合作机制,提出破劣势挖潜力,向三河流域、立体气候、生态优势要发展,并进一步明确开辟“规划引领、产业集中、五方联盟、带动龙头、发展品牌”五大新通道。

2018年,省农科院和峨边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峨边彝族自治县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以脱贫攻坚为主线,重点发展生态高效特色农业的山区立体产业布局:

“三区多园”:北部打造种养循环的休闲养生地,东部构建山水相依的天香富贵地,南部构建林药种植的彝乡神往地。建园成点,连片成区。

“三河三带”:低山河谷地区栽桃种李,打造大渡河百里产村相融经济产业带;海拔800-1200米的中山地区,打造高山生态果蔬为主的白沙河百里果蔬经济产业带;高山地区,发展山地林竹和道地中药材为主的官料河百里生态旅游产业带和彝文化长廊。

蓝图跃然纸上,峨边人身先力行,奋力书写山区现代农业新篇章。

2018年春节前夕,峨岭山巅,白雪皑皑。在全县召开的现代农业专题会上,县委书记谭焰提出加快“峨岭云边”公共品牌的培育,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号召,打响了正式进军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枪”。

寒冬腊月,全县干部上山下乡,起早贪黑……

谭焰每周下乡召开一次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会,工作细化到村、到组、到户。

发展现代农业,峨边上下真抓实干。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峨边,在发展山区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又摸索出了抓实“1+1+2+N+n”五大新抓手、培育农民自主发展等“五大新层级”、构建防控风险体系等“五大新体系”。

从困境中到求生存、求发展、求突破、求持续、求长效……五大新理念、五大新通道、五大新抓手、五大新层级、五大新体系,构成了峨边山区“2+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特色体系。

强变革增活力

贫瘠土地生长出新的希望

盛夏七月,烁玉流金。

踏访峨边,山水依旧,不同的是那片贫瘠的黄土里不断生长出新的希望与惊喜。

路随产业而延伸,产业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汽车在山坡上蜿蜒盘旋,驶进了大山深处的全国产业强镇——新林镇。

番茄红了,青椒绿了,茄子紫了……色泽鲜艳的高山生态果蔬从一片片绿意中探出身来,万余亩高山优质果蔬在这里唱起了田园交响。副镇长沈建军告诉记者:“抢购的批发商排着长队住进了村里,每天30万斤果蔬从镇里奔向八方。”

“土地入股”,是土地流转的较好发展方式。镇里的贫困村卷木村第一书记刘杰说:“村委带领全村率先在全市创新探索,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利益捆绑,凝心聚力,村民们积极性、责任心极大增强。”据介绍,今年该村套种高山果蔬千余亩,光卖蔬菜便实现1.2-1.5万元/亩,亩产值增长10倍。

“今年能顺利脱贫,现在全身都是劲儿。”贫困户张杨亮家里的3亩地入了股,还当了卷木村产业基地管理人员,不算分红,光年薪就2万余元。

新林镇是峨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而全县3万亩高山蔬菜、30万亩三月竹、3万亩马铃薯、3万亩干果、3万亩中药材、3万亩特色水果“6个3”的规模种植,正逐步从规划中“种”进峨边大地。

贫瘠的土地“长”出累累硕果,不仅是峨边的科学布局,还来源于东西协作台州椒江区、乐山市中区对口帮扶、 “百企帮百村”、第一书记……强大助力,更是一场峨边上下对农村农业的深刻变革。

变革,盘活“地”,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释放劳动力。

变革,盘活“钱”,全面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财政涉农资金、扶贫捐赠等,向主导产业集中。

变革,盘活“人”,把各大层级发挥得淋漓尽致。

——鼓励农民自主发展。挖一个种植坑奖励10元、栽活3元、挂果2元等政策激励;推行一头牛、一群羊、一桶蜂等“五小到户”产业工程,做实“一户一业”。

——发挥“人有一技之长”。实施“家门口”“校门口”“厂门口”培训计划,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农业经纪人等。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批民间土专家被激活成市场经营的带动主体,孵化新型经营主体达500个。大渡河沿线,宣坪乡庙岗村半山坡上,是峨边2017年培育的全国技术领先的新型养鸡场。数万只鸡的鸡舍,喂鸡、捡蛋不进圈,鸡粪零污染,每年几个人轻松创造超千万产值,还为当地村集体保底分红8%。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托省级龙头企业峨边五旺公司等解决投入不足、资金分散、产品销售等问题,带动群众面向市场、长效增收,实现全县8个乡镇21个村种植果蔬增收。

盘活人、地、钱,强变革增活力。金融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

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峨边彻底变了一种“干”法。

向高效要生命力

“峨”字号产品从深山走向世界

大山深处,如何让现代农业行稳致远,生命力更持久?

坚持生态、高质、高效,“品牌+农旅”,让农产品变紧俏的商品,让紧俏的商品变旅游产品……峨边给出了这样的案卷。

围绕这一理念,2018年,“峨岭云边”品牌正式发布,峨边将“宜坪萝卜”“勒乌洋芋”“峨边花牛”“彝家腊肉”等100多个优质农产品统一纳入其中。

同时,峨边成立品牌协会,扩大“峨岭云边”公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

“‘峨岭云边’,寓意来自峨岭山巅,来自云海深处。”品牌协会副会长何继业说,曾经峨边农产品多而杂,很难形成品牌力,如今“峨岭云边”的标识在峨边境内随处可见。

2017年,峨边引进新希望集团,在先锋村组建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发展标准化养猪,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还把传统养猪产业发展为文化体验的旅游项目:萌萌猪参观园、乐跑投食亲子园、欢乐泥坑乐猪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创造了峨边农旅融合的典范。

常务副县长李威巍说,近年来,峨边坚持“1+1+2+N”全域旅游规划,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成果喜人:

——依托中国神秘百慕大--峨边黑竹沟旅游资源,围绕特色果园、甘嫫阿妞、彝族毕莫文化等,推动“农业+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五渡先锋、沙坪背峰山和乾池、新林黄泥等旅游节点。

——围绕“游”规划农旅结合产业带,围绕“购”发展特色生态农产品,围绕“吃”挖掘和开发农家特色餐饮,围绕“住”打造特色新寨、酒店和民宿,围绕“行”完善农村交通路网,围绕“娱”建设乡土文化。并推动农旅融合全要素聚集嬗变,向“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新要素转型。全县已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发展乡村民宿286户。

同时,在发展生态、高质、高效农业的路径中,峨边坚持线上线下结合。

线上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县级电商扶贫创业孵化中心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星创中心”。今年,峨边将建成95个村建电商服务站,基本实现全县全覆盖。

星星村95后王晓玲,在政府的帮助下做起电商“来自星星的山货”,连接电商与贫困户。如今,“来自星星的山货”销售突破85万元,将特色酱肉远销到英国皇家厨房,还受到泰国公主诗琳通的关注。

线下建立城市形象主题馆。目前,已在峨边、乐山、成都建立了峨边农产品主题馆。

打造公用品牌、农旅融合、线上线下加持,“峨”字号农特产品正一步步走出深山,走向了日、韩、法、美等各国。

“峨边现代农业已形成三区多园、三河三带,真的是翻天覆地。”分管产业发展的峨边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方明热泪盈眶地说,“干了三十多年的农业,现在终于有看点、有亮点了”。

站在峨边海拔2000多米的产业基地俯瞰,青山云雾之间,葱茏的果蔬地一坡连着一坡,一车车果蔬从峨边出发,沿着那一条条宛如玉带的产业道路,奔出深山,奔向世界。

“县有特色园区,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峨边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必将成为峨边实现弯道超车、后发赶超的强大动力。”峨边县长栗那针尔说,如今,人心聚力、政策倾斜、要素集聚……峨边现代农业发展“恰逢其时”,前景可期。

美神故里,生态峨边。

15万彝汉儿女发扬不屈不挠、努力拼搏的精神,以山水为纸,化汗水为墨,奋力谱写小凉山区现代农业的生态之歌。

“把世界带进村子,把村子推向世界。”

峨边,一曲山区现代农业的生态之歌,正高歌猛进,越唱越响,越传越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