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7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区域新闻
2019年07月11日

大力发展种养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小金县产业扶贫浇灌“幸福花”

工作人员正在对收购的玫瑰花进行挑选 (贺先强  摄)

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

牦牛养殖基地

七月的小金,晴空湛蓝。从位于达维镇的小金县夹金山清多香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到位于新桥乡的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酿酒葡萄基地到生态蔬菜示范区建设基地,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和农牧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可喜景象。

脱贫致富,增收是核心。如何让百姓实现稳定脱贫?实现持续增收?这是小金县委、县政府以及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干部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小金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造血”功能不足,如何带领贫困山区的贫困群众摘帽脱贫,走上致富路?小金县在产业扶贫上下足了“绣花功”。

“去年我卖了5万多,今年卖的已经超过去年的总斤数了,目前看来还可以摘两三次。”7月8日,记者走进新桥乡共和村村民喻福良的玫瑰种植地里,喻大叔脸上的笑容犹如中午的太阳一样灿烂,他扳着手指向记者算起了以前的“贫困账”和如今的“收入账”。

喻福良种植玫瑰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只是该县发展产业助力广大百姓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据小金县夹金山清多香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陈望慧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玫瑰种植面积达12560亩,已辐射该县12个乡镇38个村,其中30个贫困村8个非贫困村,共计3200多户种植户,其中贫困户1100多户,这些贫困户中残疾家庭就有400多户。

为确保百姓脱贫增收,近年来,小金县始终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促进长效、稳定脱贫的主攻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量身定制脱贫产业,高山玫瑰、民俗旅游、小金苹果、牦牛养殖等一批脱贫产业初具规模。

“这些玉米秸秆还有地边的杂草都可以卖到我们乡上的那个牦牛养殖场,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我去年一共卖了23车,相当于废草就收入了一万多元。”在新桥乡北马村途带华的田地里,他正在忙碌着给玉米除杂草,谈起乡上的牦牛养殖场,途带华竖起了大拇指。

“通风是关键,同时也可以用自来水降温。”在新桥乡水坪村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华普正在给工人交待天气炎热的时候,饲养牦牛的注意事项。今年34岁的徐华普,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系统而科学的牦牛养殖方法,他将这套区别于传统放养模式的养殖方法,称之为“4218”养殖模式。

在这个养殖模式的带领下,公司通过多年的总结探索出了多种带动老百姓增收的渠道,通过劳务用工、饲草料种植、农户秸秆的变废为宝回收利用、地边杂草的收购等方式,带动当地1300多户群众(其中贫困户250余户)户均年增收逾2000元,同时新桥乡7个村达成共识,将全乡386.6万元的村集体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公司,公司以合同的形式与各村委签订保底8%的分红协议,全乡村集体经济收益实现30.928万元/年。

“具体来说,就是将在牧区天然草原放牧生长到4岁左右、体重达200公斤左右的牦牛,转移到农区进行100天左右饲养,体重增加80公斤左右后出栏销售。”针对“4218”养殖模式,徐华普介绍说,“我的初衷就是把牛养好,通过养殖牦牛、劳务用工、饲料草种植等多种渠道,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增收。”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该县确立“生产标准化、品牌价值化、品质生态化、经营集约化、品种特色化、营销电商化”思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小金松茸”“小金苹果”“小金酿酒葡萄”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全县拥有涉农商标162个,11家企业获得“小金出品”品牌授权,4家获得“净土阿坝”品牌授权,“神沟九寨红”商标成为阿坝州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小金苹果”荣获2018年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业产品称号,被省上确定为川菜直供港澳基地试点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小金县结合实际,真抓实干,勇于创新,面对围堵在脱贫道路上的一系列难题,成功实现突围,当前,全县上下正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铿锵迈进。

史雨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文/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