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7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07月03日

因地制宜 分类收集 村民自治 市场运作

丹棱:“一元钱”撬动乡村美丽蝶变

初夏时节,走进眉山市丹棱县古井村,一片又一片果园里弥漫着花果香,一幢幢花园式的农家小洋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平整干净的道路进村到户,三五成群的村民喜笑颜开……好一幅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美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也是丹棱县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目标。这二十个字所描绘的美好图景,正在丹棱渐成现实。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丹棱县委书记宋骥说,2011年四川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工作现场会后,丹棱立足县情,创新实践,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丹棱模式”。全村每人每月交“一元钱”卫生费,强化了村民治理垃圾的主动性。投入小“杠杆”,治理大成效,让“垃圾往哪儿倒”变“垃圾怎么用”,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保持难的问题。现在的丹棱,乡村处处是美景,乡村旅游也红红火火发展起来。“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可以说,一元钱撬动了丹棱乡村的美丽蝶变。”

人人尽心  

“脏乱差”村庄蝶变美丽宜居乡村

5月24日上午,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5组68岁的村民李安森清扫完家中和院坝,把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后放入门口的垃圾分类箱中。这是古井村村民每天要干的事情。

拿起垃圾分类箱,关好门,李安森朝着不远处的垃圾联户定点倾倒亭走去。刚走不远,路旁的一个空矿泉水瓶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快步上前,将瓶子捡起,放入手中提着的垃圾分类箱中。来到倾倒亭,他再次按照“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将垃圾放入倾倒亭的分类箱中。

“今天早上我分类的时候,看了的,没有电池等有害垃圾。”李安森说,若是有电池等有害垃圾,他需要在家中分类的时候单独拿袋子装着,并放入倾倒亭中的“有害垃圾”箱中。

“环境只有大家共同来爱护才会越来越好。”看着干净的道路、整洁的村庄,李安森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古井村还是一个“房前屋后、公路边、田坝头到处是塑料袋和剩菜剩饭,蚊虫苍蝇到处飞,脏得不像样子”的村子。

与李安森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村民李泽云,“现在金牛河再也不臭了,河面上也没有了垃圾,河水变得清澈了,鱼虾也多了起来。”

“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我们才住得舒服、过得踏实。”李泽云说,“现在我们的村子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创新模式 

“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新机制

从“脏乱差”的乡村,到如今美丽新农村的“蝶变”,正源自于丹棱县实施的“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

2011年来,丹棱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推广了以“党政主导、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三方监督”为核心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丹棱模式”,在农村推行垃圾两次分类处理,村民每人每月交1元垃圾清运费,公开招标垃圾清运承包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难题。

为有力推进“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丹棱县各村还建立了村干部卫生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卫生小组的三方监督模式,村干部及村党员监督村民有没有遵守《村规民约》和承包人有没有按合同履职;承包人监督村民有没有按照要求初分和定点倾倒垃圾;村民则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尽责、承包人有没有及时清运垃圾。

古井村支部书记宋建国告诉记者,在古井村,他们制定了村干部包片、公益性岗位包段、组干部包组、农户包户的制度,以此促进古井村群众转变参与改善环境卫生的观念,提升群众爱护和监督环境卫生的意识。

“前不久才被罚款了100元。”罗国今因下雨没有及时把垃圾转运,被同村监督人员发现并拍照发到了村民自治小组的微信群里。他表示,“以后一定要及时清理。”

经过测算,实行“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后,农户初分处理减量约50%,经过承包人二次分类处理后,可回收和堆肥垃圾再减量约30%,最后,转运到村收集站的垃圾约20%,两次减量约80%。

古井村的变化仅仅是丹棱县“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如今,在“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下,丹棱垃圾乱倒“围河、围路、围房”现象不再出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了100%,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

丹棱县委副书记、县长黄秀航告诉记者,丹棱县在积极推广实施“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的同时,还因地制宜,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目前,丹棱县已经建成6948个污水处理湿地池,一年能处理76万立方米生活污水。此外,丹棱还投入1.3亿元建成20多个大型的污水处理站,覆盖了全县每个乡镇和新村聚集点,一年能处理67万立方米生活污水。此外,丹棱县还采取“源头减量、储存扩量、利用增量”的办法,积极探索并全域推行人畜粪污“3211”综合利用的种养循环模式,通过养殖业主、种植业主、沼肥转运合作社三方的紧密配合,实现变废为宝、绿色发展。丹棱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猪-沼-肥-果(种)”农牧互动,全县减少化肥施用16.8%,水果产量和价格分别提高8%和30%。

为此,丹棱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全国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县等。

产业兴旺  

好环境带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

你若“芳香”,蝴蝶自来。

丹棱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乡村变了样,也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今年一月,古井村第一家农家乐在鞭炮声中正式开始了营业。这家农家乐的主人,是村里的“80后”青年李兴坪。

李兴坪告诉记者,之前他一直在外打工。2018年底,随着古井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古井村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借助村里省级森林公园九龙山的名气,前来游山玩水的游客日渐增多。看中了这个商机,有了一些资本的他决定回村开办农家乐。

“现在基本上每天接待量都是满的。”李兴坪说,由于农家乐规模不大,以至于他有时都不得不拒绝一些预订。“最多的一天拒绝了5个预订。”

有同样“幸福的烦恼”的,还有古井村4组开了一家小卖部的张龙贵,因为生意太好,他不得不经常去县城给小卖部补货。不过张龙贵辛苦得心甘情愿:“来村里耍的人多,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安逸!”

良好的人居环境除吸引了村民回乡创业外,也得到了不少投资人的青睐。丹棱县龙鹄村就是因为通过“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让村庄变得漂亮后,吸引来3000万元的投资,在龙鹄村打造“桔橙小镇”。

丹棱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了不少人回乡务工。幸福村50岁村民黄树成便是其中一位。

2015年,随着丹棱县幸福村“幸福古村”的打造,长期在外务工的黄树成回到村里,成为旅游发展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家门口一边打工一边经营自己的5亩多果园。“去年我家5亩多果园种植的水果卖了7万多元,在公司打工每个月还有3千多元,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黄树成高兴地说:“橘橙有搞头,回乡创业有干头,乡村振兴有奔头!”

古井村、龙鹄村、幸福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只是丹棱县通过“一元钱”模式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18年丹棱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5.5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4.55亿元。

丹棱,通过“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从小处着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并以此为基础大力推进产业互动,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余友 程晋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常坚 实习记者 梁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