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5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人物
2019年05月30日

行走在大凉山云端的最美“警”色

□ 周雅涵  孙棚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  文/图

杨春露在工作中

黑帽、蓝衣、汗水……没有闪光灯的照耀,只有两条腿的坚持。在凉山州昭觉县齿可波西乡,他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2018年6月,内江市公安局党委从全市公安机关抽调精干警力奔赴凉山州开展脱贫攻坚、禁毒防艾工作。威远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杨春露受命前往,任齿可波西乡禁毒专员及综合帮扶队副队长。

扎根基层

他是群众口中的“好阿以”

杨春露所在的齿可波西乡距昭觉县城虽然只有34公里,但由于交通环境极其艰苦,只有一条破旧的碎石路通行,往往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需要驾车行驶2小时才能到达;而且该辖区属于全彝族聚居区,辖区经济相对落后,工作生活环境十分艰苦。

对杨春露而言,以前“贫困”这个词是抽象的,而齿可波西乡将这一切真实地摆在了他的面前:饮水困难、土地贫瘠、黄泥瓦房……恶劣的生存条件是杨春露来到当地后的第一印象。

但是,这样陌生而令人震撼的场景并未让杨春露退却,他克服了种种不适,每天穿梭于乡间小路,出没于田间地头,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努力学习,在充分尊重当地彝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老乡的印象中,他勤劳、朴实,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不少当地老乡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好阿以”(阿以,彝语音译,意为“儿子”)。

直面挑战

用脚步丈量一方平安

杨春露作为齿可波西乡禁毒专员,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要和当地干部一起爬山过河、走村入户,对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情况进行走访摸排。

集中走访的那些日子里,杨春露经常白天出门下村,天快黑了还在返回的路上。为了到1名吸毒人员的家中实地走访,他一天走上一二十公里的山路是常有的事。每次走访归来,他还要及时对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登记,完善“索玛花”吸毒人员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

通过前期入户走访,杨春露对全乡吸毒人员分布、构成有了初步的掌握,核实查证了当地吸毒人员的数量,吸毒人员核实率达到100%,人员管控率达到80%,“索玛花”APP安装率达到80%。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杨春露还积极利用乡农民夜校和村广播站,帮助群众认清吸毒危害,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此外,他还到乡中心校开展禁毒教育,通过孩子带动家庭,推动全乡禁毒防艾工作持续深入。

忙得像“陀螺”

扶贫路上风雨无阻

除禁毒工作外,杨春露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解决彝族老百姓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积极助推花椒种植、牲畜养殖、经济作物栽培等,切实提高当地发展内生动力,推动脱贫攻坚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我们再苦也就苦三年,可我们的老乡已经苦了一辈子了。希望能用三年的辛勤工作,换来他们的小康生活。”杨春露这样说道。他的付出,齿可波西乡的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句“卡莎莎,内江拉索酋伯”(意为“谢谢,来自内江的朋友”)。

在同事的眼中,杨春露的工作时间只能用“白加黑、五加二”来形容。建房、修路、普法、禁毒……每天杨春露都忙碌得像个陀螺,不是在下乡帮扶,就是在下乡帮扶的路上,有时还自掏腰包为贫困户买米买油,送生活用品,与老乡促膝长谈,了解老乡实际困难,一坐就是一整天。老乡叫他吃了饭再走,他总是一句话:“我吃过了,我不饿。”

援凉的日子里,齿可波西乡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杨春露的脚印,他的脚上也沾满了齿可波西的泥土。他始终坚信:“你的脚上沾满多少泥土,你的心中就装满了多少百姓。”就这样,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总能看到杨春露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行走的身影,风雨无阻。

和杨春露一样,还有更多的援凉民警在为助力凉山禁毒防艾工作而努力斗争。帮助人民如期脱贫,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如遍布凉山的索玛花一般在彝区沉下身子扎实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他们正在不懈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