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5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评论·理论
2019年05月29日

《融创论——自主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摘录

(连载二)

 □  梁勤

企业生态篇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独的牧羊人”。尤其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仅靠以快速竞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为核心的发展逻辑日渐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巨变与颠覆。事实上,企业总是维持在一种具有张力与弹性的开放系统中,才能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数据、能量等资源的交互与分享,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种自发性、开放性、互利性、持续性,就在于企业要构建并维持某种良好的、共生共享共赢的生态系统。

企业生态与融创力

企业生态是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外环境关系的总和,是企业与企业所处环境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体系。它是将企业视作自然界中的有机体(某个个体),以此来探讨不同个体之间生存、发展以及竞合等关系。在一定区域内,和自然界生物一样,没有一个企业个体或单个组织能够长期单独生存。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别的企业或组织而存在,并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组合,即价值共同体,并最终直至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的演进中,相对于每一个企业个体来说,生活在它周围的其他企业个体或组织连同自然、社会、经济等大环境构成了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企业个体与其外部环境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等价值的交换,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生相和、共同发展的整体。而且,它不同于自然界简单的“弱肉强食”法则,客户、投资者、供应商及其他伙伴等都是与企业本身对等的有机体;也不同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则的简单运用,而是强调企业所在的生态各“物种”要共同进化、共创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根据笔者所著《长盛力——缔造富有灵商的管理文化》揭示,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它的成长进化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协同演进的过程,其遵循的一般规律所表现出来的发展阶段与经营核心是“产品经营—资本经营—人本经营”,从而逐步积累、变革、进化形成了企业的“长盛力”。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融创力与长盛力的生态表现函数,可以用企业生态坐标(详见图1-1)来简要表达。

P = F( x + y )

其中,P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F为函数关系;x为长盛力;y为融创力。

 

此函数关系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融创力、长盛力呈强正相关关系。从哲学观点讲,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质与核心内容是企业融创力,表现的现象与形式是长盛力。

把融创力的探讨放在企业生态中研究与人类对地球的研究放在宇宙中探索是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文化传承

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总称。从字面意思上解释,文化是一个动词,无论是“教化”还是“化成”,都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文”是指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引申到企业文化中就是企业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与企业家精神等的集成;“化”是指教化,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因此,文化不是一种关于个人的征象,而是一种关于若干个人的共同性的征象。而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传承就是这两种财富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的传递、继承、延续与发展、创新的过程。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传承?这是一个民族自信、自强的关键问题。伟人毛泽东在1956年8月《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及后来的其他谈话中,阐明了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长盛不衰,其核心就来源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尤其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显著的东方文化特色,并曾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于今天一般人都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当我们厘清中国文化传承的脉络后,会惊讶地发现中国式管理在内容、思想及方法上有其独到的基因传承和系统支撑。结合笔者对企业生态三段论的研究,同样也可以说明先哲们的智慧所凝聚的“阳光雨露”虽历经沧桑巨变,今天依然“灿烂滋润”。

(一)墨子·韩非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略)

(二)君子之道,中庸之道,天下大道(略)

(三)功利,道德,天地

1.功利

功利的字义即功名利禄或功业所带来的利益。哲学上的“功利主义”或“功利论”指判断某行为能否为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是一个积极的概念。中国古代伦理史上的义利之辩历时长久,在为人熟知的“重义轻利”的儒家和“重利轻义”的法家之外,还有主张“义利相合”的墨家,以及主张“绝利弃义”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义利观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思想、理论与创新有积极的一面。从企业生态发展的三个阶段来讲,这是企业创建的初衷,即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产品经营”阶段的定位,是企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以期进入“资本经营”的必经台阶,也是企业家成长的初级阶段即“生意人”阶段所要采取的管理文化导向。

2.道德

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决策目标过程中的行为控制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靠管理制度来实行控制,即通过制度和职权关系来确定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这种控制方式带有强制性,往往也会引起职工的心理失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另一种是通过共同的价值观,由道德意识的暗示,强化自我意识来达到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从而形成企业团队强大的“自律场”。后一种方式是一种以对员工个人价值的尊重和充分信任其自觉性为前提的无形控制,与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即人性化管理或柔性管理)相吻合。这与企业生态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经营”阶段相匹配,因为“资本经营”的前提是法制和诚信,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的社会道德。儒家思想为“德治”及“道德管理”提供了宝贵财富,表现在仁爱的人道原则、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和义取利的价值观。

3.天地

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经营人心,经营人心就是洞悉人性,洞悉人性就是洞察人心、陶冶情操、提升灵商。这是企业生态建设中由“资本经营”上升至“人本经营”的哲学体现。因此,“灵商资本”就是吸“天”“地”之灵气与“暗物质”的力量,所塑造的顶“天”立“地”之“魂”,是人性中最深层次、最神秘、最本质的力量。

正因如此,企业管理一方面通过“功利”建立个体与组织的利益最大化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透过“道德”建立人、企业与社会和谐相生的价值共同体;再一方面是以“灵商资本”为核心通“天地”之管理,借此“天人合一”,建立全员与企业生态的“命运共同体”。最终使企业不仅成为优秀的“地球公民”,也要成为合格的“宇宙公民”。如果说“功利”所导向的物本管理是重在对人的控制,则“道德”所引导的人本管理是重在对人的尊重,那么“天地”指引的“灵商资本”的管理则是人本管理的进一步升华,是对人灵魂的敬仰。三阶段层次的不断提升具有递进性、融合性、循环性,在企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中缺一不可,环环相扣。

(作者系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