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5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地理
2019年05月06日

三分鼎势八分书 秋草长遗阆地愁

□ 袁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早已为外人所知。三国时期,决定蜀汉生死的战略要地当属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的汉中,而连接这两地的枢纽则是阆中。刘备驻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张飞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人为纪念张飞而在此地兴建“汉桓侯祠”。这里有已故阆中名人戴则明先生撰写的门联:刑马盟天地,死愿同年,一生专护汉家鼎;挥戈伐楚吴,变兴子夜,千载空余敌万楼。精准地说出了张飞的一生。张飞不仅武艺卓绝盖世,且善书法。流沙河先生曾有对联:园谢红桃,大哥玄德二哥羽;国留青史,三分鼎势八分书。所谓八分书即指张飞的书法,因汉时的隶书叫做“汉八分”。 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今天人们在阆中的汉桓侯祠凭吊游览,对张飞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阆中汉桓侯祠(张飞庙)   (轩视界供图)

 桓侯祠内歇息的游人(袁蓉荪 轩视界)

阆中如此重要,非得张飞镇守

张飞,字翼德,涿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为三国时蜀汉重要开国功臣、五虎上将之一。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张飞协同刘备攻伐东吴,临行前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张飞的头被带到东吴,其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被埋葬在云阳,后二地分别建有张桓侯祠(汉桓侯祠)和张桓侯庙(张飞庙)。

三国时期决定蜀汉生死的战略要地当属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的汉中,而连接这两地的枢纽则是阆中。我们来看看这个时间段:刘备214年定益州“以飞领巴西太守”,当时汉中未取,阆中处于最接近汉中的战略位置。曹操新占汉中,张飞就处在了与曹军对峙的第一线。215年,曹操攻陷汉中后,刘备宁肯把半个荆州让给东吴,也要誓必拿下汉中,汉中之争从此开始。

217年,张    南侵巴西,张飞在宕渠击败张    ,为刘备对益州的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218年,刘备亲率大军举倾国之力征讨汉中。拿下汉中后,派魏延镇守汉中。张飞在阆中按兵待令。由此可知,阆中在三国时期等同于一个距蜀汉权力中心最近的小汉中:阆中坐守嘉陵江,溯江而上过白水关,是通汉中的正道;顺江而下直达江州,可通东线;到成都也很方便。可见阆中是连接西川和荆州的纽带,是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可以说,阆中就是蜀汉政权的第一个生死重镇。

为什么阆中派张飞镇守而不派其他人呢?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马超则督守临沮,临沮东接荆州西连阆中,刘备把新降不久的马超放在关羽、张飞的中间,体现了刘备的御人之慎。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镇守荆州;张飞为右将军,领巴西太守;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则为翊军将军,相当于现在的近卫军、御林军的统领。

刘备赤壁之战后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占东汉荆州西部)、益州及汉中。蜀汉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其疆域范围为: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可见巴西阆中在蜀汉与曹魏、东吴的对峙中,北助汉中拒曹魏、东抗孙吴,关键时刻还可连孙吴共同拒曹,也可直接与益州聚合,直抵孙吴。巴西阆中在蜀汉时期,是纽带、守盾更是长矛,攻守皆可,聚离皆宜。

张飞在阆中干了些啥?为何阆中人立庙祀之

张飞在阆中期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    战:大败张    于瓦口隘。瓦口隘遗址现在尚存,位于阆中石子乡,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宽100米,总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中便写有此地。《三国志》记载则相对可靠,整个战况大致为:曹操据南郑遣张    屡犯巴界,时巴西郡守张飞屯兵阆州,设防御敌。

建安21年,张    攻取巴西被张飞击败,后逃到岩渠山,张飞和雷铜追至山下安营扎寨,每天叫骂挑战,并坐在帐篷中饮酒,大醉而眠。张    在山上得知张飞每日在山下寨中饮酒取乐的消息,不由大怒:“张飞欺我太甚!”于是传令下去,夜深之时下山劫张飞军寨。当天晚上,张    带领人马绕道下山,径直来到张飞寨前,远远望去,只见张飞大营灯火通明,张飞正端坐在帐中。张    一马当先,杀入大帐,挺枪直刺张飞,一枪刺倒才发现原来是个草人。张    惊慌失措,知道中计,便转身退去,却被一员大将挡住了去路,见他怒目圆睁,手持蛇矛,正是张飞。张    只得与张飞死战,且战且退,忽见山上军寨火起,知道大势已去,只得逃往瓦口关去了。张飞自己带领数十人前往探察路径,探悉到了一条直通瓦口关的小路,用计一举拿下了瓦口隘。

张飞智败张    ,保境平安。平时,则大力推广栽桑养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地方官,凡是有恶霸山贼,都要揪出来严厉处罚。张飞身上所具有的忠勇、仁义、爱心,其实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阆中百姓亦爱戴之。“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自此之后,张桓侯祠屡废屡兴,历时一千七百余年。现存的张桓侯祠为一组四合庭式的明清古建筑群,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米,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桓侯祠大门正中檐下悬挂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的“汉桓侯祠”大匾。两次间壁前分立北宋文学家曾巩《桓侯庙记》和清总督常明的《汉张桓侯祠》石碑;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装点着武将殿府的肃穆庄严;跨进大门,立于眼前的是明代所建的敌万楼,楼高10余米,重檐歇山式屋顶,檐下斗拱均沿45度出斜昂,昂嘴呈像鼻状,四根巨大的内柱均为四瓣镶嵌的梅花柱,构造精致别具匠心,檐下巨大匾额上楷书“灵庥舄奕”、“万夫莫敌”、“虎臣良牧”等,正映照了《三国志》中对张飞“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评价,表明此楼是为纪念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而建;楼左右两边木牌枋一座与厢房相连,明间檐下斗拱叠磊,构造精巧,次间分别镶嵌着明成化年间阆中知府李直的《桓侯灵异记》和《车骑将军张桓侯祠》石碑两通。

穿过敌万楼后三十多米的小广场,面阔五间、宽22米的大殿矗立在两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气势雄伟;中间五级踏道直上大殿,踏道两侧和明阶前的石栏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狮、花卉、走兽图案,装饰古朴典雅。仰视殿内头戴王冠,手捧玉笏,端坐于神龛之内的张飞塑像,其竖眉瞠目,不怒而威;巨钟、战鼓、铁鞭、蛇矛分立于左右两壁,气氛肃穆威武;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两侧百年丹桂、鱼池与室内书画相映,宁静幽雅,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亭内起一石券,内塑雄壮威猛的张飞武官像。像后有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墓坐北向南,呈椭圆形,冢上林木葱笼,古树参天。

墓左后侧为两千多平方米的园林,园内花草繁盛,竹木成荫。祠内还有众多的历代名人碑刻匾联,“敌万楼”有已故阆中名人戴则明先生撰写的门联:“刑马盟天地,死愿同年,一生专护汉家鼎;挥戈伐楚吴,变兴子夜,千载空余敌万楼”,精准地说出了张飞的一生,其中包含对时间、生命和自然的哲思,令人深悟。

大殿中张飞像两边有当代学者、诗人流沙河先生的对联:“园谢红桃,大哥玄德二哥羽;国留青史,三分鼎势八分书。”清心晓畅,令人快慰。 清同治十年(1871年)时方18岁的才女梁清芬,就为阆中汉桓侯祠撰写出语惊四座、令人钦目仰止的楹联:“上通南郑,下接西川,全仗葭关之险。想汉天子业虽偏安,藉此可能成一统;誓灭东吴,气吞北魏,常昭阆苑之灵。看张将军神留遗像,至今犹觉恨三分。” 如此纵横捭阖、大气磅礴的笔势和穿越时空的张力,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个娇滴滴的粉蕊之手。

此处还陈列有武后铜钟等1000余件历史文物,展示了阆中几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汉桓侯祠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

另类视觉看舞文弄墨的张飞和他的嫡亲

“威名垂万古,勇力冠当时”的张飞,不仅骁勇善战,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清代《历代画征录》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 有关张飞书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朝陶宏影的《刀剑录》:“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入于吴。”明代《丹铅总录》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方案甚工,飞所书也。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庙威名丈八矛。江山祠堂严剑佩,人间刁斗见银钩。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

张飞大败张    后,非常高兴,曾于蒙头(即八蒙山,在今四川渠县)以石代纸以矛作笔,在八蒙山石壁上刺凿下“立马铭”两行隶体大字,以纪功勉士并兼羞曹军,但此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山石裂崩,刻文损毁。清末,四川灌县望族胡升猷精于鉴古,依家藏原拓将“立马铭” 重新凿刻于八蒙石壁上,可惜如今八蒙山连清代重刻的摩崖石刻也不存在了。陕西岐山现存有一通碑刻,即为清光绪七年(1881年)任陕西岐山知县的胡升猷依拓本重刻,为青石质,宽167厘米,高38厘米。铭文正文是隶书:“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    于八蒙,立马勒铭。”隶文后附一小跋,颜体,是胡升猷题识:“桓侯立马勒铭。相传以矛刺石,作字在四川渠县石壁。今壁裂字毁。光绪七年六月,捡家藏拓本重钩上石。侯之精灵如在目前,非徒爱其书法之工也。”

此碑刻正文笔画丰满遒劲,气势刚健凝重,结体浑朴敦实。横画“蚕头”暗藏,“燕尾”明显,既具时代特征又显个人风格,而且极具婉转圆通的韵味。中锋藏锋如锥画沙,很是精妙。整体布局不杂一丝浮躁之气,极为认真。又因其依旧拓而刻,笔面颇多漫连,而不失古茂之风,令人颇多玩味。铭末小跋,乃胡升猷所擅之颜体书写,令人耳目一新。拓本及其此碑现存陕西岐山。现在阆中张飞庙内仍留有《张飞立马铭》的清代摩崖拓本。

元吴镇《张翼德祠》诗作云:“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车骑便是张飞,他于章武元年(221年)拜车骑将军。吴镇的意思是,张飞的书法很有造诣,连三国时著名书法家——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像也恐怕比不上。这是对张飞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张飞大败张    之后曾带上吴班、马齐几个近臣去丰都一带巡察。到了丰都,他听说真多山峰秀林幽,风景好看,又是汉朝中大夫王方平隐居修道的地方,就要去游真多山。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张飞冒雪登上了真多山。他观看了山上道院名胜,寻访了王方平采药成仙的地方。第二天回到丰都官衙,不禁心血来潮,信笔写下了游真多山的游记《真多山题铭》:“王方平采药此山,童子歌。玉炉三涧。雪,住宿方行。”十九字的游记,有见,有闻,有景,有情,简洁干脆,体现了张飞个性特色。千百年来,张飞写游记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可惜的是张飞所画的美女图早已失传,如今只剩下张飞的立马铭可以让我们遥想张飞当年意气风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其实颇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待为宾客。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始终没有醒悟,不幸被刘备言中。后刘备听说张飞的军营都督有紧急事情上报时,就猜到是什么事情了。刘备说:“噫,飞死矣!”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张飞是个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戏曲中更是给了他黑脸的形象。但据考查,特别是在四川一带出土的文物显示,张飞或许是个面如美玉、神采飞扬的美男子。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个彪悍的粗人。且历史上的张飞也算是河北的一个名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关于张飞的嫡亲,史料上只提到他的母亲为吴氏,所谓无事生非(吴氏生飞)也。张飞的妻为夏侯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为夏侯霸之从妹,是夏侯渊的侄女夏侯涓。《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松之注引《魏略》:建安五年,时(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

张飞长子张苞,早夭。张飞次子张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张飞二女先后为刘禅之妻(皇后),次女在其姊敬哀皇后死后,于238年正月立为皇后,蜀汉灭亡后,她随刘禅到洛阳;张苞之子张遵,为尚书。魏灭蜀之战时,随诸葛瞻守于绵竹关,与邓艾交战,战死。

虎臣良牧

忠勇信义佑古城

自古英雄之死,都有些神乎其神的传闻故事。张飞之死,传的最多的一个版本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云长败走麦城被杀后,刘备令张飞领精兵万人,从阆中顺江而下,在重庆会师后共同伐吴。张飞接到命令,立即派部将范疆、张达赶造白盔白甲,限三天造好后挂孝出征。范、张二人把白色的盔甲,误听成为一百套盔甲,心想主帅军法严厉,三日内哪能造好百套盔甲?完不成必定遭受严惩。于是二人就去面见张飞要求宽限时间,张飞报仇心切,不但不允还将二人捆在树上,重打五十军棍,并严令道:“若不按期完成,休怪我手下无情!”范、张二人私下商量,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杀了张飞投奔东吴,或许还能立功受奖。当天晚上趁张飞喝得酩酊大醉,混进帐中杀了张飞,包裹了首级,顺江南下,星夜往东逃走,来到云阳码头,才知道东吴已派人向刘备求和,二人知道大事不妙,便把首级甩入江中,赶紧逃奔他乡。云阳铜锣渡口,有个打渔的刘老汉曾是张飞手下的马夫,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多亏张飞救了他的性命,又送他银两,帮他回到云阳老家打渔为生。这天晚上,他连下几网都没打起鱼来,正在纳闷,忽然拉起沉甸甸的一网,满以为捞到了大家伙,忙起网一看,却原来是颗人头,刘老汉吓得心头咚咚直跳,赶快提起锡壶,喝了几口烧酒,壮着胆子仔细一看,见这个人头怒目圆睁,剑眉倒竖,大惊道:“哎呀,这不是张将军的头吗?”刘老汉将人头好生包裹,邀约乡亲筹集了一些银两,把张飞头颅埋在渡口侧边的飞凤山下,与阆中张飞墓遥遥相望。这就是后来的云阳张飞庙所在地,也是民间所传“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故事渊源。

英雄的传说故事一定包含了老百姓对真善美忠勇信的信仰。阆中还流传这这样一个趣事:张飞遇害后阴魂一直不散,有一年嘉陵江涨大水,一夜间洪水淹没了大半个阆中城,全城男女老幼呼天喊地。喊声惊动了庙内张三爷(张飞),张三爷叫来张苞问:“哪来的喊叫声?”张苞说:“嘉陵江涨大水,洪水已淹到西门城口。”张飞一听,立马带着张苞、马齐几个随从,快步登上西门城墙,他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中遭冲垮的房屋和漂浮呼叫的人畜,大喊一声:“抬我的丈八蛇矛来!”张飞用蛇矛指着江水喝声:“退!”洪水即下退几尺;“再退!”洪水又下退几尺。张三爷又把丈八矛放在江中,朝江对岸一推,蛇矛像一条乌蛇,摇摇摆摆游向对岸山下,那山立即裂开了一条丈八宽、丈八深的溪沟,洪水就顺着溪沟乖乖流走了。这条壕沟今天叫“白溪壕”,传说就是张飞用丈八蛇矛戳开的。从这以后,无论嘉陵江涨多大的水,西门城口总是淹不着的。

张飞在阆中百姓的心目中是他们公认的英雄,阆中乡贤在桓侯祠的匾额上称张飞“虎臣良牧”,是对张飞最高的礼赞。当然,张飞对阆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忠勇激励着阆中人在工作生活上知难而进,遇到挫折毫不退缩。阆中人民也传承了张飞的侠义豪情,爱助人为乐,豪情仗义。特别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放后,随着阆中古城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张飞命名的旅游产品犹如一夜春笋冒了出来:张飞牛肉、张飞醋、张飞蚕丝被、张飞酒都为阆中人民创造了意想不到的价值;现在你走在阆中古城大街小巷中,总能听到《张飞英雄》的歌。在阆中人民心里张飞一方面是英雄的代名词,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更迭,对张飞的仰视和怀念已经成了老百姓对真善美的最后的坚持和守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