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3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悦读
2019年03月29日

布鞋老太赖淑芳

□ 杨嘉利(成都)

唐昌布鞋技艺非遗传承人赖淑芳  (胡大田 摄)

认识赖淑芳,也有近二十年了。尽管只是一面之缘,却留下很深的印象。

那年三四月间,我去省残联机关办事,突然被教就处的丁二中叫住说:“这个周末有几个残疾人朋友约好一起去春游,你也来吧。”于是,周末这天,我们便一起去了郫县的农科村游玩。

农科村的农家乐方兴未艾,在成都很有名气。要知道二十年前,农家乐还是新生事物,不像如今随处可见。那时,农科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吸引了很多成都人前去度假,既能吃好喝好,又能享受田园风光。临近中午,我们一行十多人到达那里时,各个农家小院已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一时找不到地方落坐,我们便在农科村转悠,最终找到一个有些偏僻的农家小院。

那天一起参加春游的残疾人,除我和丁二中外,还有欧玲、李小清,以及当时在成都很有名气的“八号花生米”的厂长,是位女士,可惜我已经忘记了她的名字。

午餐后,我们便围坐在农家小院喝茶聊天,晒着春日的太阳,热情的农家乐老板也坐在一旁陪着我们。听我们闲聊一阵,他突然说:“我们这里有个婆婆做的布鞋很不错,价格也不贵,你们行动有些不方便,可以去她那儿买双布鞋穿穿,说不定走路更轻巧、方便。”

穿布鞋轻巧、舒适,还不湿脚,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这样说。但,像我这样年龄的人,穿布鞋已经很少了,我也几乎不穿布鞋,所以对老板的话并没有多大兴趣。可丁二中和李小清就不一样了,他们听后竟异口同声说道:真的吗?我们还真想买双布鞋穿呀。

丁二中和李小清都比我年长十多岁,难怪他们会对布鞋情有独钟。其实我爸爸也有好几双布鞋呢,他曾多次问我要不要穿布鞋,我都摇头拒绝了。所以,看见丁二中和李小清对布鞋有这样大的兴趣,我更加好奇,布鞋到底有什么好?这时,农家乐老板又说,那个很会做布鞋的婆婆并不是农科村的人,家住唐昌镇。李小清用手拍了下脑门:“我怎么忘记了?唐昌镇的毛边槽眼布鞋可是全国有名的啊。”

李小清的话让农家乐老板有些意外:“看来这位大哥对唐昌布鞋很了解哦。”李小清回答:“算不上了解,只是过去穿过几双,感觉很舒服,就看了一些关于唐昌布鞋的介绍。”随后,他便询问从农科村到唐昌镇有多远,言下之意已经有了去的打算。老板回答说不远,十多公里路程骑摩托车顶多需要半个小时。

李小清有点兴奋了,对丁二中说:“要不我们这就去看看?”见丁二中点头,他便站起身往外走。我也只好起身,坐上丁二中的摩托车开赴唐昌镇。

按照农家乐老板写的地址,我们一行到了唐昌镇,很快在战旗村找到了人称“布鞋老太”的赖淑芳。

赖淑芳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看上去精明干练。对于我们这样一群突然找上门的不速之客,她像农家乐的老板一样非常热情,把她做好的布鞋一双双拿出来让我们观赏和挑选。

因我说话含糊不清,我与这位面容慈善的“布鞋老太”并没有太多交谈,只是听她和丁二中、李小清说话。倾听中我了解到,她是女承父业,十多岁就进入布鞋厂工作,从学徒工做起,一直做到了布鞋技师,掌握了唐昌布鞋从选料到质检的全部工序,成为唐昌布鞋的工艺传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时尚美观的皮鞋、运动鞋等,布鞋渐渐被边缘化,赖淑芳工作几十年的布鞋厂也陷入困境,最终倒闭关门。

后来几年,赖淑芳再没有做过布鞋。

老话说得好,“好酒不怕巷子深”。尽管布鞋厂倒闭了,赖淑芳也不做布鞋了,但由于她早已名声在外,几年来慕名找她买布鞋的人始终络绎不绝,这让她那颗已经“冷却”的心又渐渐“复苏”。她和另外两位曾一起工作的姐妹,凑足4000元钱,买了两台纳鞋底的缝纫机,在她母亲不足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重操旧业,创办起了她的“唐昌布鞋店”。

“那时候真难呀,就只有八个人,条件又很简陋,到底能维持多久谁的心里也没底,想着每个人能挣到工钱就很不错了……”听赖淑芳滔滔不绝地讲述她的过往,我感到她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让我记忆很深的一幕是,就在丁二中、李小清和另外几个残疾人买下了赖淑芳的布鞋,打算离开她的小店时,赖淑芳竟又拿出一双布鞋叫住我说:“小兄弟,我看你的双腿行走很不方便,不妨穿穿布鞋吧,会轻松很多。”

听赖淑芳这样说,丁二中和李小清也都劝我买一双。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便要从挎包里摸出钱来买鞋。看见我摸钱时双手抖动得很厉害,赖淑芳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小兄弟,不用给钱,大妈把这双鞋送给你……”

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不行呀,我怎么能白要你的鞋呢?”“怎么不行?又不值几个钱……大妈刚才不知道你的手也严重残疾,你挣钱一定很难吧?”说着,就要把手上的布鞋硬塞进我的挎包。我自然不肯白拿,坚持要付钱给她。就在僵持不下时,丁二中开口说:“大妈,他要给钱就让他给吧,人家可是一名大记者啊。”

闻听此言,赖淑芳瞬间惊讶得瞪大了双眼:“真是看不出来,这样的身体还能做记者。我们这些好胳膊好腿的人遇上点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近二十年,我也再没有机会见到赖淑芳,可我后来每次到唐昌镇,不管是采访还是游玩,总会不由自主想起这位“布鞋老太”。只是,这么多年,我还是没有养成穿布鞋的习惯。有时很想再去拜访拜访她,可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样的念头,因不知道见面后说些什么。

2018年2月的一天晚上,很意外地从电视新闻中看到了赖淑芳,她把一双自己做的布鞋卖给了习近平总书记!

我很快了解到,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视察。在“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唐昌布鞋”展示台前,赖淑芳热情地拿起一双布鞋想送给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我花钱买一双!”

唐昌布鞋已有700多年历史,它的毛边槽眼布鞋鞋底、鞋帮的基础工序为川西独有,在经过多达32道工序后,一双千层毛边布鞋才会最终成型。现在,赖淑芳已是唐昌布鞋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从电视上看,赖淑芳苍老了许多。她一直坚持做布鞋,没有让这项传统的手工技术失传,让我对这位年近八十高龄的老人多了几分敬意。她所坚守和传承的不仅仅是制作布鞋的工艺,更是这种工艺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和绵绵不绝的人文精神……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