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推广
打开工业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时代之门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正在社区教授古法造纸
“金属饰品及木艺匠人系列”研讨会上,香港设计师和成都企业家在交流
2018年3月,我省发布《四川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将工业文化的推广与交流列为主要任务,并从教育、宣传、交流等多角度详细讲述了如何强化工业文化的传播推广。文化交流作为工业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要途径被写进文件。
近日,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文化进校园”系列讲座上,成都工业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付勇涛对工业文化的生动解读,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强烈共鸣。“作为工业类高职院校,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文化素养。”学院党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从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工业不断发展。而今,致力于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如果仅以就业为唯一目的,忽视文化教育,就只会把学校变成一个“加工厂”。如何以交流和推广的方式,让工业文化得以赓续,浸润一代又一代人,是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研究的新课题。
“引”人才
提升理论素养
2018年6月,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工业与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建的“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全国首批21家、川内首家与工信部共建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的高职院校。
肩负重任,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越发感到理论研究的不足。理论研究跟不上,怎么补?
邀国内专家、指工作方向。这是第一步。2018年,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曾前往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人文社科学院,探讨工业文化进校园及工业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度工作计划,参观建设中的校工业博览馆和实训基地,并受邀定期指导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工作。
请大国工匠、开文化讲堂。这是第二步。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德全在“天府人文讲坛 成工职院分坛”上分享四十余年蜀绣生涯,诠释“匠人精神”;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作题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四川的机遇》的科普报告;邀请成都工业投资集团下属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成都国际陆港运营公司、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麟讲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轨道交通……截至目前,成工职院共邀请专家、大师举办大型工业知识讲堂7场。
引专精人才、聘名誉教授。这是第三步。去年,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工业文化研究》主编、副教授严鹏作工业文化专题讲座,这位工业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为学院引进了工业文化研究的新思路。
这三步走战略把脉产业发展方向,梳理工业文化发展脉络,也打造了工业文化的专家库。今年4月,学院受邀作为高职院校代表,将在第四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上交流经验。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向记者介绍工业博览馆的模型
“筑”平台
孕育未来工匠
走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博览馆中,记者仿佛身处时空隧道,一幅幅不断映入眼帘的图画,串起了世界工业的前世今生——18世纪60年代蒸汽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1世纪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四次工业革命在同一个时空会面。到这里观摩,几乎是学院每名新生入校的第一课。
“工匠的培养,不是单纯的引进技术和平台,而要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工业文化的氛围。”据学院党办负责人介绍,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51年7月,整合了成都铁路运输学校、成都市工业学校、成都市财政贸易学校、成都市建设学校、成都市公共交通职业中学、成都市建筑中等专业学校6所成都市老牌中职学校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学院的办校历史就是四川乃至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就是在接受工业文化的熏陶。
突出以文化人,把工业文化、天府文化植入校园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真正拥有“匠心精神”的大国工匠,是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执念”。
去年6月,我省提出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学院现设有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工程、物流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财经管理等七大专业集群22个专业。学院的专业设置与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高度契合,但专业技能的高度匹配和日臻完善只是基础,以德润身,技臻至善,文化与德行的传播浸润才是学院更高层次的目标。
翻开学院精心编纂的《工匠精神读本》,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人文社科学院负责人感慨万千:“德国人严谨、英国人规范、日本人敬业,文化要进入内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从小培养精益求精、认真执着的精神。”此前,工业文化素养和工匠精神已被学院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列入成绩考核项目。
文化课堂的传承与交流有了,但要全方位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这还不够,还需要多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校企合作,让企业文化逐渐渗透进入校园。
学院与成都地铁签订订单班,根据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营设置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号自动控制等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直接按照企业员工就业方向进行专门培养。“从服装到日常作息,都严格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既让学生深刻感受企业文化,又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无缝链接。”
校企合作的例子在学院还有很多,中兴通讯实训基地、德国巴斯夫实训基地、京东订单班、顺丰订单班……企业的进驻带来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与校史、校园文化、天府文化和工业文化不断发生着化学反应。
“重”普及
传承工业文化
“将工业文化根植于心,将工匠精神传承于行。”2018年10月16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姚凯在工业博览馆开馆仪式上对全院师生寄予厚望。
将工业文化根植于心,仅仅依靠课堂传授远远不够。
学生自己建模3D打印的钢铁侠模型、可实战演练物流运输的操作台、一比一还原的成都地铁1号线、现场拆卸组装的汽车模型,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是这个由世界馆、轨道馆、装备馆、物流馆、汽车馆等五大展馆组成的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博览馆的一大特色。
“这幅作品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曾在文化节上展出。”看着工业博览馆中陈列的一辆汽车引擎盖上喷绘的两只色彩斑澜、栩栩如生的鹦鹉,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告诉记者,每年3月,学院都要举办“工匠文化节”,依托下属8个二级学院,先后开展汽车文化节、建筑文化节、IT文化节、财经文化节、智能制造文化节、轨道交通文化节、物流文化节、体育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等9大类活动,文化节持续10个月,几十场活动,数万人次师生参与。在12月的文艺汇演上还将评选工职匠星奖、工职匠魂奖等奖项。真正做到月月有目标,周周有活动。
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受益者可不仅仅只有校内师生。依托学院大力打造的“三馆一区”,即工业博览馆、校史馆、图书馆工业分馆与工业文明体验区和“四川省工业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学院正逐渐将校内的工业文化资源对外开放,接待周边中小学生来校参观、实践。截至目前,仅工业博览馆就已接待参观者共计2000人次。下一步,学院将打造工业旅游点,已有旅行社与校方接洽,希望在校内开展工业文化游学活动。
校内的工业文化推广正逐步开展,校外的文化拓展也如火如荼。
古法造纸、陶艺制作、拼装汽车模型、电器维修……每年学院都会组织6-10次“进校园、进社区”工业文化宣传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实用有趣的手工制作、知识讲解让工业文化走出校门。
同时,在学院对口帮扶的石渠县,扶贫干部和技术人员定期对当地学生进行工业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结合当地实际,设立了工业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了摩托车维修、会计、物流等课程。“石渠虽然是一个农业县,但是我们也希望让当地孩子从小就受到工业文化的浸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成绩只是历史的积淀,未来的文化浸润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探索工业文化推广与交流的新路径,将工业文化渗透到校园内外。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