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3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区域·公告
2019年03月29日

西昌:走出一条“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中心  (钟玉成 摄)

以融合发展为基石再造新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这是旅游发展理念的一次革命。

所谓“革命”,就是要思变,就是要打破传统,就是要不走寻常路。要从全新的视角,对旅游资源进行再定义、再梳理、再认识、再评价。

西昌旅游正经历着这样一场“革命”,可喜的变化无处不在。

如今,西昌全域旅游的步伐不断加快,“旅游+”成为发展新引擎,旅游+交通、旅游+农业、旅游+服务业、旅游+生态等多点开花,融合发展,西昌旅游呈现出全方面发展、多角度拓展的良好业态。

 

“旅游+”成为发展新引擎

优质的旅游资源禀赋是西昌发展旅游的优势。然而,进入新时代,要如何进一步放大优势,做大做强西昌旅游业?

要打破“传统”,在西昌自然山水和文化古迹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思维重新定义和评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优势。

为此,西昌不断挖掘旅游的“深度”,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形成了四季阳光、湿地休闲、禅修养心等五大度假产品,每年休闲度假超过1000万人次。

深入发展康养旅游,打造了邛海国际老年社区、观海湾国际颐养中心、康旅小镇、华西康养中心。全市百岁以上老人有212人、90岁以上老人有1.5万人。

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打造了乡村十八景,每年举办乡村旅游节20个。

特色发展体育旅游,每年举办月亮女儿选美、邛海国际帆船、全国自行车赛、全国轮滑赛等大型赛事20场以上,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成为全国金牌赛事。

开拓发展研学旅游,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国家行政学院等十余家机构合作,建立“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换季办公基地。

开发了海河夜游、帆船、竹筏、彝族射箭等体验项目20余种,策划阿惹妞、彝山彝韵、彝红、彝族选美、开海节等文化品牌30余项,南红玛瑙、彝族服饰、彝族刺绣、彝族漆器等特色商品200余种。

西昌火把广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年收入2.2亿元;南红玛瑙城全国最大南红玛瑙基地、四川特色旅游商品示范基地,年销售额8亿元;大凉山民族文化产业园入驻企业84家,3A景区;全国最大盆花基地现代花卉产业园年销售额3.2亿元。

在重大项目与投融资方面,西昌投入5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城市湿地。2016年借力举办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投入18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7年借力筹办全国旅游扶贫大会,投入10亿元打造慢行绿道65公里、城市公园4个、生态旅游示范村16个、示范街16条。去年借力天府旅游名县评选启动项目33个。每年设立文旅专项资金5000万元。近三年,实现重大文化旅游项目32个。

让旅游产业由单一自主式向融合共赢型转化,西昌开创了区域生态旅游经济圈合作互惠、共赢发展的崭新局面。

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西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283亿元,“旅游+”成为西昌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旅游+”跨界融合持续推进

为了寻求突破,西昌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把发展旅游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旅游+交通”步伐不断加快,去年,西昌投资28.94亿元,实施交通项目9个,完成22条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启动12条城市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河东片区“五路一桥”、裕隆环线道路工程及一批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项目;今年,西昌开工建设安宁河月华大桥、太和大桥及樟木樱桃产业路改造工程等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工程。

截至目前,西昌通往一线城市航线达到22条,力争2026年开通空中航线30条以上,将西昌建设成为四川南向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大香格里拉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城市、川滇结合部的交通枢纽。

“旅游+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西昌启动了8个休闲庄园建设;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建成了万亩优质花卉基地、10万亩优质葡萄示范基地、5个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基地。

同时,发展新型农业业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开发鸡枞、松茸、荞麦、虫草、牛肉干、苦荞茶、手撕牛肉、花卉特色水果、建昌板鸭等9大系列土特商品,成功打造2个国家级地理标识及绿色A级认证品牌。

“旅游+服务业”西昌也走在了前面。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西昌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电子商务、会展会议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探索“楼宇+创新”新模式,开展商务楼宇创业创新集聚示范平台建设;加快发展银行、证券等现代金融业和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业。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西昌旅游发展的优势所在,人与自然相融的“旅游+生态”,让西昌旅游发展增加了新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生活。

改造新建的邛泸景区40公里沿湖慢行系统,城市绿道,城市公园休闲步道,旅游风景道,生态文明示范街和生态文明示范村及幸福美丽新村、彝家新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让西昌的“生态”环境越发优美,城乡处处宜居宜业宜游。

如今,融合发展为西昌旅游打开了新局面,继续“革命”,继续阔步向前,西昌旅游发展“明日”可期,“好戏”还在后头。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