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2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非遗
2019年02月19日

沐川草龙:龙舞酬年丰

□ 罗功臣  文/图

沐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小凉山余脉五指山北麓和乌蒙山区西北部的山地之间,地势呈西南向东北倾斜,过去的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经此而过。因地处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的腹心地带,其在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极为深厚。沐川草龙、边河号子是其丰富的民间文化的代表性体现。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沐川草龙俗称“草把龙”,又称黄龙。民间有“群龙草为先”的说法,草龙是群龙之首。在长期的历史传承发展中,沐川草龙几经演变, 耍草龙的习俗世代相传,独具艺术魅力。2003年12月沐川草龙舞绝技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十五,沐川草龙欢腾扑跃在当地的大街小巷。草龙闹元宵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特别是十五晚上街“烧花”,草龙奔腾,欢歌笑语,一片年节的喜庆气氛。不管是当地人还是远近游客,都会沉浸在这乡情淳厚的难得的时光中。

作为中国龙文化代表性传承的沐川草龙舞

陈焕彬和他的草龙

长达50米的草龙在街道上游龙表演

消失的边河号子

发源于马边县的马边河流经沐川后进入岷江,它在沐川段百转千回,山峦重叠之中险滩礁石密布,水流湍急,恶浪连连。在过去水运的年代,船工们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航运,特别是逆流上行,其难度可想而知。正如先秦典藉《吕氏春秋》所言:“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传统的重体力劳作需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于是劳动号子就产生了。岁月流逝,那些沉重的体力劳动虽然已经消失,但号子却流传了下来。沐川“边河号子”也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边河号子主要产生流传在以沐川黄丹镇为中心的沿江上下周边地带,记录了那里的艄翁、纤夫们负重前行的艰辛生活,是他们合力闯滩斗水经历的生动描述。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陆路运输逐渐取代了水运。“边河号子”也就形匿无声了。

我童年时曾在边河听到过那些号子,曾让我心动莫名,那质朴的远古歌谣,一直在我心中回荡。然而,现在的边河两岸早已无从听到了,它已随着纤夫们的消失和离世而成为记忆,只是作为非遗存留在我们的心里,存留在文化馆的资料中。

传统的边河号子作为一种民歌体例主要有拖滩号子、走沱号子、棹沱号子、板棹橹号子等。

拖滩号子:船行至陡、阻力增大,需要船工们付出很大的劳力,并且要合力配合,领江(正副领江)在船上用号杆用力地撑;拉船工在岸上使劲地拖,但船行十分缓慢,这时的号子是慢节奏的。如:咳呀咳嗨……嗨!

走沱号子:船行至水流平缓的河段时,船工们付出的劳力相对要小些,这时的号子相对轻松,节奏也明显地比拖滩号子平稳。

棹沱号子:船行下水时,船工们架起了桡,有节奏地推挠,把船快速地推向前进,这时的号子明快轻松,音调悠扬动听,号子中充满了难得的欢快喜悦。

板棹橹号子:船行至急湾陡滩且有暗礁的河段时,船工们迅速地扳动棹橹,眼明手快,这时的号子高亢急促,节奏快速强烈。

边河号子由一位船工领喊来完成。如领喊号子的(领)喊:咳呀咳嗨;众船工跟着喊(众):嗨!此为拖滩号子;走沱号子:领:伟起,众:抖起!棹架号子:领:吆嗬嗨,众:嗬嗬嗬!领:嗬嗨吆嗨嗬,众:嗬嗨吆嗨嗬!板棹橹号子:吆嗬吆哟,众:挠起!

沐川草龙:

起于唐而盛于今

如果说边河号子在现实中已销声匿迹的话,沐川草龙却存留至今且传承不绝,呈发扬光大之势。

中国是龙的国度,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飞翔于国人精神圣地的神物,如唐朝的《渔夫》词: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据说唐朝开国之前,李世民带领军队征伐各地,一天,兵困马乏,他倚靠在一个大草堆边并很快进入了梦乡。李世民梦见自己乘着草龙,身着黄袍,由四周灵兽保驾,巡行神州各地。后来李世民成为唐太宗,自觉是应了梦境,为了答谢草龙给他的瑞兆,他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下旨令全国各地举行舞草龙比赛,于是全国各地纷纷扎制草龙,进京参赛。

开赛那天,在众多飞舞的草龙中,有一条草龙舞得特别矫健,翻腾飞舞中灵性十足,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那条草龙乃由西蜀剑南道嘉州玉津县(今沐川县)所进献。唐太宗在重奖之后,更御封玉津县为“草龙之乡”。随后便有了沐川草龙。

沐川草龙俗称“草把龙”,又称黄龙。民间有“群龙草为先”的说法,草龙于是成为群龙之首。沐川草龙,几经演变,日臻完美,独具艺术魅力。沐川每年都要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世代相传。2003年12月沐川草龙舞绝技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扎草龙:

一门兼顾形神的手艺

草龙首先得要编扎好。沐川编扎草龙的传承人陈焕彬住在沐溪镇三溪村,不久前的一个周末,笔者专程去他家拜访。陈焕彬年近五十岁,身体硬朗。老陈对我说,沐川草龙成为非遗后,给他家带来了实惠。这几年他在家里开设了草龙编制作坊,有八、九名员工,分工合作,一起编制草龙及草制工艺品,一年毛收入有个几十万元。2018年他卖出了大草龙五条,其他小的草龙或草制工艺品主要销给一些店家,后者则作为旅游工艺品卖给来沐川旅游的游客。

作为编扎草龙的传承人,老陈谈到了草龙编扎技艺的历史传承:他父亲陈鼎福被称为“沐川草龙第一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他就和弟弟陈焕均跟着父亲学习编扎草龙,兄弟二人得其父真传,操起这门手艺几十年,日积月累,一直没中断。

陈师傅介绍说,一条50米长的草龙需要稻草一千多斤,还需300多斤本地出产的慈竹,因为制作工艺精细,要花上数月时间,需要近200个人工,才能将草龙编扎完成。

草龙的主要工序流程为:做竹制骨架、稻草的选材熏蒸、骨架上草、上龙筋等,这些流程都要专心专意,方能按时完成。慈竹柔韧性好,是别的竹子无法取代的,将慈竹削成合适的条状后,编扎成草龙骨架的雏形,然后才上草。

扎草龙的稻草需要精选当年新鲜的稻草,这样才既光鲜韧性又好。稻田太肥,生长的稻草茎部过于柔软和粗大,不适宜做草龙;也不能采用深泥田里的稻草,那些草纤维疏松,缺少韧性。最好的是浅泥田生长的稻草,硬且坚韧。

沐川的草龙当然要用沐川的稻草。过去,陈焕彬一般用自家的稻草:每年水稻成熟的季节,自家门外的那一片片等待收割的金黄稻田,总能带给他发自内心的喜悦——他扎的草龙浸透着他整个的生活和劳作。

有了好稻草还须将稻草的草衣去掉,分束成大小适中的若干把,然后熏蒸,以防虫防霉变,同时色泽也更加光亮,这也是沐川草龙为外界称道的品质之所在:精选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秆。

前期的工作准备就绪,老陈却并不急着编扎。他要遵循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要选个好日子,按他说如果不选个好日子,不管你有多么用心,都扎不好草龙。于是,择一黄道吉日,摆酒祭祀后,方可开始编扎草龙。

首先是编扎草龙的龙身。根据草龙长短,编扎若干成鳞片状的竹圈,然后在竹圈周围依次上草,编制龙身要把龙鳞、龙爪做好,一般草龙全长为50米(含龙头龙尾);编扎龙尾则设计上要精巧灵动;有了一条龙的雏形后,还要编扎调整好龙筋,它必须要稳固结实,这样安装在龙背上整个草龙才能牢固,舞龙时才能活泛又牢靠。

按工序编扎完成草龙后,最后龙头的扎制才是重点,所谓点睛之笔就是这个道理,扎草龙亦如是。龙头部分主要由眼、须、齿、舌、上颚、下颚、龙角、胡子及鼻子等组成。给龙头的骨架上草时必须给草喷点水,稻草的节要对齐或呈规则变化,一草一扎,环环相扣,这样扎出来的龙头才会显得活灵活现。最后再将龙头、龙身、龙尾及龙筋装扎好,特别是要检查关节之处是否牢靠稳当,做到有形有节。

放舞草龙:

循祖制、祈年丰

草龙编扎好了,陈焕彬说,草龙要出门,天空必放晴,即使上午下雨,下午也得放晴才行,才能出门。他说这是遵循祖制,多少年来他都是按这些仪程规矩做的。几十年来,他的草龙出门在外从未淋过雨。对老陈的说法我不能不信。

每当丰收祭祀、节日庆典,草龙便在沐川大地上腾空而起,作为千年农耕文明的图腾,它展现了沐川人豪迈坚强、务实勤勉及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沐川的年俗活动中,舞动草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除了有拜年的喜庆,更是一种祝福,一直深得人们的喜爱,

舞耍草龙时,125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强健汉子,身着赫色短裤、赤裸上臂、头戴草巾、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脚穿草鞋,在铿锵的川剧锣鼓音乐伴奏下,草龙腾飞:时而神龙搅海,时而尊龙吐雾,时而群龙朝拜,时而二龙戏珠,如云中蛟龙,开天辟地;如水中巨龙,翻江倒海。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安康、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春节期间,按习俗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十五,都会见到草龙在沐川的街道院坝欢腾扑动舞耍拜年,与民同乐。草龙闹元宵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正月十三,草龙排街游行,十四、十五晚上街“烧花”。 夜幕降临之后,那赤身光臂、下着草裙短裤的健壮汉子们在大街上亮出矫健的身躯,腾挪挥臂,舞耍草龙,撩人耳目,让人眼花缭乱;围观群众亦放焰火参与。此时此刻,草龙奔腾,欢歌笑语,一片年节的喜庆气氛。时至午夜,将草龙烧掉,所谓除旧迎新,祓不祥,迎新瑞。祈求新的美好年成,这一切的寓意都在其中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