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专题报道
2019年01月21日

拓宽产业扶贫的精准路径

——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产业助农增收侧记

□ 常炳文  王逸原  周先国

2016年7月,记者曾在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办公室人员的陪同下,对宜宾烟草产业惠农情况作了详细的报道。两年时间过去了,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烟农们生产、生活情况有没有新的改善?带着这些问题,隆冬时节,记者再次踏上了这块热土。沿着崎岖的山村小路,入农户、找焦点,与烟农促膝相谈,实地感受了宜宾烟草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的感人故事。

在烤烟产业稳增收的基础上,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充分发挥烟叶产业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和实施烟农增收工作举措,促进烟区烟农持续稳定增收。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共计实现烟农增收9693.5万元,实现烟农增收纯利润3136.05万元,其中基本烟田利用实现增收8836.1万元;三类设施利用实现增收372.5万元;烟叶延伸产业实现增收430.1万元;其他辅助项目实现增收54.8万元。行业主导及引导发展新种植产业实现增收3084.4万元,实现烟农增收纯利润1103.8万元;行业协助提升传统种植产业实现增收1503万元,实现烟农增收纯利润498万元;三类设施利用实现增收304.8万元,实现烟农增收纯利润33.02万元。

建起个个标准示范烟田,彰显行业助农增收决心

情系烟农,建起全省首家烟农专业合作社直营店

重视烤烟主业生产,建设标准化烟站烟叶分级处理平台

注入产业增收元素,使烤烟家庭农场逐步掌握“尼泊尔”香猪饲养技术

拓宽助农增收路,香甜水果满枝头

利用闲置大棚设施,引导烟农培育蔬菜幼苗

本版图片由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办公室提供

精准扶贫    诠释行业社会责任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省局(公司)促进烟农增收指导意见,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专门制定下发了《宜宾市2018年促进烟农增收实施方案》和烟农增收任务清单,各产烟县制定了县级实施细则,强化了组织领导,细化了工作目标,提出了工作重点,完善了设施,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加强了促进烟农增收监督考核,并将促进烟农增收工作纳入了市局(公司)对各产烟县的目标考核,确保促进烟农增收工作不走样。从制度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实等工作细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力地诠释了行业的责任担当。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要让烟农真正致富增收,光靠搞好烟叶生产这个主业还不够。烟叶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育苗设施和烤房使用时间不长,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果这些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烟农就又多了一个增收渠道。所以,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闲置育苗棚、烤房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上打起了“主意”、做起了文章。依托烟农合作社利用烟基设施开展多元化经营,增加烟农务工和分红收入。

思路有了,如何落实却考验着各烟区单位的智慧。

结合烟区烟农的生产实际,为成就助农增收美好愿景,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狠抓多元经营发展,不断拓宽助农增收的精准路径。紧紧依托烟农合作社,借力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贵州茅台集团、重庆美村农业科技公司、香兰菜协会等龙头企业,聚焦轮作烟田、育苗大棚、密集烤房、烟用农机等设施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烟农”的订单种植生产、定向销售,逐步实现了“一基”向“两基”的转变,有效提升了设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了烟农收入。

筠连县引入重庆美村农业科技公司,利用冬闲烟田种植榨菜4000亩,累计收购榨菜95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475万余元,实现纯利润290万余元;筠连县同成都鑫绿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高坪乡建设蔬菜种植基地500亩,按照保底价0.3元/斤且随行就市的原则全额收购,实现销售收入62万元,实现纯利润15万元。

无独有偶,在兴文县、珙县两地,分别与香兰菜协会和香兰菜深加工厂紧密合作,利用冬闲烟地种植香兰菜5000余亩,并充分利用烤房闲置期进行香兰菜的脱水烘干。销售香兰菜,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余元,实现纯利润500万余元,从根本上充分利用好了闲置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行业助农增收新路径。

屏山,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烤烟-油菜连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同屏山菜籽油加工厂展开深度合作,利用冬闲烟地种植油菜1.2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250万元,实现纯利润245万余元;珙县与“苗妈妈”泡菜厂进行深度合作,实施订单生产销售,利用冬闲烟地种植大头菜600余亩,形成了“烤烟-大头菜”连作促进烟农增收的模式,实现销售收入92.4万元,实现纯利润23.8万元,从而使当地烟农逐步走上多元化经营的增收路。

在农产品品牌培育和销售问题上,基于烟农生产的农产品为绿色有机、高山生态产品,在宜宾市局(公司)的指导帮助下,烟农合作社注册了“土鲜森”“苗山秀岭”两个品牌,交给烟农、合作社免费使用。同时,烟农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以免费入驻合作社设立的“土鲜森特产”实体体验店,拓宽销售途径和网络,实现线上线下互利营销。

“以前种养东西,最怕的就是卖不出去,现在加入烟农合作社,产品既可以在本地销售,也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到其他地方,销路有保障,我们更放心。”仙峰苗族乡肖明烤烟家庭农场主肖明说。去年,肖明利用闲置烤房和传统工艺制作仙峰红豆腐,通过合作社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仅销售红豆腐就获利20多万元。

助农增收,行业有责。谈到扶贫产业的发展状况时,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罗柱石说:“整个宜宾市,户均种植烟叶面积41.1亩。烤烟家庭农场有166家,覆盖了1.176万亩烤烟,占全市烟叶面积的22%以上,这标志着烤烟家庭农场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展望未来,实施‘烟+N’产业体系的烤烟家庭农场必将在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农村就业、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补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挖掘助农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绣花功夫    精心绣出美丽画卷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资成本和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粮食与烟叶的对比收益,特别是经济作物与烟叶的对比收益逐渐降低,以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方式在山区发展烟叶种植成为了宜宾市烟叶生产的主流模式。基于当地情况,在助农增收上,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始终践行“责任烟草、心系烟农”,不断健全完善促进烟农增收的机制体制,积极引导传统种植户、种植专业户向烤烟家庭农场模式转变,以产业发展促进烟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拿出绣花本领,精心绣出美丽画卷。

200亩烤烟的烘烤已经接近尾声,金黄色的烤烟正在等待交售,接下来,空出来的烟田里即将种下雪山萝卜、大头菜等绿色蔬菜;1000余头尼泊尔香猪正奔跑在山坡上,来自上海、浙江地区的订单已经排起长队……兴文县周家镇宇露烤烟家庭农场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农场主罗守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罗守宇是宜宾市166户“烤烟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之一。2017年,在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协调帮助下,罗守宇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成立了烤烟家庭农场,主要围绕“烤烟种植+香猪养殖”两大主营业务,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绿色蔬菜、中草药种植等经济作物,2019年还计划打造农家乐项目。

“2018年仅工资一项,就发出去了60多万元。农场一天至少要雇20人,最多时用过60多人,每人每天‘100元+三顿饭’。”罗守宇介绍,之前,周家镇嘉兴村为国家级贫困村,村里共有168户村民、600多人,其中30户国家级贫困户,131人为贫困人口,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土地大多处于“抛荒”状态。自流转土地种植烤烟以来,村里很多人都愿意来这里打零工。

“‘家庭农场’模式,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可以拿到土地租金,又能够得到就业机会,就地转移劳动力,实现了当地农民增收,让当地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有效减少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罗守宇为“家庭农场”模式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点赞。

43岁的陈福仁高中毕业后就进城务工,但却一直没攒下钱。从2009年开始,他尝试着种了10多亩烟叶,没想到第一年就尝到了甜头,“种烟真能赚到钱”。慢慢地,他在烟站技术员的指导和自己的摸索中学会了种植烤烟的田间管理技术,于是,逐年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

2016年初,在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指导下,陈福仁成立了集“烤烟种植—特色猕猴桃种植—养殖业”为一体的综合家庭农场。2018年,陈福仁共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烟叶200亩,猕猴桃50余亩,绿色蔬菜50亩,还在猕猴桃树下养殖大白鹅500只,山地乌骨鸡500只。

在已经挂满猕猴桃的树林里,记者看到,杀虫灯、黄板等烟田里常见的物理防虫技术也被陈福仁应用到了猕猴桃种植中。

顺河村距离兴文县城60余公里,是传统烟区和重要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烤烟产业结构性调整的不断深化,计划任务调减、种烟土地减少、烟粮对比效应下降等问题不断加剧,烟农队伍流失严重。

“路通了,全村近一半的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里基本以妇女、老人和小孩为主。土地大量闲置,全村人烟稀少,十分萧条。” 石海镇顺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不胜唏嘘。

老烟农任必伦同样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继续在家务农,还是像其他人一样外出务工?这时,刘志找到了他,向他介绍了外地家庭农场的先进经验,鼓励他成立烤烟家庭农场,在以烟为主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多元化经营,照样能赚钱。老任将信将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着手规划起来。

农村要发展,首先产业要发展。在烟草部门的指导下,顺河村村委牵头,以集中流转农村土地、集中在村劳动力、集中优势加工业、集中特色养殖业“四集中”方式,于2014年底成立了以“烤烟种植-酿酒加工-黄牛养殖”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家庭农场,任必伦任“农场主”,共流转土地560余亩,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绿肥;建设酿酒厂1个,年产酒30余吨;在原有2座养牛场的基础上再增建1座,年出栏肉牛从40余头增加至100头。

“家庭农场实现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种植的玉米、高粱可以作为酿酒原料,酒糟可以养牛,粪便可以积造农家肥,农家肥有利于增加烟叶干物质,玉米、高粱与烤烟轮作也能很好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同时,三个产业用工需求多,通过稳定的就业机会,就地转移劳动力,实现了当地农民增收,让当地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有效减少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兴文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王光合说道。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2017年,任必伦的烤烟家庭农场收益颇丰,三大核心业务实现盈利超过54万元,其中烤烟8万元,酿酒11万元,养殖36万元。2018年,总盈利收入超过了60万元。

谈到自己的切身感受,任必伦动情地说:“没有哪一家企业在助农增收上像烟草公司这样,我们种烟,他们出技术、出资金和人力,想方设法,用心帮扶;发展农特产业,他们同样是出点子、建农场、跑销路,时刻关心着我们农民的事。有了他们和政府的关怀,你说我们烟农能不高兴吗?”

据了解,在助农增收的征途上,宜宾烟草继续秉承“责任烟草、心系烟农”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基本烟田、三个工场、烟草农机等可经营资产,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稳步提升设施综合利用率;完善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稳步扩大同五粮液集团、香兰菜协会等龙头企业合作力度,合理安排前茬、后茬作物,提高烟田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增加土地综合产出效益;进一步打响自有“土鲜森”和“苗山秀岭”两个品牌,积极整合烟区特色农产品和烟农合作社农产品,通过烟农合作社实体店、电商、微商等平台统一推广销售,实现“互联网+”促进烟农增收。

宜宾烟草人用这些年艰辛而执着的探索,默默践行着助农增收的使命。我们相信,在主业辅业“双引擎”的助推下,宜宾烟区烟农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