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01月21日

米易:为山区乡村振兴探路

□ 周明艳  周翼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文/图

 立体农业让裂谷荒山变成“金山”

顺着安宁河,成片的大棚内孕育着新一年致富增收的希望;沿着龙肘山,各色果林里悬挂着米易县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结出的硕果。

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契机,米易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六度禀赋”优势,深入实施“农业富县、三产活县、旅游兴县”战略,勾勒出一幅幅“乡村振兴图”,富了农民的“腰包”,美了米易的乡村。

如今,这个位于攀西大裂谷深处的山区县城,依靠为农业注入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思路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改变了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也让曾经因多数人外出打工而日渐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成为现在米易乡村的真实写照。

 

 

“科技+农业”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米易番茄,通过蓉欧快铁,远销俄罗斯。

米易枇杷,漂洋过海,远销加拿大。

米易芒果,穿山越岭,走进港澳等地无数居民家中。

作为全国少有的低纬度、高海拔热作区,米易县年均气温20.5℃,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具有“南方的温度,北方的光照”,被誉为天然的“大地温室”。

米易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资源,大力发展立体农业,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精品”农业之路。

米易是以中山山地为主的山区县,最低海拔980米,最高海拔3447米,高低错落的地形不利于农业大规模种植。但米易却因地制宜,通过科技发力,推广立体农业技术,让裂谷荒山变成了“金山”。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区,米易通过“稻菜轮作”,让早春蔬菜远销国内外;在二半山区,早春枇杷、晚熟芒果错季销售,填补市场“空白点”;在高海拔地区,推广矮化密植技术,发展核桃、梨等产业,亩产效益高。

米易农业不仅品质好,而且错季发展效益好。早春蔬菜在全国蔬菜最紧缺的时候上市,每亩收益达2-3万元,最高可达6万元。早春枇杷每年在元旦、春节前后成熟上市,因成熟早、上市巧、品质佳、耐储运而供不应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冬春奇果”。晚熟芒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7-11月上市,适逢海南、广西等主产地芒果下市,因错峰填谷,效益突出。

米易县农牧局副局长唐文跃说,别小看“早”和“晚”,这背后是米易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们无数次努力探索出来的。

草场乡龙华村村民张文国种植枇杷10多年了。他说:“最开始不懂技术,枇杷产量不高,品质也不好。后来村里开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和枇杷标准化种植,请了很多专家来教我们栽培技术,并制定‘诚信红线’来保障龙华村枇杷的质量。”随着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升,张文国家的枇杷成了远近闻名的畅销产品。去年,他家仅销售枇杷就收入10余万元。

嫁接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病虫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已成为米易农民科学种植的标配。

在顶针村,记者看到,该村半年前引入一套物联网智能水肥药气动一体化系统,通过操作手机APP,就可以远程在线采集土壤温度、湿度等信息,控制锄草、剪枝、打药、施肥、微喷等工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每亩每年可节本增效约3000元,科技运用给农民们带来了“甜蜜”。

经过多年的培育,米易县目前已形成了“三带五基地”的立体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即安宁河流域9万亩早春蔬菜产业带,二半山区20万亩早春枇杷、晚熟芒果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和中高山区20万亩优质核桃等现代林果产业带“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带,以及以早春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特色花卉等为代表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米易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月月有水果,四季有蔬菜。目前,米易的豇豆、苦瓜、辣椒、番茄闻名全国,米易已成为国家级“南菜北运”基地。未来,米易农业将在保“量”的基础上提“质”,着力向以“绿色、生态、有机、安全”为基本标准和硬性要求的现代特色农业转变,通过品质、品牌的溢价,促农增收。

“农业是米易的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全县十多万农业人口的切身利益。”米易县委书记王飚表示,下一步,米易将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加快建设安宁河流域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农文旅”融合  插上乡村振兴“翅膀”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米易受限于人多地少,难以增产增收。如何拓展农业发展边界、提升农民增收空间?米易县决策者认为,首先要发展好现代农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其次,着力农文旅融合,发展康养旅游等产业,“反哺”农业,助农增收。

傈僳族是一个“追赶太阳的民族”。在“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米易县新山乡,绵绵不绝、气势磅礴的梯田让人震撼,它既是傈僳族同胞千百年来辛勤挥锄开垦的奇迹,也是悬岩绝顶、垦山而种、艰难生存的见证。

过去,耕种梯田,只能果腹;而今,米易县打通公路,开发梯田,让“沉睡了千年”的新山梯田成为壮美景观,将“最原始的民族风情”转化为发展的新动力。

新山梯田景区的开发,让当地许多村民不再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而是思考着怎么分享“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村民贺财章,从越来越多的游客中看到了“商机”,2016年底,他开了一家铜火锅餐馆,每到节假日,都能有上千元的收入。

新山梯田的进一步开发,不仅让村民渐渐懂得了“田园可以变成花园,农田可以变成景点,农村一样能吸引游客蜂拥而至”,更引来了四川金杯半山集团来这里投资兴业。

目前,总投资约160亿元的米易太阳谷国际大康养旅游度假项目已在新山傈僳族乡开工,该项目是迄今为止攀西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强、产业链条最完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康养旅游项目,将着力把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打造成为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

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米易县在做好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攀莲镇贤家旅游新村,原本只有4000人的村子,却住进了七八千“候鸟”休闲老人,他们追逐阳光而来,在这里“露天烤火”“晒太阳补钙”,享受惬意的暖冬。

在撒莲镇禹王宫村,上千亩葡萄种植基地吸引前来体验葡萄采摘的游客,年年络绎不绝。

在草场乡,枇杷基地观光线路正加快打造;在白马镇,攀西国际兰花谷一期项目加快推进;在新山乡,梯田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米易县的民族文化都镌刻着农耕文明的烙印,不只是傈僳族文化。”米易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杨德荣说,米易县还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颛顼文化,以及上千年的农耕文化、美食文化,这些无不与农业融为一体,共同支撑起米易县康养产业的发展。

高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被米易县委、县政府视为无可复制的“六度”禀赋,依托这些禀赋,米易不断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在海塔世外桃源风景区,花、果、泉、林、洞齐备,诗情画意;在芭蕉箐旅游新村景区,万亩枇杷,6个水库星罗棋布,风光秀丽;在米易梯田风景区,千亩梯田,古朴的傈僳风情,多彩多姿……

一幅幅“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画卷,在米易大地展开。

凝心聚力

打造四川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王飚表示,作为全省首批22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之一,米易将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认真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把米易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如何进一步推动米易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米易确定,将突出产业融合和质量兴农,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双赢。

同时,科学规划“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通过“支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多元化、组织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战略既定,执行是关键。米易县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讲好文化故事、农耕故事、阳光故事和果蔬故事,把乡村振兴转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白马镇计划做好“康养+”产业,探索村企合作模式增加集体经济,发展集镇配套服务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白坡彝族乡将努力打造二滩环湖自驾游线路、香格里拉大环线驿站等,美化环湖路主干道沿途景观,做到“一驿站一景点一经典”。

麻陇乡将以打造高山绿色生态休闲小镇为目标,推进河谷漂流、百里冬樱花长廊、彝文化主题公园、团山堡民俗历史文化村落等项目建设。

湾丘彝族乡筹谋打造青山村青幽谷景区,发展以骑行、徒步、摄影、清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有了思路,就会有出路。漫步于安宁河畔的早春蔬菜基地,穿行在普威农家房前屋后的果树下,游走于傈僳村层层梯田间,在无数农家人幸福的笑脸上,米易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梦想,正越来越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