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工业凉山系列报道——会东产业经济篇
2019年01月16日

会东:产业大发展 致富有新路

□ 李桂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智  文/图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会东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质和量的飞跃。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今年80岁的退休老干部马友舜由衷地感叹。

地处川滇交界处的会东县,是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会东坚定实施产业强县、城乡共兴、改革开放、生态优先“4大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整体布局,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在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打造粮食、烤烟、蚕桑、生猪、黑山羊、林业特色生态产业、特色水果、中药材、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如今,会东生态绿色优势明显,拥有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华山松第一大县、黑山羊大县、松露最早发现地(产区最大的县)等金字招牌。

川滇明珠会东

会东县松露产业园正式揭牌

会东烤烟

夹马石牧场

会东华山松仁

会东松露

“农业+林业”模式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会东县地貌气候复杂多样,海拔垂直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宜华山松的生长和发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会东县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过飞播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大力种植华山松。现如今,华山松成为了会东县深山中最常见的树种,种植华山松成为了该县农业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为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下好先手棋,会东县把华山松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点,推动华山松资源成为特色产品,推动产品品牌化。如今,华山松成了会东人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华山松松果也成了群众致富的“金果果”。

拉马乡拉马竹村曾是会东县3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海拔高、气温低,广种薄收。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2015年,该村将华山松列为拳头产业,并辅之以特色养殖、种植,带动村民脱贫奔康。2016年,该村人工再造华山松300亩,并制定了华山松管理采摘办法,实施统一管护、统一采收销售。

“华山松树我们连丫枝都舍不得修嘞,这可是我们的摇钱树。松果一成熟,采摘下来就是钱,我家年年都能‘摘’到一万多元。”拉马乡拉马竹村村民普才发告诉记者。

“我从1996年就开始发动群众荒山造林,至今已造林6500亩,2004年华山松全部挂果,每年能收600万斤松果,按照市场价格,一斤松果一块钱,当地群众每年可收入600万元。”拉马乡大发村支部书记毛孝稳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造林书记”,他用独特的眼光看到了华山松对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处,开始造林致富。现在大发村的山越来越绿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富了,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8年我家仅靠卖华山松籽,纯收入就能够达到四万元以上。”谈起2018年他家的经济收入,拉马乡大发村二社村民李国龙笑得合不拢嘴,“2018年虽然果子不多,但我家也能卖到三万元。”村民耿发昌接过话头。

在紧邻的乡镇也有着同样的故事。现年56岁的会东县野租乡拖落村1社的“华山松大王”安史迁,看着眼前的一片郁郁葱葱的华山松林乐呵呵地说:“2017年我家华山松松果产量6000余斤,产值达到8万余元。”安史迁家种植华山松已经有16年,种植面积达100余亩,用高枝采果法进行采收后,不但有效保护了华山松的母枝,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秉持这一理念,近年来,会东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创新研发为动力,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全面开发同行的山区农业发展之路。

“会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现在全县华山松种植达到65万亩, 每年能够产收松子600多万公斤,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大概是1.5亿元。”会东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华山松的种植关键是能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同时使农民在守护青山守望绿水的过程中致富,也使全县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农民实现了增收。

如今,会东县已成为全国华山松第一大县,发展华山松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范,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该县还引进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拓展产业链,目前已有高端松仁油、松花粉、松针饮料等特色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会东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华山松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点,着力写好“松文章”。会东县委、县政府创新落实州委“1+X”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在核桃基础上增加华山松、油橄榄两个主打品种,提出到2020年,全县华山松种植面积由现在的65万亩增加到70万亩。

“我们将按照3 +X的发展思路,力争在2020年使整个林业经济再上新台阶,确保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华山松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其他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使整个林业产值能够达到10亿元以上,人均收入力争达到2200元以上。”会东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松露保护见成效    生态发展富民生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每年秋天,在会东县的山头上,一颗颗翠绿的松塔等待采收,树下,被称为食物中的“黑钻石”的野生松露也将进入正式的采摘和开挖的季节。

松露是一种食用野生菌类,也被称为块菌、猪拱菌,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地位很高,与鱼子酱、鹅肝并列“世界三大珍肴”。松露中含有种类多样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锌、锰、铁、钙、磷、硒等必需微量元素。经检测,会东发现的中华松露富含多种氨基酸达18.9%以上,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会东县有着松露自然生长的优良条件,是中国最早发现松露的地方,而且是全世界松露产量最大的单一产地,拥有的松露品种最多,常年产松露100吨左右,有松露品种31余种。2018年逢“松露小年”,产量约为70吨。

为了有效保护松露资源,从2015年开始,会东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行政执法措施,相继颁布《关于依法保护松露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决定》《会东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露资源保护工作的通告》《会东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松露采收促进农民增收的通告》,持续加大松露资源保护力度。

2018年12月21日,会东县松露产业园举行开园仪式并正式揭牌,标志着四川省首个松露产业园正式开园。这一揭牌为会东县揭出了一条新的科技助推产业发展、打造松露“立体保护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据了解,会东县松露产业园包括整个鲁南山区32000亩范围,覆盖15个村,整个分布区都将作为松露产区进行生态修复、松露原位抚育,提高松露产量和质量的松露保护示范区。

“去年松露整体成熟度较高,目前直径3—5公分、品相好的松露已经卖到600元/公斤以上,价格同期上涨了50%。” 会东县地金源松露产业公司杨远朝告诉记者,通过政府的管控,今年会东松露优品率很高,购进价格较往年每公斤高了50元左右。

松露保护成效明显,百姓受益。在2018年会东县举办的第三届“双黑”美食文化旅游节“松露(块菌)王”评选及拍卖活动上,来自会东县铁柳镇的14号松露“选手”以1143.5克的重量,一举夺得“松露王”桂冠,并以19.8万元的价格被拍走。“松露成熟度高、体积大、纹理清晰、品相好、香味浓,非常不错!”来自意大利的松露采购商对会东松露保护成效给予了好评。

目前,会东县松露宿生树种面积达100余万亩、年产量约为1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农户产地价销售收入达6400余万元,企业深加工产值可达1.6亿元。

会东县作为中华松露第一大县,下一步,还将规划建设10个松露科技产业园,在松露资源分布较集中的地方,以村集体组建松露专业合作社,将千家万户、乱采乱挖的无序市场,转化为以专合社为主的资源保护和产业经营主体,同步培育松露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与意大利等国松露企业的合作,将松露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产业。

壮大畜牧产业    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提到畜牧产业,在会东县最知名的还要数会东黑山羊。会东黑山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会东县,各种羊肉馆数不胜数。

会东黑山羊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会东县志》就有“惟黑山羊,纯黑味美,不膻”的记载。其主要分布在会东县所辖20个乡(镇),海拔2500米以下的沟坝、河谷、二半山地区,由于牧草茂盛,灌木丛生,泉水清澈,为黑山羊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在此环境下生长的黑山羊自然天成、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药用成份高,有益气补肾、祛寒暖胃等功效,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经检测,会东黑山羊羊肉无重金属、无药物残留,必需氨基酸远高于同类产品,是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2012年开始养羊,至今已经6年,我养的羊从最开始的10只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有379只了。”今年28岁的李瑞福,是会东县众多“羊倌”中的一个。据他介绍,会东县养羊大多采用的是圈养散养相结合的模式,白天羊在山上的松林草坡上放养“健美”,晚上圈内饲养“增肥”,肉弹性好,吃起来更爽口,更有嚼劲。

在会东县第一届农民丰收节的庆祝晚会上,李瑞福凭借379头羊的数量获得了养羊大王的称号。目前在会东县,已经有24000户农户参与到会东黑山羊的养殖中,而会东黑山羊更是在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018年普通羊交易价格约15-16元/斤,会东黑山羊交易价格在20-22元/斤,较往年上涨了2-3元。”在会东县堵格镇交易市场,每天羊交易量达3000只以上,养殖户的钱袋子也鼓了。

据了解, 2016年会东黑山羊的存栏量为68万,出栏量48万只,到2018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会东黑山羊存栏量为78.5万只,出栏量是52万只,除了在四川省内销售,会东黑山羊还销往广西、云南、贵州、广东、湖南、重庆等省市。黑山羊已成为了会东县困难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主要产业来源。

近年来,会东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275万元,建成了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9个,年出栏肉羊300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4个,年出栏3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872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65%以上。

如今,以黑山羊、黑松露为媒,会东唱了一出大戏。开展产业发展研讨会、黑山羊选美、斗羊比赛、松露王拍卖等活动,会东以黑山羊黑松露美食为主线,整合展示推广全县特色美食及绿色农特产品资源,获得高度关注。

做优传统产业    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绿油油的烟叶,金灿灿的干烟,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在烤烟烘烤季节,烟叶出炕、回潮、分级扎把,每家每户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最开始种植烟叶的时候,没有技术,卖不了多少钱。后来,政府从种植技术和烘烤技术上对我们进行跟踪指导,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烤烟大王”陈开兴乐呵呵地说。据悉,2018年他家种植烟叶86亩,收入达40万元。

陈开兴从1986年开始种植烟草,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掌握了一套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管理和烘烤技术,效益在当地乃至全县都名列前茅。30多年来,累计种植烟叶2000多亩,收入200多万元;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州委、州政府“先进烟农”的荣誉称号。

“在开始种植烟叶之前,经济收入主要是靠种植粮食作物,大家都生产的东西,市场价格自然不高,种植烟叶后,我家的经济收入翻了几倍。”“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大的变化,要从开始种烤烟说起。”谈起烟叶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小坝乡的老人们有说不完的话题。

“坚持科技统领生产,靠科技打造品牌。”烟草产业成为了群众致富奔康的“黄金叶”,也让会东县优质烟草有了广阔的市场。2015年以来,会东县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烤烟第一大县称号。2018年全县种植烟叶26.62万亩,烟农收入10.5亿元。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近年来,会东县先后荣获国家产粮大县、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国烤烟第一大县、中华松露(块菌)第一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等荣誉,农业强县建设步伐更加稳健,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了一条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走进新时代,农业要变成有奔头的产业;农民要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共会东县委书记刘晓博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会东县正在不断加快步伐,让农业发展从“量变”升华到“质变”,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落到实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