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阔40年 米易奏出高质量发展时代强音
周明艳 周翼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攀枝花市米易县以“团结奋进、创新实干、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精神,谱写出了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诗篇。
党的十九大以来,米易县23万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争当全面小康排头兵,建设富足安康幸福园”的奋斗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四个提升”取得了实效,“四个米易”得到了进一步推进,“一城三区三基地”建设进一步迈出坚实的步伐,米易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美丽的米易县城
米易“农文旅”结合实施乡村振兴
采摘芒果
蔬菜长势喜人
阳光花城一角
米易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
米易现代农业基地
(本版图片由米易县委宣传部提供)
农业转型 唱响现代农业发展凯歌
1982年2月,攀枝花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在米易莲华、柳贤两个公社试点,该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此全面展开。1985年春,攀枝花市农村均革除了大集体、大锅饭,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米易县以先行者的姿态,在攀枝花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竖起大旗,着手开始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到20世纪90年代已建成国家“南菜北调”基地。
丙谷镇雷窝村是米易县现代农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村子之一。作为传统的农业村,雷窝村依托资源和区域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2000年,米易县出台政策对菜农搭建钢架大棚给予补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当年,村民陈志顺就搭建起了自家的第一个钢架大棚种植蔬菜,“种了20多年蔬菜,刚开始收效甚微。”陈志顺回忆说,“竹木棚棚一亩投入三四千元,年年修补管3年;‘钢大棚’一亩投入万来元,结实牢固管10年,刮风下雨不心焦,来了霜冻不着急。”
新技术应用支撑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转型。近年来,依托充足的光热资源和典型的立体气候条件,围绕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米易县委、县政府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早春蔬菜为主导产业,以粮经复合型“菜—稻”轮作为主要耕作模式,主推规范化保护设施栽培、蔬菜嫁接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病虫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了土地、光热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粮菜生产同步推进,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精品”农业之路。
农业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上释放着独特魅力,洋溢着无限光彩,“阳光米易”特色农产品已然成为米易现代农业的一张名片。独特的光热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造就了农产品“早、稀、特、优”的特点。这得益于米易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经过仔细调研、分析,县委、县政府把准农业发展的脉搏,合理规划布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目标锁定在“特色”二字上,真正激活农业发展活力。
经过多年的培育,米易县形成了“三带五基地”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安宁河流域9万亩早春蔬菜产业带,二半山区20万亩早春枇杷、晚熟芒果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和中高山区20万亩优质核桃等现代林果产业带的“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带,以及以早春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特色花卉等为代表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龙肘山下,安宁河畔,米易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一串串殊荣也纷至沓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南菜北调基地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蔬菜发展重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农业全产业链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上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农产品主产区县)、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基地县、全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四川无公害蔬菜基地县、省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全省十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阳光米易)等,先后七次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去年,米易全县农业总产值23.0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76元。早春蔬菜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然成为米易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现在,米易县更是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农业富县”取向,以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为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加快建设安宁河流域“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按照“管理精细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走出了一条绿色、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工业升级 创新奠定工业强县之基
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米易县争当全面小康排头兵奠定了基础,“工业强县”则为米易县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宽了道路。
20世纪70年代末,米易县拥有了糖厂、农机厂、机械厂等传统工业企业,工业经济在改造培育中艰辛曲折发展。改革开放的浪潮把米易推上了一条依靠创新支撑起来的工业转型升级之路。
米易的矿产资源具有储藏量大、产地集中、易于开采的优势,米易县探明和发现金属、非金属矿产40余种,矿产地106处,其中特大型、大型矿床4个,中型矿床22个,小型矿床14个,目前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包括钒钛磁铁矿、铂钯矿、硅藻土矿、石灰石矿、花岗石矿。此外,尚有铅、锌、铜、金、铀、煤、硫等矿产资源等待挖掘。
身处“聚宝盆”,米易依托资源优势,建立起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工业集群。通过近20年的发展,米易县积累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但也面临着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核心技术缺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突出问题。
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公司最艰难的时候10个月没办法给员工发工资,最终在米易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才艰难渡过难关。”位于米易县垭口镇的兴辰钒钛公司总裁雷在荣说,“这让我意识到必须要转型,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兴辰钒钛从化工领域跨入新能源材料领域,成立了七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刻苦钻研,利用废弃的磷酸亚铁研发出了磷酸铁,产品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2016年7月,七星光电成功研发出了用锂云母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工艺,成为全国首家掌握该工艺的企业;2017年底,七星光电又研发出锂灰石一步法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工艺流程,并获得多项专利。
近年来,米易县牢固树立“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的意识,做大做强钒钛产业链的上下游和左右端,全面落实一企一策、工业奖补等帮扶企业稳产达产、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新的产业形态,推动米易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米易县垭口镇的上海英佛曼先进表面功能性纳米材料生产基地施工现场,随着工程建设有序推进,3个厂房主体钢结构和大部分墙面建设已全部完成,相关配套设施也将于年底建成。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能为1000吨,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左右。但是真正让米易看重的,是项目打破了美国的行业垄断,为米易县打造“全国纳米材料生产基地”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我国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这也是米易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彭清华来攀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实现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生动实践。
为使项目顺利落地,米易县首次采取标准化厂房“先租后购”的方式,使企业享受到“拎包入住”的便利,更为重要的是,标准化厂房建设有效解决了项目落户的土地瓶颈,使工业园区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筑巢引凤”,也为企业启动高质量发展“引擎”加足了“燃料”。“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中提到,要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企业来说就是不断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该项目负责人何清志表示,“如今,米易县委、县政府这么关心项目进展情况,‘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很感动,也让我们对公司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如今,米易县正坚持以聚集化方式做强工业,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以建设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契机,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省、市钒钛产业政策和钒钛产业优势,聚焦钒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持续推动钒钛和纳米材料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建设一城三区三基地 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跨过了农业、工业转型升级的两个台阶,今年的中共米易县委全体(扩大)会议第一次大会上,米易县明确发展路径: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融入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新态势,主动落实市委“加快建设钒钛之都、康养胜地、农业示范基地、区域中心城市、南向开放门户”的发展新定位,着力构筑由“美丽宜居公园城·阳光康养目的地”和“建设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打造全国纳米和新能源储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安宁河流域“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基地”为支撑的“一城三区三基地”现代产业优势。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米易县重新定位发展目标和路径,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对米易下一步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切实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更好更快地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在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米易县正逐步跨上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基础的“第三级台阶”。
2018年11月28日,“深呼吸·在米易”阳光体验行(第二季)活动隆重开幕,米易县发出诚挚邀请:“走进米易,就是走进了延年益寿的康养胜地,走进了阳光时尚的宜居花园,走进了天地人和的山水画廊,走进了果蔬飘香的诗画田园。”
这份邀请函,充满着米易人民的自豪感,是米易县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推进安宁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阳光生态经济走廊”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一二三五”工作思路、做好做实“阳光”文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体现。加速打造“一城三区三基地”,为米易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阳光康养目的地”注入强劲动力,增添新的内涵。
在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村委会,售卖民族服饰、织品的商店里挤满游客;干净整洁的阿考广场上,一片欢歌笑语;居民房屋外墙上,一幅幅壁画描绘着傈僳族群众生产生活场境。村里还有傈僳族传统手工刺绣、传统手工纺织、“约德节”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米易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借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新山村举办契机,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游客接待中心、阿考广场、观景平台、停车场、游客栈道、新山村旅游村寨和傈僳文化展示厅,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不只有傈僳族文化。”米易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杨德荣说,米易县还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颛顼文化,以及上千年的农耕文化、美食文化,这些都可以深入挖掘并融入到康养旅游产业之中。
以弘扬彝族文化为例,米易县每年都要精心筹备盛大的火把节活动,内容包括民俗歌舞、体育竞赛、点火仪式等,市民、游客参与度非常高。“今年以来,全县大大小小举办了30多场文化活动,未来将进一步挖掘文化元素,融入康养旅游产业,增进产业活力。”杨德荣说。
产业融合之下,米易县旅游业收获颇丰:2018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38.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6%和23.16%。
“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当下,一年四季阳光明媚、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一年四季空气清新的米易县,正积极推行“全时、全龄、全域”康养理念,按照市委谋划的发展路径,持续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全国首个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县”,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时间里,米易县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实现了从农业转型到工业升级,再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级跳”,这其中饱含着全县党员干部的坚守付出和担当作为,凝聚着全县各族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融合着全县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全县各行各业无不时时刻刻强力迸发和生动诠释着“团结奋进、创新实干、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米易精神,全县上下彰显着真抓实干的精气神和担当作为的正能量。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放眼未来,征途如虹。
米易县委书记王飚表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米易县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 四次全会精神和攀枝花市委“一二三五”工作思路,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富县、三产活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阳光康养目的地”,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