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云一甲子,豪气荡九洲——
九洲再出发:做军民融合标杆 当创新驱动典范
九洲科技工业园
●在面向未来发展中,肩负着服务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双重使命的九洲集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之路,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总手段,以“提质增效”为总取向,聚焦“军事电子”与“智慧城市”两大核心板块,到2020年营业收入确保300亿元、力争实现500亿元,建成全国军民融合发展标杆、创新驱动发展典范。
中央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金壮龙一行到九洲调研军民融合创新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原本寻常的时间,常因一些重大事件的标注,而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意义。
1956年春天,是九洲集团所有故事的起点。这年,伴随着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以实现中国工业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156个重点项目在新中国开始启动。国家出于对地缘战略的考虑,将筹建中的“航空无线电仪表厂”放在了“蜀道咽喉”与“剑门锁钥”的绵阳。这个被内部称为“国营第七八三厂”的企业,即为今日九洲集团的前身。
光阴荏苒,岁月峥嵘。在一路走来中,这个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亲自选址的我国第一个重要的军工电子骨干企业,始终传承和坚守着富国强军这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守望初心,创新锐进,连续17年荣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并连续两度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联合表彰,成为全国地方军工企业中唯一获此至高殊荣的企业。
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伴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60载砥砺奋进的基础上,九洲,在重振行装与接续奋斗中,又开始了向建成全国“军民融合发展标杆、创新驱动发展典范”这一目标昂然奋进。
A 传承红色基因 探路军民融合
铁甲奔涌,战鹰呼啸。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专项阅兵,也是我军向世界一流军队奋力进发的庄严宣誓。
旌旗奋、风雷动。在这场实战化野战化的盛大检阅中,作为国家唯一保留核心科研生产能力的地方军工骨干企业——九洲集团,同样十分完美地接受了一场检阅。就在这场跨越90年的沙场点兵中,受阅的各型作战群都有九洲研制的相关装备作支撑。
这些年来,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党的十九大的安全保障,无论是我国成功下水的首艘航母辽宁舰,还是我国一飞冲天的C919大型客机,都有九洲集团研发与制造的相关军民融合高科技设备作为保障。
红色基因,薪火传承。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布局的重大工程,在60载征程中,一代代九洲人都始终把富国强军作为使命。在1958年10月九洲集团成立之初,怀着“献身中华,振兴祖国”的这一炽烈的报国之志,以北大校党委委员李家驹、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的工程师崔继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才俊加盟到了这个“红色的团队”。上世纪60年代,“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第一代九洲人在刚搭起的简易工棚里开始了对我国军工电子专用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实现了新中国军用雷达技术领域“零的突破”。
新生,往往与阵痛相伴。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和百万大裁军,九洲产品昔日完全依靠指令生产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好光景一去不复返。九洲人意识到,“要活下来,就必须利用好自身的军工科技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民品,在主动迎战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由此,九洲把彼时我国正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业作为突破口,在“连天上的雷达都造得出来,就不信造不出地上一根天线”的豪气中,成功地开发出了全国第一套全频道共用天线系统,其销量位居全国之首。
“这场悬崖边上的转身,不仅成功挽救了企业,也为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军工研发提供了信心与保障,九洲从此走上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回顾这一峥嵘岁月,九洲集团董事长杜力平十分感慨地告诉记者,“通过走军民融合之路,九洲从最初一家年产值不足一亿元、产品单一的纯国防军工电子企业,成功地转型发展成为目前军民产业布局涉及八大领域、年销售回款额突破250亿元以上的军民融合高科技企业集团。”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将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这一重大部署与重大机遇,作为我国军民融合领域探路者与领先者的九洲集团,因机而发、乘势而上,加速推进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2016年4月26日,由九洲集团领衔,联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等117家单位,共同组建的我国首个军民融合高科技产业联盟——“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以推动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对接,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和跨界应用,助力我省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2017年4月7日,九洲集团出资亿元与100亿规模的四川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基金为纽带,实现金融资本与军民产业的对接与联动。在此期间,九洲还精心研究制定了《九洲集团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2018—2020年)》,从顶层布局九洲未来发展。
B 聚焦核心主业 做精重点产业
2017年8月25日,九洲集团旗下的“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绵阳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这是四川首家专业从事低空探测和低空近程防御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军民融合企业,对于深入推进和实践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配合国家及四川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加快低空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许州如是认为。
新成立的九洲防控公司,充分利用九洲集团在我国军用雷达探测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领先优势,所研制的“大盾”无人机管控“察打一体”系统,最快可在2秒内发现最远8000米的小微无人机目标,并准确定位、实时监控、快速处置。其最快处置时间为1秒,从发现目标到处置成功时间最多不超过4秒。
该产品现已在国内外军事领域及民航领域广泛应用,如委内瑞拉总统府要地防御、成都双流机场无人机防御系统等,目前正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无人机防控产业集群。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20日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重要指示。
稳增长、强核心、增效益。九洲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统领,在坚持“军民融合科学发展,以军工为根基,以民品求发展,铸就百年九洲基业”方针的指引下,面向未来的发展,九洲集团在基于自身优势与产业前景的深度研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产业发展的重心聚焦与归核为“军事电子”与“智慧城市”这两大核心板块,提出“聚焦核心主业,做精重点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突出向优势产业与优势企业要竞争力。
在“军事电子”板块,九洲集团曾经创造了我国多个第一,多项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多次出色完成国家重点型号工程武器装备任务,连续两次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某重大工程贡献奖”,两度荣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始终坚持“技术领先、体系化发展”的战略,去年九洲集团进一步梳理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以“敢于竞争、敢于亮剑”的九洲精神,在军委装备发展部与陆军组织的多项军工重点项目的竞标中,九洲均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连续中标,捍卫了九洲集团的总师地位。
九洲集团将“智慧城市”作为九洲在“十三五”期间另一并驾齐驱的核心主业。围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城市交通”这三大领域,九洲集团形成了“一云二网三平台+N应用”这一“123+N”的顶层构架,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照明、公共安全、北斗+等多个板块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6月22日,九洲联合长虹集团、科发公司、中科曙光注册成立了绵阳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也标志着九洲在智慧城市板块取得创新突破。去年全年九洲智慧产业事业部新增合同超过1.5亿元。今年4月20日,九洲集团在某应急联动调度中心及指挥中心信息化项目的招标中,以总分第一成功中标,金额达到7000万元。
在此基础上,九洲集团在做精重点产业方面,正式确立了1个智慧产业集群+8个重点民品产业的“1+8”总体方略,以持续提升与锻造九洲核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千亿九洲”奠基。这8个重点产业包括九洲曾在空管领域创造多个第一的空管产业、九洲未来着力打造的军民融合核心产业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九洲在国内首屈一指与独富竞争力的三网融合智能终端产业、九洲在“军事信息化”、“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领域目前已形成的多种成熟解决方案及软硬件产品的物联网产业等八大重点民品产业。这也彰显着九洲的未来不可限量。
C 坚持创新为本 强化第一支撑
“九洲肩负着服务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服务九洲就是服务国家战略,就是服务绵阳经济发展。”
“绵阳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全力以赴支持九洲发展,在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最好条件、营造最优环境、提供最大支持,全力推动九洲做强做大做优,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重大战略。”
——在去年党的十九大刚闭幕不久,绵阳市主要领导前往九洲专题调研时的这番深情讲话,对九洲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九洲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奋起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争做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标杆、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为国防建设和绵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九洲集团旗下的空管产业板块,长期稳稳地占据着国内军用空管系统8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一了不起的成就背后,是九洲在此领域长达40余年的技术沉淀与技术创新。去年8月22日,由九洲集团打造的国家空管领域唯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空管监视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质量地通过国家科技部的现场验收。中心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委专家4人,省部级专家12人,博士硕士100余人。中心几年间承担了国家多种军用空管设备、国家C919大型客机客舱核心系统(CCS)、海鸥—300水陆两用飞机S模式机载空管应答机、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A/C模式机载应答机等研制任务,形成了一大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空管产品。
这也是九洲集团牢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始终坚持将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作为九洲第一支撑的一个缩影。依托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目前九洲集团建立起了以绵阳本部为中心,以九洲中央研究院为依托,以北京、深圳、重庆、成都等四大分中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起了全面覆盖公司军民各产业的“1+N”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同时,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借智借力借势,打造高水平的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与50余家国际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公司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与北航、北邮、电子科大、四川电信等单位建有8个联合实验室,建立起了一套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适合军民融合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形成了具有九洲特色的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入股、成果孵化等合作模式,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要素的集聚。
秉持“创新驱动的本质就是人才驱动,企业的转型首要的是人才的升级”这一理念,九洲集团这些年来通过持续实施“起航、远航、领航”计划,构建起了一个完备的人才梯队。目前九洲拥有国家、省部级和行业专家65人,博士硕士860人,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500人。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发展思路,九洲还建立起了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其中仅去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就达到10.42亿元,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300余项。
有一项统计表明,这些年来,九洲先后承担国家“863”、“973”为代表的国家与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300余项,有多项技术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也成为推进“九洲制造”向“九洲智造”的关键因子。
历史,连接昨天与今天,定义过去和现在。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回望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如今,站在九洲集团建业60周年的辉煌起点上,在做“军民融合标杆、创新驱动典范”目标的激励中,九洲又开始了新时代下的新进发!
(本版策划:周江 撰稿:任毅 胡燕燕)
在九洲集团去年5月18日—19日举行的培育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专题会上,明确了未来民品“1+8”产业培育和提升总体方略
2017年8月22日,我国空管领域唯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空管监视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九洲建成
2017年8月25日,“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绵阳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九洲集团强化军民融合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开发,图为九洲旗下的九洲光电参与承建的澳洲电视台显示屏项目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