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专题报道
2018年09月06日

金口河:“中国最美峡谷”的旅游扶贫实践

□ 林 立

东方“诺亚方舟”大瓦山(胡宗义 摄)

这里是游人向往,名扬世界的“中国最美峡谷”,是一座“世间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从100年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发现这块宝地,到现在骄傲地亮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张金光闪闪的国字号名片。金口河正从大渡河畔,走出小凉山区,走出天府之国,走向世界……

金口河,是连结攀西地区和藏彝走廊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融彝区、山区、贫困区和不对外开放区为一体的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从2014年到2017年,金口河区紧扣“绿色崛起、美丽发展”主题,把握“山为骨、水为魂、绿为衣”的工作思路,唱响“云上大瓦山、最美大峡谷”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小凉山区旅游扶贫,促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让环境更美的奔康之路。

三年间,金口河区先后退出了3个省定贫困村,脱贫1210户3402人,贫困发生率从12.3%下降到2.9%。金口河区被评为四川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区县、2017年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县,2017年全省脱贫考核综合评价为:“好”!

金口河“区花”——粉被灯台报春花(俗称“转转花”)(张兵 摄)

大峡谷(先云仲 摄)

云上新寨(辜顺刚 摄)

好山好水好风景

这里得天独厚        

乐山市金口河区位于四川西南部峨眉山南麓,距乐山中心城区120公里,地处乐山、雅安、眉山、凉山四市州交界处,属乐山市辖区,全区所辖面积59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9%。辖4乡2镇41个村5.1万人,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6900余人,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待遇。这里的山和水,构造了金口河的骨架和血脉,彰显着亿万年风雨沐浴而成的最美风姿和灵魂。

堪与长江三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被誉为“地质天书、旷世幽谷”,有着动植物王国和地质博物馆之美誉的大渡河峡谷,奇峰异石,绝壁千仞,蔚为壮观。这是四川境内最长、最险、最窄、最深、最奇、最幽的大峡谷,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向世界露出了她雅致不凡的天然本色。

“瓦山是佛教名山峨眉山的姊妹山……从峨眉山顶望去,瓦山像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之中。” 100年前,威尔逊登上峨眉山,看到飘于云雾之中的大瓦山后,数次登上了这座比峨眉山还高出137米的孤峰状平顶山,并著有《一个植物学家在华西》一书,惊叹大瓦山:“这是凡间最具魔力的自然公园。”

大瓦山位于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相对高度仅次于世界第一高大桌山——南美圭亚拉高原2743米高的罗奈马山。因其地质结构与峨眉山及洪雅的瓦屋山均由二叠纪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构成,三山成三角形遥相呼应,因而被科学家称为“蜀中三绝”。

大瓦山群峰迭嶂,四周分布着小瓦山、帽壳山、蓑衣岭、老汞山等山系,山峦中丛林密布,原始壮丽,清泉长流,花香四季,云水相融,景致奇绝。保存完整的古冰川地貌,形成了大天池、小天池、鱼池三大天然湖泊和干池、高粱池两大泥炭沼泽,从南到北呈带状分布,合称“五大连池”。2009年,大瓦山湿地公园被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2011年,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6年7月,顺利通过验收,成了乐山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好山好水好风景,这里得天独厚,这是大自然对金口河的馈赠。

除大瓦山、大峡谷奇特的自然风光外,这里还有八月林自然保护区、紫云山等自然景观。还有融于美丽山水之间的全国唯一的铁道兵博物馆、成昆铁路、乐西公路、彝族风情、三线建设、丝绸古道遗迹等众多的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成为极具开发潜力和价值的自然观光、生态康养、户外探险、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绿色崛起、美丽发展”,围绕乐山建设国际最佳旅游目的地目标,金口河区以大峡谷、大瓦山两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在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发力,激活了过境游、自驾游、休闲游等。2017年,全区接待人数从2011年的18万人次,增加到了57.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2011年的0.56亿元增加到了2.23亿元,实现了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双突破。

好家好寨好日子 

这里魅力无限

在大瓦山海拔约2400米的地方,有一片名叫鹿儿坪的原始森林,这里高大的雪松下盛开着一种特有的花,因花型独特,圆圆的图案围着花杆层层开放,当地人称它为“转转花”。6月是“转转花”盛开的季节,2017年,“追梦大瓦山,花漫金口河”首届转转花文化旅游节亮相金口河。这一年,山里的村民们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一个个以“旅”为“家”的“农家乐”因此火了起来。

金口河因地处小凉山区,长期受地理条件制约,山水虽好,景色虽美,守着金山银山却戴上了“贫困”的帽子,被列为了四川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借助全省大打脱贫攻坚战的东风,金口河立足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吹响了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的进军号。通过几年的努力,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华丽转身。曙光村、建设村、新建村等一批批山寨,都变成了农旅结合的产业新村。

位于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核心区铁道兵博物馆旁的永和镇胜利村,村民们的家都是从绝壁云端上迁徙而来的。当年,村民们分散居住在终日云遮雾绕,海拔2000多米的悬崖之上,因交通不便、物资匮乏,长期和外界隔绝,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

如今,“悬崖村”的72户村民相继搬到了“道林子”,在全国唯一的“洞中火车站”旁的移民新村安了家,吃上了“旅游饭”,不少村民办起了乡村民宿和农家乐,有的村民还靠种老鹰茶、花椒,养竹鼠等赚了钱,日子越过越红火。2017年,胜利村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村民们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560元,今年预计可达16000元以上。

 “悬崖村、石木屋、天梯路、溜索道” 已成为历史,2017年,金口河区委、区政府投入1100余万元,打造“峡谷第一村”。一个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融入山地文化元素,展示“云端遗民”文化历史,突出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精神的小镇,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小镇街道中央,醒目的“云端遗民”雕塑,向游人讲述着“一跃千年”的新村故事,成为金口河旅游扶贫最有特色的地标景观。

按照“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的要求,2016年至2018年3年间,金口河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81户1749人,贫困户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真正实现了“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形成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类似胜利村的各类文化主题新寨如群星洒落,遍布金口河的山水之间,“人间仙境”林丰村、“半坡彝韵”迎春村、“田园溪谷”象鼻村、“水墨画卷”顺河村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村寨,成了“畅游小凉山最美彝寨”的乡村旅游品牌。一个村寨一个主题,景、村相融的独特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金口河旅游的新亮点。

以彝家新寨、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抓实、抓好旅游扶贫攻坚,促增收,带产业,促发展,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品牌、旅游业态创建工作,金口河每年发展星级农家乐、彝家乐3家以上,共发展20余家,带动旅游从业人员300多人,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元。

山寨美景,自然生态。小凉山文化,魅力无限。在这方沉睡亿年的生态之地,大美“净土”,感受旅游扶贫成果,体验彝家风情,真是乐趣无穷。

天时地利人和 

这里大有希望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使命,乐山市委提出把乐山打造成成都平原南向开放的“桥头堡”。在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中有着重要纽带作用的金口河迎来了全域旅游大发展的最好时机。

做活山水文章,做响全域旅游品牌。金口河区委、区政府把旅游发展置于大小凉山扶贫开发、乐山一小时经济圈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和推动,全域全景打造“中国最美峡谷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1年,完成旅游投资100亿元,游客年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全域全景旅游,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互联网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特色小镇、特色街区、特色村落、特色产业打造,积极开发红色文化、生态康养、山地户外、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唱响旅游“大品牌”。金口河正按照“绿色崛起、美丽发展”的新蓝图大踏步前进。

——加快大瓦山、大峡谷两处5A级景区创建;以世界桌山揽胜、燃灯道场朝拜、山地康养度假为特色,建设国家级生态康养度假区;围绕地质天书、水上娱乐、三线建设,增强旅游核心吸引力,打造国家级观光休闲红色旅游景区;加快红华记忆小镇、寿屏山旅游度假区等特色小镇建设,推进胜利、顺河、象鼻、曙光等10个村庄“景点式”建设;启动全国山水书画写生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乐汉高速、成昆复线等主干线建设,实施峨金路、乐西公路、金永路等景区环线提升改造,全面提升景区可进入性;加强旅游生态道路建设,加快构建登山步道、山地自行车道、旅游风景道多位一体的登山健身步道系统;配套建设公路干线旅游景观工程和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完成国道、省道、县道及其他旅游道路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

——以大瓦山、大峡谷景区建设为重点目标,积极谋划,精准招商,加强与川投集团、中水十五局等大集团、公司的商洽,利用各种平台,积极主动招商,争取招商落地、项目落地、资金落地。

——发展“旅游+农业”,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主体培育“三大行动”,加快“五园区八基地”建设;开拓“旅游+互联网”,积极与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合作宣传旅游线路,开通旅游微信公众号,开发旅游APP,建立景区景点、民宿酒店、天气交通为主的旅游数据库,构建金口河智慧旅游体系……

天时,地利,人和。大自然赋于金口河许多的“唯一”,让世界翘首以盼;特有的地理位置,神秘的北纬30度,峨眉山姊妹山,小凉山腹地,彰显着她诱人的魔力;民族风情和人文积淀,全区举力扶贫攻坚, “一跃千年”的动人故事,把中国梦、大山梦变成了现实。

金口河人民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打赢了脱贫攻坚的硬仗,建起了一个人民富裕、游人向往的人间仙境,一个宜居、宜养、宜业、宜游的世外桃园,一个不可不去,去了不想走的醉氧圣地!

美丽的金口河,带给您无限的欢乐,留给您最美的记忆!

初冬的大瓦山湿地公园日出(辜顺刚 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