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境及实践路径
——基于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视角的思考
□ 邓军
一、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逻辑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国内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很多结构性矛盾,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及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中央已经明确,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 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瞄准贫困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施“社会政策托底”的必然要求。在要素资源短缺、财政扶贫资金独撑、产业扶贫难以大规模动作的贫困地区,金融在精准扶贫“五个一批”战略中大有可为的同时也有不得不为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金融供给无论是在支农体系还是在金融服务产品两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脱贫奔康的要求,金融供需错位的问题严重影响扶贫效应。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以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可以在减贫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
二、贫困地区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
(一)金融的供给能力难以大幅提升。贫困地区金融供给至少应当包括金融供给主体和金融供给服务两个方面,在贫困地区,无论是金融供给主体还是供给服务都呈现单一、弱质、传统陈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金融供给体系缺乏竞争、供给体系高度垄断化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了县以下农村地区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证券行业发展缓慢,保险行业服务精准扶贫半径短、品种少。二是金融供给主体经营高度同质化,缺乏多样化、多层次的供给体系,在边远山区形成金融服务“真空”地带,同时导致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并存,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最近几年,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农信社都以商业化为发展目标,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撤并农村网点。三是金融新业态发展滞后。服务小微、三农的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少;基于抗风险能力的考虑,贫困地区的政府及监管机构对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的批准设立持审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多层次金融供给体系的构建。
(二)金融的供给成本难以有效降低。在贫困地区,金融供给成本难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金融机构利率管理能力不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缺乏系统的应对及管理方案,使得金融的供给成本不断上扬。另一方面,根据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农业的高风险性以及扶贫金融项目抵质押担保措施的缺乏,一定程度上推升融资成本。随着支农金融供给主体农信社的商业化改革加快,若不能从根本上丰富金融服务主体增加市场竞争,贫困地区的金融供给成本难以有效降低。
(三)金融的风险桎梏难以短期突困。一是农村资产流转及处置存在制度障碍。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农村产权抵押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抵押存在实质障碍,加之农村产权抵押的相关配套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市场机制、风险配套机制、农业保险机制等还不健全,使得农村产权要素难以自由流转。二是缺乏风险分担补偿基金缓释金融支农风险。现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本不充足,内部缺乏系统的、科学的项目风险控制与评价制度。部分地方财政困难,已经建立的风险补偿基金不能正常运行,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基金代偿程序不明确等问题长期存在。三是经济下行期,不断爆发的金融风险,使得金融机构不断收紧贷款权限,提高贷款标准,调整贷款投向。
此外金融政策无差别现状难以快速破解。也是改革难点之一。
三、贫困地区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多层次的金融配给市场,增强金融供给能力。在贫困地区着力构建合理的分层次的以正规金融为主体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合作性金融以及新型金融业态协同合作的金融供给体系,从丰富市场供给主体的角度增强金融供给能力。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支持、鼓励和引导形式多样的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满足小微企业及三农的融资需求。在完善现有信贷供给市场、增强市场竞争性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保险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大病保险的扶贫作用,提高大病保险覆盖率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有效途径。在发展期货市场方面,政府应完善有关奖励支持政策,提高农业期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应,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期货交易,规避市场风险。
(二)构建多手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一是产业政策上支持脱贫攻坚。进一步落实好中央“产业扶贫”脱贫一批的要求,优化贫困产业布局和规划,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议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或规划,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以优势资源助力区域发展,布点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低碳、绿色环保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健康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支持水利、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资源的配置提供产业支撑。二是货币政策上激励金融资源流入。进一步加大再贷款、再贴现、PSL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推动扶贫金融债发行,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优化配置。调整差额准备金政策,对纳入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金融机构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建立和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撬动作用。财政政策上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年提高中央、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的规模,并结合产业政策整合财政资源发挥合力,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贫困地区。
(三)构建多维度的金融创新产品体系,实现要素保障精准。创新更多的更适合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切实提高金融要素提供保障的精准性。一是引入创新理念,要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内外部资源,利用互联网快捷的信息共享优势,整合贫困地区的绿色、特色资源,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租赁、信托、担保等各类金融主体就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达成合作。二是以业务创新为核心,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通过加快资产业务、负债产品以及交易业务等金融创新来不断适应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特别要做好贫困地区支付方式的创新,大力推广移动互联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新型支付业务,多渠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的融资、支付结算服务。三是加强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开展以农机具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蔬菜大棚抵押、林权抵押、生物资产抵押等不同抵押担保模式的金融产品。四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好的创新金融服务,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培养其能够按照合意的价格向金融市场出售自己金融资源的能力。
除以上三个方面外,还可以:
(四)构建多样化的供给成本控制机制,促进融资成本。
(五)构建多元化的扶贫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增强资源配置动力。
(六)构建多方位的金融生态环境,保障金融扶贫可持续。
金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为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充分的要素保障。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金融是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的关键行业,只要我们对这些改革的难点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合理的对策,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一定会做出非凡的业绩。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成都新华支行)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