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利水电七局:创新驱动浇筑“世界精品”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萍 文/图
七局承建的锦屏左岸边坡
成都从北往南,解放路第二个路口,直耸入蓝天的明珠国际酒店大楼,灰砖蓝窗中透着深沉坚韧的力量——这里就是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总部。
自1965年成立,进深山、入湖海,筑大坝、修电站,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大小水系,七局人以创新为“凿山斧”,浇筑下了一座座丰碑。
数据镌刻下七局人砥砺前行的足迹:
1978年,营业收入3413万元;
2010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增长的不只是营业收入。
从最初单一的水电建设扩展到非传统业务领域,构建起向原有产业上下游延伸、向中高端跨越的一体化产业链条,逐渐形成拥有三大主业和六大业务板块的集团化布局;
从最初的大渡河流域向全国及海外拓展,承建工程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在苏丹、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承建30多项国际工程;
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3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4项国际里程碑工程奖、1项国际大坝委员会科技创新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收入囊中。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七局对“创新引领,科技强企”理念一以贯之的执着。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七局用半个世纪的历程,对此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变革 科技先行赢市场
1992年,是七局“生命历程”的第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七局承建的国家包分配的最后一个项目铜街子电站即将竣工,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七局从原来“饭来张口”的项目计划分配时代走进自己“抢饭吃”的市场经济时代。
变被动为主动,滚滚市场大潮中,七局凭什么弄潮?
“依靠正在修建的铜街子电站,七局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七局相关负责人说,公司是最早改革的一批企业之一,在铜街子电站建设期间就已谋划转型,接受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
但是,要想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分一杯羹,必须要有过硬的本事,七局用“改革创新”锻造“金饭碗”。
“1995年,七局承建三峡水电站,经过科技攻关打造的高程98.7拌和系统被称为三峡工程的‘科技花’。”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拌和系统主要是搅拌混凝土,在普通人眼中,混凝土只是碎石、水泥的简单组合,似乎与科技无关。“但是,只有生产出7℃的低温混凝土才能保证三峡大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该负责人说,如何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成为科技攻关的重点内容,七局人不畏高温环境,创新应用温控两次风冷骨料新技术,最终使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降为6.8℃,达到7℃以下的技术要求,生产的混凝土出厂合格率达到100%,创造了国内可生产7℃低温混凝土的纪录,为长江三峡筑起了铁壁铜墙,让高程98.7拌和系统完整地矗立在长江大桥左岸。
不止是三峡水电站,七局坚持科技攻坚,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01年,承建世界第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龙滩水电站,创造了碾压混凝土大坝主体工程日浇筑20780立方米、月浇筑31.6万立方米的世界新纪录,“200米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关键技术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承建世界第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成功攻克世界最高超300米高拱坝、最大规模的高边坡、最大规模的拱坝基础处理等世界级施工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和行业第一。
2015年,以EPC模式承建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项目——杨房沟水电站,打破传统“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模式,率先在国内水电工程行业实践“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建设管理模式。
……
从三峡到锦屏,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地质条件,七局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凿山斧”,攻克一个个施工难题,创造一个个新纪录,铸就一个个精品工程,彻底打响水电七局的品牌。
“因水而生,为电而兴”,这是七局最真实的写照。50年间,七局始终站在改革发展与技术创新最前沿,依托世界级重大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七局以科技攻关创造经济效益约16.7亿元。
承建世界第一高拱坝、世界最大地下厂房、世界第二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世界第一长坝……今天,七局已站上国内水电行业龙头地位,被誉为“中国坝主”。
进取 转身开拓“大土木”
“进入新世纪后,水电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状态。”七局相关负责人说。
雄关漫道从头越。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七局的选择是——转型大土木。
2003年,在同行还在紧盯水电市场的时候,七局人以敏锐的市场眼光,超前规划,依靠水利水电建筑传统优势,投身大土木建设,以铁路、地铁、水环境治理、市政工程为突破口,开启变革之路。
2012年,七局中标深圳地铁7号线,吹响了七局全面进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号角。2017年,该项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七局精品工程再下一城。
2014年,七局承建成都地铁4号线西延线土建工程,工程要穿越温江城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网密布,施工难度极大。七局通过抓好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环节,最终高效高质量完成项目,为七局赢得非水电市场的认可。
依靠科技攻关全面进入大土木行业,全速运转科技创新引擎,七局从一个非水电行业的“门外汉”,跻身多种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梯队。
目前,七局基础设施业务遍布全国,涵盖铁路、地铁、公路与桥梁、市政工程等,承建了京沪高铁、京张铁路、深圳地铁、成都地铁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工程项目,已建成和在建项目总量超过30多个,建成铁路总里程超过500公里、公路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
“今天的七局不只有水电业务。”该负责人说,七局的业务版图由单一型扩展为复合型,逐渐形成拥有建筑业、投资业和制造业三大主业,国内水利电力、国内基础设施、国际业务、制造业务、投资业务和房建业务六大业务板块的集团化布局,一条“大土木”复合多元化发展的新路线图正在七局脚下铺陈。
图强 “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
随着国内水电行业逐渐进入“后水电时代”,七局的转型不只是开拓国内“大土木”市场,“走出去”成其最新目标,即抢占国际市场。
早在1995年,七局就独担叙利亚迪什林水电站全部金属结构制造安装与机电设备安装。进入新世纪,七局扬帆再起航,相继中标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苏丹等国家的大型水电及非水电工程。
2003年,承建世界上最长的大坝——苏丹麦洛维大坝;承建205米高的世界第二高面板堆石坝——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
“针对巴贡水电站的特殊性,七局突破重重技术壁垒,革新技术手段,应用发展了混凝土挤压墙技术,提升了面板堆石坝固坡、护坡技术的整体水平;建立的‘高面板堆石坝石料开采与填筑调度模型’,减少了1000余万立方米的料场开挖量,经济效益显著。”该负责人表示,10多项国家推广的新技术在此应用,彰显的不仅是七局科技创新的结晶,更是中国大坝界多年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的结晶。
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荣获我国首个海外工程金质奖、堆石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苏丹麦洛维大坝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当前,国际业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板块。”该负责人说,经过多年发展,七局业务范围已经涵盖了世界30多个国家,年度营销额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元,形成了以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亚太区域市场、以巴基斯坦为中心的南亚区域市场、以马其顿为中心的东欧区域市场三大区域市场。
“今天,水电七局以‘国际优先’发展为核心定位。”该负责人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推动国际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成为企业未来规模利润的重要增长极。
从昔日四川群山脚下的铜街子走向国际大舞台,从单一型“中国坝主”到复合型“大土木”,七局始终走在转型变革的最前沿,以科技创新铸就世界精品,在新时代稳步前行。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