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cjjrb/other/5adc9656717ed.jpg)
![](http://epaper.file.routeryun.com/other/other/5a95139e1dfce.png)
关于天府新区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 曾渤然
2011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天府新区便成为成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2014年10月2日,四川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为中国第十一个国家级新区。但由于新区建设背景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异,传统国内外城市发展路径可能难以完全套用,亟待将国际先进理念与中国特色有机结合,为天府新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天府新区的设立与以往新区设立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浦东新区为例,首先,时代特征区别十分明显。浦东新区设立于我国扩大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而天府新区设立于我国经济位居世界第二、贸易量第一,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增速放缓的经济新常态阶段。其次,技术环境及基础不同。浦东新区的技术基础大致上始于“引进—模仿—非原创性创新”的阶段。而天府新区正处于拥有不断激增的原创性创新,国内高新科技、互联网技术革命阶段。因此,过去新区的发展模式直接照搬到天府新区是不可取的,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及特点,形成独特的创新型发展理念与模式。
历史上如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曾进行过新城的建设,其目的大致可总结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解决城市人口过多及形成新的增长极等等。这些发达国家宝贵的成功经验,可供今后天府新区发展借鉴。通过分析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
第一,发展建设初期一定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第二,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优惠政策及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新区经济活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的作用也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新区的市场活力,带来持久的发展。第三,制度及法律法规不断创新是新区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新区的发展需要对接国际标准,因此其制度和法律法规也应该不断结合发展所需进行一定的创新,以协调新区内各主体的需求,促进新区内最大程度上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第四,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科研院所或知名高校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是新区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综上所述,为确保天府新区顺利实现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和战略目标,结合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天府新区自身独特性,提出以下六点思考:第一,天府新区应该构建具有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新产业体系。天府新区未来可考虑以“科技+文化+金融”为导向,注重如下产业:(1)高端技术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2)以天府特色、文化为主的高端服务业,如文化、医疗、金融、港口物流、旅游、会展、环保等;(3)传统重点产业,如能源、材料等。第二,精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天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推出、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建设等方面。第三,发挥增长极作用。天府新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发挥好西南片区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周边经济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反馈循环。第四,天府新区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与重庆的竞合关系,形成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经济效益。第五,重视科研院所和高校发展。天府新区发展需注重对有助于新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等产生直接效果的科研投入。第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创新。制度是经济是否具有效率的关键,天府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创新是可行且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德国不来梅高等专业学院)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