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3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非遗
2017年03月27日

蜀绣女红

 □ 叔向 文/图

 作为蜀绣的代表人物之一,杨德全与刺绣为伴四十多年。蜀绣中手艺好而全面的蜀绣绣工是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人物都能绣,杨德全便是如此;作为老练的绣工,她会把自己的独特想法告诉设计师,对绣稿作相应修改。合作多年后,设计师才可能为绣工量身定做。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刺绣大师,杨德全说了一个词:“技艺提炼。”即除了技法,还需要长期的素养、积累、修炼,否则就只有绣单一的题材,或只善绣某类绣品,如绣花卉、虫鱼可以,但绣人物不行。“绣工太年轻了绣不出高水平。手巧,感觉灵敏,但缺乏‘技艺提炼’也不行。”她说,“绣的东西多,变化大,技法就会丰富起来。”

 复杂的刺绣工序

 在成都皇汉绣庄,杨德全让我先看蜀绣工序的上料。完整的刺绣工序是:下料、上料、勾描、上绷子、分线、刺绣、装裱。下料是根据所接的订单或所绣内容、绣品尺寸等选择质地、大小合适的绣料。蜀绣一般以尼龙纱、真丝缎面、交织的真丝、人造丝(即仿真丝)作面料。选择勾描粉本,先要审稿,看其适不适合刺绣,或选用什么面料。杨德全说蜀绣设计师不但要画出块面构成形状,还要画出景物或物体的色彩明暗、层次出来,画稿一定要便于刺绣;而画家则只管线条造型、色彩表现力,用笔或简或繁只考虑视觉效果,不会考虑刺绣因素。

 上料是根据所绣题材形式分配合适的面料并上绷架准备勾描。有一个人绣的小幅面绣品,有几人绣的大幅面绣品。我到设计室时,看到选好的画作摹本已铺在案子上,绣料已绷伸重叠在摹本上面,摹本线条画显现在薄而透的尼龙纱上,设计人员随即开始用白色中性笔在尼龙纱上勾描图稿。双面绣只勾描一面,但若是双面异形绣,就要两面勾描,正面用白色描,反面用淡黄色描;单面绣的真丝软缎或仿真丝面料的勾描是把图画摹本放到灯箱上,再把绣料放到摹本上勾描。

 勾描完的绣料要重上刺绣的绷架,即把绣料绷紧在木架上,使其平整不皱缩而利于刺绣。上绷架的是《芙蓉鲤鱼图》。绷架是两根圆木棍和两片木条搭成的,即把木条穿进木棍两头的铆孔。先要把绣料两头嵌压进圆木棍中间的槽子里,然后裹几圈,穿木条于圆棍头上的铆孔中,绷紧固定,中间只留出刺绣的约一尺五幅面;接着用布带或细绳把绣料两边边缘上穿的线拉到木条上,使整个绣料面绷伸展,没有一丝褶皱。上绷架的绣料会随着绣面的完成部分而不断调整绷架,直到全部展开绣完。

 杨德全刺绣给我看的是《荷花鲤鱼》。她坐到绷架前,除了针、丝线放在绣面上,绷架上横起搁一块包了绸布的木条用以刺绣时托垫臂膀;还在绣面两边绷伸的绳带上,一头压了本画册,一头找了块有绣花的丝绸搭着,看起很清爽。这是她的习惯,乐意营造刺绣美感氛围。

 她把一束丝线捋了一下,这些丝线是深浅不同的绿,最后很顺溜地放在绣面上。她说根据图案准备好各种颜色的蚕丝线并在刺绣前分剖成粗细几丝,叫做分线,行话也叫剖线。分成多少丝缕是按刺绣的需要。常规绣四五丝,动物打底六丝,飞毛二丝,高档的绣品或复杂部位的飞针甚至仅一丝。

 熟练的针法绣色

 蜀绣针法有138种,这是一个高技术长期积累丰富的针法体系,但常用的不过数种。这是根据蜀绣代表性题材来说的。杨德全举例说,绣熊猫、芙蓉鲤鱼或绣一般人物,通常就用施毛针、平晕针、滚针、铺针、衣锦纹针等;绣大片的叶子、树干、房瓦或房柱、人脸皮肤等用晕针。晕针有二针长三针短或二针短三针长或全三针之分,一般称二三针,鲤鱼鱼鳞片就用二三针;人物衣饰或装饰性图案适合用衣锦纹针,铺底搭架也常用衣锦纹针;滚针绣动物的眼睛。另外,乱针交叉针用来绣背景。各种针法的运用不是单一的,根据所绣题材而有变化和创新,即便最常用的针法,也有运用得好与不好的差别。

 蜀绣的颜色是一层层绣上去的,先绣浅色打底,后逐步绣出色彩层次及明暗对比,具体而微的颜色差异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杨德全说:“一个颜色通常八个色阶(即一个色的八个渐变梯次),而我们绣品的丝线却要求印染出十二个色阶,这样在色彩明度,即明暗变化上更加细腻逼真。一般‘飞’针就是调和颜色,使色彩过度真实自然,通常是一二个色阶甚至三个色阶的调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靠飞针,如一个人物的鼻子要显棱,一般人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在绣品上就是暗影突出高光,绣时解决鼻夹的暗部;具体飞时,一丝都不到的线就出了效果。人脸的立体感,五官的生动表现靠‘飞’,但飞得好,靠技术,因为有的地方用线不到一丝,针脚又短,要挑了重绣都难。技术不好,针线上去搁不平,效果就很差。”

 细看针脚,一片叶子或一个花瓣,针线是一顺地展开,并非横竖交叉,这就是蜀绣平齐光亮的原因;不同颜色的针线密度随颜色由浅入深地层层递进,薄处透亮,厚处立体,强烈地呈现出物体的生动变化;各片叶子、花瓣的方向是从中心往外呈弧形、圆形的图案,于是用针就必须跟着花瓣、叶子的方向车着绣出环转的效果;当绣的是一个圆形图案时,一针包边,跟着方向边车边拧地往中心绣,这就是蜀绣针法“车拧”的特点。这个拧就是用针旋转地绣,针脚长短有变化,如一般针法是三四毫米,车拧时,是二三毫米,甚至仅一毫米的针脚,看起来圆形从边缘到中心十分自然的收缩而针脚并不乱,极具表现力。

 双面绣是只绣单面,即上面下针和从下面再把针刺绣上来便完成了双面绣。但怎么保证眼睛看不见下面而回针上来,刺绣的效果和上面一致呢?杨德全说,你看不到我绷子下面的手,有一个带线的动作,上下配合,丝线不打绞;还有,针刺时不能斜,不能绊线(即横起),针在下面也是顺着上面刺绣的走势运行,但要技术熟练感觉到位才成。不过,做完后,一定要翻过来看绣品下面,检查个别地方绣漏了,再补补针;不对的地方要修改,这是完善绣品必需的过程。

 绣完了,杨德全审视绣面,说:“还可以。我们也有自己都不满意的时候,找不到感觉的时候。一个绣工怎么绣出一幅绣品,其他绣工不一定真晓得细节。像我现在补绣别人的绣品,完了一看,针脚没绣泡(pao土话,即松软鼓起),和原绣针脚一样,色彩层次更好,看不出增添的地方,我当然就满意。”

 杨德全说所有蜀绣装裱的框架都是红木做的,作摆件、壁挂,或作大的堂屏,连同蜀绣构成欣赏收藏的整体。她正考虑蜀绣的装裱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展示环境或室内的装饰风格而改变装裱的形式,如装成方形或椭圆形甚至扇面形。

 四十多年的专业传承

 “我很爱刺绣,刺绣让人安静,忘记周围繁杂的事。”年过花甲的杨德全对我说。思考绣什么东西,沉浸在创作状态中的情景,同单纯靠此为业是不一样的。在皇汉绣庄的陈列室里,她跟我聊起学艺并从事蜀绣工艺的经历。

 1972年初中毕业后,杨德全去街道办事处做了两年的手工艺。最开初喜欢刺绣是一个姓张的邻居引起的,这个邻居爱做刺绣,有时就叫她帮忙,并说她的手巧。当时爱用彩色棉线。那时文庙街有家棉布厂,她常去那里捡织机剪下来的线头子,拿回来做刺绣,把什么燕子、玫瑰花等绣在枕头上,还爱挑钩钩针,训练手的灵巧。所以后来1975年成都工艺美术厂第一次招工,办事处有几百人去报考,只招了三人,一个是漆器,一个是竹帘画,一个是蜀绣,她就是其中之一,进了蜀绣厂。

 她进厂当学工三年,开始就绣被面。当时并没有定哪个师傅教,给李玉良(音)师傅当助手绣了两年。如师傅绣水草鱼,她就帮着绣水草。师傅不时指点,如线的粗细要分得开,要怎么绣才好看。1980年代之前蜀绣题材主要是水草鱼,她就是在绣水草或绣字的过程中看师傅的绣品来琢磨师傅针法的运用。那时是一门心思在刺绣上,从早上六点要绣到晚上十点。绣出来了,仰视绷子,换角度看绣出的块面、细部,看像不像,看针线的效果是不是很好。

 两年以后她跟彭永新师傅学。“当时,著名仕女画家赵蕴玉给蜀绣厂提供了《品箫图》《簪花图》画稿让我们绣。师傅不让我们给人物开相,就是脸不让你绣,其他部分可以让你绣。”杨德全说,“当时还有个师傅叫黄淑君,绣技也高,她一个人要供养七个娃娃,还有她丈夫和婆婆,我很佩服她的能干。黄孃鼓励我绣人物的脸。后来师傅也默认了。”

 “师傅的确有绣脸的绝技(绣脸是先绣皮肤,然后才是五官),譬如绣眉毛,师傅说眉毛有深有浅,如果把墨线分成四个颜色层次,光绣眉毛就有四个步骤:分三段绣,先从眉毛中段绣起,用中间色;然后,用第二层颜色把眉毛从头到尾绣一遍;第三,用第三层颜色绣眉毛头尾两段,与中间段相连贯穿;最后,用第一层颜色(即浅色)把整个眉毛绣一道。开始用针稀,逐渐密集起来。这样绣出的眉毛就不是单调的死黑。”这个技巧,杨德全说也是以前绣线条绣摸索出来的。

 在1980年代之前,蜀绣主要是线条绣,均为墨色,如赵蕴玉的《品箫图》《簪花图》等都是线条绣,那时也绣堂屏、斗方、福字,虽是墨色,但也有浅深浓淡,有像传统书法那样的沙笔,墨线中有点点空白,一样地有黑白灰的变化。1980年代《芙蓉鲤鱼》绣出后,蜀绣题材开始丰富,杨德全在毛承武、王玉亭老师傅的带领下学习针法。

 “老师傅不断推翻原来的绣法,思考更妙的用针设色。如怎么绣能让鱼甲活起来,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杨德全说,“那时厂里喊你绣的东西多,是信任你,也有更多练技术的机会。因绣品完成得好,我还拿过20元奖金,当年的张主任(就是我们的厂长)对我说,可以买毛料了。毛料是羊毛织的面料,是最好的衣料,可见待遇之高!”

 “1970年代时,吴凡画了一幅画,画名记不到,内容是周恩来在重庆卖报纸,后来我们绣了。1978年在北京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厂里派我去。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令我大开眼界,看了苏绣、湘绣,看到了刺绣题材的多样性……那时蜀绣厂按订单生产,1978年广交会订得最多的是水草鱼的刺绣。因为完成得好,厂里奖励肉票,还请我们吃肉。”

 “1980年要换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装饰挂件,画家郭汝愚提出的内容是大渡河、金丝猴,后定的是芙蓉鲤鱼,是由我和师傅绣的小样。绣小样时我已怀起娃娃,1979年绣大样时,娃娃已出生,张玉先主任没让我做。因为《芙蓉鲤鱼》绣幅大,光一面的绣工就要八个。人多,在绷子上用针,大幅面料难免抖动,黄菊芬师傅因此绣得慢,于是她向厂里力荐我去绣,说杨德全绣得快,手艺好。这是我参与完成的最大幅的蜀绣工艺品。绣过《芙蓉鲤鱼》双面绣后,我的第一幅双面异色绣是《蝶趣》,其后才绣《古瓶樱花》(一面是青铜花纹,一面是朱砂红)。当时我的刺绣技艺提高很快,心思只在多做作品上,1998年还帮同事绣了《火把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正是蜀绣最辉煌的时期。”

 杨德全说手艺好而全面的蜀绣绣工是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人物都能绣。她从办公室拿出一个约三尺长、一尺五宽的绷子,上面绷的暗绿尼龙纱上已经绣成的图案一面是金丝猴,一面是牡丹花,这是双面异形绣,她说已绣了几个月。如今蜀绣题材常见的是芙蓉鲤鱼和大熊猫。她绣“金丝猴”“牡丹花”,既是喜好,也是考量技术。不过她说也喜欢山水,喜欢那种意象性强的题材,如绣张大千的山水,绣梵高的瓶花,绣俄罗斯的油画作品,绣景象朦胧、意味深远的作品。后来,扮演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角色的陈晓旭病逝,杨德全又萌生了想绣林黛玉的愿望。

 作为老练的绣工,她会把自己的独特想法告诉设计师,对绣稿作相应修改。合作多年后,设计师才能为绣工量身定做。崔虹就是同她合作多年的设计师,杨德全绣过的重要作品《火把节》《百蝶图》《珙桐花》《白鹇》等都是崔虹所设计,其中多半都是双面异色绣。另外,杨德全绣过的《猫狗图》《芙蓉鲤鱼》《古瓶樱花》则是画家郭汝愚的作品。杨德全不仅有高超的绣技,她还说了一个词:“技艺提炼”,即除了技法,还需要长期的素养、积累、修炼,否则就只有绣单一的题材,或只善绣某类绣品,如绣花卉、虫鱼可以,但绣人物不行。“绣工太年轻了绣不出高水平。手巧,感觉灵敏,但缺乏‘技艺提炼’也不行。”她说,“绣的东西多,变化大,技法就会丰富起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