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尔盖重走长征路 重拾红色记忆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廖俸 闫新宇 顾佳 /文 鲍安华/图
若尔盖草地是红军长征时期最艰苦、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段之一,这里也是红军长征三过草地,出川北上主要区域。
这里拥有28处红军长征历史遗址、遗迹。在这片土地上有班佑草地,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旧址、求吉寺西北局会址等革命遗址。而若尔盖的班佑寨也被誉为红军长征史上的“草地第一村”——它是红军走进草地后见到的第一个村寨。
初冬的若尔盖县更为洁净祥和,也更为宁静。这片辽阔起伏的大地,有纯自然的风光,也有浓郁的藏族风情。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有着无数优美的风光,像黄河九曲第一湾、神秘的花湖、嶂峦叠起、怪石嶙峋的纳摩大峡谷等等,让人留连忘返。
70多年过去了,当年在班佑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和红军战士驻扎过的柳树林旁,班佑小学鲜艳的红旗高高飘扬;当年用牛粪糊制的屋子已经被新修的砖瓦房所替代,高高的经幡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一路上,若尔盖县党史办主任蒋桂花与我们同行,在沿途,海拔2千余米的草地丛林间,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历史的红色记忆。
庄严肃穆的班佑烈士纪念碑
在通往班佑村路边,一座高18米、宽25米的纪念碑便耸立在此,遒劲的山风簌簌地刮着,远处的山头早已铺上了皑皑白雪。刻有“胜利曙光”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在天空下,向世人述说着70多年前那一幕幕悲壮的长征故事。
纪念碑由两部分组成,碑的左边是一幅大型人像群雕,红军战士们脚穿草鞋,手抱长枪,或坐、或躺、或搂、或抱、或背靠背、或肩挨肩在草地上。在群雕的中央高高耸立着纪念碑,上面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这是根据开国上将王平生前对700多名红军战士,在即将迎来长征胜利之前集体牺牲在班佑河边这一悲壮历史事件的深情描述为蓝本而创作的。
碑的右边,是一组四人群雕:指挥员左手握着望远镜,他的身后是3名红军战士,坚定的目光注视着胜利的前方;这个名为“胜利曙光”的雕塑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词,反映的正是红军战士不畏千难万险,以昂扬的斗志赢得长征胜利的感人画面。
这座纪念碑耗时4年,投资400万元建成,如今,已与巴西会议纪念馆线路紧密相连,成为带动周边藏族村落旅游发展的亮点工程,更成为了当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
求吉寺战役 打通红军北上通道
在通往求吉乡的途中,一路上有很多石碑,有的标注着那里曾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居所;一座石碑写着“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行军路线首次汇聚点”……一块块石碑在无声述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
事实确实如此。在求吉乡德翁村,有包座战役求吉寺战斗旧址。蒋桂花热情地带我们去看求吉寺战斗的旧址。由于战争,由于遭受过大火焚烧,求吉寺当年的繁盛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
据蒋桂花介绍,为了阻击红军,当时敌人在求吉寺安排精锐部队,而此前已在求吉寺后山修筑了环形工事,地堡、暗堡连环相接,山顶环形工事中还有一条暗道直通山下的寺庙。寺庙内囤积大量的粮食,敌人企图借助坚厚牢固的寺庙墙壁,长期阻击红军。
久攻不下之时,红四军十师师长王友钧率领部下冲进寺院,硬是把敌人火力压了下去,其余战士迅速发动猛攻。可是,一粒子弹忽然击中王友钧的头部,当场牺牲,时年24岁。王友钧的牺牲更激起战士们的怒火,奔涌向前一举攻下求吉寺。
蒋桂花对包座战役满含深情,她说,求吉寺战斗的胜利意义非凡,这是包座战役的一个重要部分。经过此次战役,打通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巴西会议 决定红军前途关键会议
顺着县城往东走32公里就到巴西乡,历史上著名的巴西会议遗址就在这里的班佑寺。班佑寺是曾经的喇嘛教寺院,现在只仅存几截残墙,这片断壁残垣诉说着曾经一个历史上的关键会议召开在这里。
蒋桂花介绍说,毛尔盖会议后,中央率右路军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与北上,要求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在班佑寺内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经充分讨论仍坚持北上的正确路线,要求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迅速向中央靠拢北上。鉴于张国焘和陈昌浩的顽固立场和当时敌情形势,党中央决定率直属纵队先行北上,同时发布《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因此,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今天,巴西的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青山依旧,绿水依旧。曾经在这里,他们召开了一个决定前途命运的秘密会议。
红军的长征,面对的又何止是雪山草地、万水千山、自然环境的恶劣?还要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面对少数民族的误解,面对复杂的党内斗争……“红军不怕远征难”,而这些岂止是一个“难”字可以概括?
“长征的生活,我们可以不再重复;长征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这是前人为我们后人留下的无价财富。”蒋桂花饱含深情地说,“希望有更多的后来人经常到这里走走,了解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把革命精神世代不断地传承下去!”
人物特写
“要对国家多做贡献”
红军后裔徐长友讲述父亲留给他的教导
一场雪后,记者一行顺着若尔盖县求吉乡巴西河旁的省道一路向东走,平坦的柏油路已很难寻觅当年红军行进和战斗的痕迹,唯有沿途松峦叠嶂的群山和丛林深处不时传出鸟鸣,让人联想起红军当年穿越此处时的艰辛……
在一个三岔路口的斜坡上,就是甲基村村委会。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当地一位红军后裔徐长友。在一幅毛主席像前,脸色黝黑、头戴毡帽、65岁的徐长友端坐在暖炉前,用带着浓郁藏区口音的汉语,向记者问好,开始讲起了他已去世10多年的父母的革命历史和对他的教导。
父母亲都是红军
“第一次听说父母是红军是我初中入团的时候。”徐长友望着面前的炉火对记者说,那时“文革”刚开始,学校要查家庭出身,他才知道父母都是红军。
他告诉记者,父亲徐国富曾是红四方面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二营五连的一名勤务兵。在第三次过若尔盖大草地时,因为伤口发炎掉了队,流落此地。在经历了被俘、逃跑的传奇经历后,父亲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当地藏族同胞的救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几年后,巧遇母亲向金兰成了家。
“父母是在做零工时认识的,在1943年组建了家庭,并迁到了求吉乡甲基村居住。”徐长友喝了口茶接着说,他们结婚后,生下了9个孩子,但那时候生活太艰辛了,有7个都夭折了,只有他和弟弟活了下来。
“父亲很少给我们讲那段经历。我都是因为他在县上作报告和接受采访时说出来后才知道的,”据徐国富回忆,解放后,他们一家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但直到父母去世,他眼中的父母依旧保持了多年不变的简朴生活:每顿只吃米饭或者糌粑加上些咸菜,穿了多年的衣服打满了补丁,这一切都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习惯。
“我母亲总说,她是因为家里穷才参加红军的,后来她才真正感觉到红军是帮助穷人的队伍,所以一辈子都以曾是一名红军战士为荣。”徐长友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他至今还记得,母亲在去世前,已经严重昏迷,但她口中始终念叨着一个词:“红军”。“那是她几十年没说汉语的情况下,至死都没有忘记的一个词。”
多为别人着想
对于现在的生活,徐长友显然很满意,他的一儿一女都已经踏上工作岗位。自己已从甲基村小学教师的岗位退了下来,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还有县里发放的红军后代补助。
徐长友认为,父母红军的身份,以及他们对自己“要对国家多做贡献”的教诲,影响了他一辈子。
临别前,许长友带记者来到了他的住处,那是一户崭新的由四间平房组成的藏家小院落,红色铁门的门楣上镌刻的“红军后裔”四个大字格外显眼,上面还插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去年国家补贴给我们的大房子,我们自己只出了几万元钱。”徐长友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幸福笑容。
今日风采
文化强县
擎起若尔盖红色之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顾佳 /文 鲍安华/图
如今的若尔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尔盖县委、县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托自身自然资源和厚重革命历史优势,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依托大九寨、突出红色与民俗文化、发展大旅游,带动若尔盖大发展。
建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
多年来,“天边若尔盖”是自驾游的天堂,是旅游爱好者的梦幻之旅。如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惠及民生,成为历届若尔盖党政执政之道和为民之要。
未来五年,该县将逐步建成黄河大草原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安多藏族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长征历史文化体验旅游最佳目的地,最终形成“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到2015年,旅游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将达到40%以上,这对于若尔盖来说是跨越、是追赶,将成就若尔盖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若尔盖县制定了“12345”的旅游发展路径。即:打造黄河大草原旅游最佳目的地;建成中国高原自驾游帐篷营地最佳体验区、中国高原定向拓展训练最佳体验区两个体验区;打响中国黑颈鹤之乡、中国河曲马产地、中国梅花鹿基地三张动物名片;形成最美湿地文化、安多风情文化、红色草原文化、神秘宗教文化四项文化品牌;升级东出巴西红色情、南眺黄河第一湾、西游纳摩神居峡、北行降扎沐温泉、中赏花湖麦朵措五大特色景区。届时将完美诠释“风情旖旎大草原,中国最美大湿地”。
该县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具有深厚藏文化底蕴和代表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创新力度,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牧民收入。加大对唐卡画、中药材、绿色食品、牦牛肉、奶制品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目前,若尔盖牦牛肉、绵羊肉已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和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围绕藏文化、红色文化、马背文化、湿地文化等主题,重点开发工艺品、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系列旅游商品,着力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商品生产基础和销售网络。到2015年,建成唐克、花湖、西部旅游牧场3个旅游购物中心,县城步行街、西部旅游牧场2条旅游商品购物街。
打造“川西北与甘陕红色旅游走廊”
若尔盖除了独特的高原、草原风光,以及丰富的藏族文化、宗教文化资源外,更以红军长征的红色文化而闻名于世,红色文化资源遍及县内6个乡,全县红色旅游景点有20余处。
2005年,巴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国家启动的100个经典景区项目,若尔盖县开始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宣传和规划,并制定出了《若尔盖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在今年建党90周年之际,还策划了多起体现“大草原”、“大湿地”特色的若尔盖红色旅游主题活动。
为了缅怀先辈,牢记长征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2010年国家投资2190万元新建了巴西会议纪念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对红军过草地第一村班佑、周恩来旧居、阿西牙弄紧急会议会址等红色景点进行了维修和立碑。巴西会议会址被评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在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除了传统的红色诗歌朗诵、歌唱比赛外,还组织各中小学和党员干部到革命历史遗迹、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重温党的誓词、举行重走长征路等活动。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挖掘青少年喜欢的红色文化元素,创造新的红色文化精品,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
“今后将充分利用我县红色旅游景区与红原、松潘、迭部等红色景区相连的特点,沿红军长征路线打造川西北与甘陕红色旅游走廊。”若尔盖县委书记邓真言佩说。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