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3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地理
2018年03月26日

宝兴:永寿寺和菩萨节

□ 胡雪蓉/文  高华康/图

“牟喃慈噌穆”节(菩萨节)上抬菩萨

菩萨节上背经书的硗碛藏族同胞

永寿寺(曲科绕杰林)全景

人们说,不到宝兴等于没到雅安,而不到硗碛就等于没来宝兴。到宝兴必到硗碛藏族乡,才可以说不虚此一游。出宝兴县城过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翻锅巴岩,峰回路转,便可见硗碛藏家山寨。来到藏家作客可一边品尝酥油茶,一边聆听人们讲述硗碛古朴的民风、神秘的传说。

位于硗碛乡中心地带的龙神岗,绿树茂密,黄瓦白墙的曲科绕杰林(永寿寺)掩映其间,它是宝兴硗碛藏族乡唯一的一座寺院,硗碛人习惯称它“永寿寺”或“经堂”。硗碛藏族有大闹正月的习俗,其中最热闹又最富诗意的是正月初九的“上九节”和正月十七的“菩萨节”。菩萨节期间,永寿寺的喇嘛们一大早就会在院内诵经,桌上点燃12盏酥油糌粑做成的油灯,大喇嘛手持法器坐在桌前领诵经文。赶来抬菩萨、背经书的当地藏族群众,在白塔前焚香祈祷。各地赶来的藏、汉村民,也纷纷前往寺中祈福。

节日里硗碛街上锣鼓喧天,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手拉手,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成圈,跳起欢乐的锅庄舞。藏乡座座山寨张灯结彩,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龙灯、牛灯和狮子灯的游行队伍中,穿着色彩缤纷的藏家服饰的人流就像绚丽的彩带在山路上飘扬。

曲科绕杰林:春日永寿寺

我曾多次来到永寿寺。从硗碛老街到永寿寺要半个小时左右。春天来了,冰雪消融。位于硗碛乡中心地带的龙神岗像一艘就要出港的巨轮,安静地停泊在硗碛湖边,岗上绿树茂密,黄瓦白墙的曲科绕杰林(永寿寺)掩映其间。过去这里没有水库,硗碛老场镇还在山脚河边,一街的房屋大多是石木结构的老式锅庄楼。

龙神岗三面环水,碧蓝幽深的硗碛湖像一位恬静的母亲张开怀抱,轻柔地拥抱着它。深绿色的湖水幽深安静地匍匐在龙神岗周围,湖面如镜,四周高山静立,阳光明亮刺眼,遥远的雪峰在天际和云朵嬉戏。湖面波澜不惊,安谧静雅,偶有清风拂过,微波轻漾,鱼鳞般的阳光在湖面跳跃。远远望去,仿若世外。

曲科绕杰林是宝兴硗碛藏族乡唯一的一座寺院,硗碛人更习惯称它“永寿寺”或“经堂”。通往寺院的路边有零星的藏居,房子都是新式锅庄楼,现在已少见传统的方形石木结构的老式锅庄楼了。外墙绘制着五彩艳丽的各种吉祥纹饰图案,雕梁画栋,宽敞漂亮。底楼也没有了老式的石头垒砌的关拦喂养畜牲的黑圈,三层或四层的楼房全是供人居住。喂养牲畜的圈单独修建在房屋旁边,人畜已分开居住。

走下公路往永寿寺,长长的甬道旁风牵着经幡呼呼作响,格桑花在风中摇曳,随风而来的凉意让人舒适清爽。每家屋前都有大小不等的院坝,水泥地面。院坝四周矮墙前开满鲜花:蔷薇、月季、大丽花、格桑花,开得肆意灿烂,不管不顾。寺院就在前方不远处。走向庙宇的历程似乎都是一次心的漫步,尘世的历练在慢慢沉静。

寺里安静得只有阳光的影子。院坝四周围廊前和院坝中央的花圃里开着一朵一朵的鲜花,望一眼屋顶,满眼春光流动。菩萨或佛应当都是爱花的,或是供奉的人们觉着花是世间最为美丽的物,虔诚的供奉自然该是世间最好最美的,无论是物质还是心意。

龙神岗上的信仰之地

春节前的一个安静的日子,我再次来到永寿寺。永寿寺在高处台阶上,十几级台阶下就是院坝,对面是喇嘛的住处,黄瓦红墙两层高的楼房背靠水库。两边长长的甬道通向经堂。春日暖阳下有一个老人站在经堂前的平台上。我穿过长长的走廊爬上台阶向他问好,他是看管寺院的杨树全老人,70多岁的他现在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他说这寺里的喇嘛都是硗碛本地人,各有家室。

老人推开经堂门带我进去。佛堂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宗喀巴大师铜质鎏金塑像,两边是他的弟子甲曹杰·达玛仁钦、克主杰·格雷倍桑等的塑像,墙壁上挂满了精美的唐卡。最引人瞩目的是进门左侧背左面右摆放的大喇嘛座椅。金黄色的座椅宽大雄势,金碧辉煌,左边有木梯可上座椅。椅上方华盖富丽堂皇,一旁的木柱上挂着大喇嘛的帽子,座椅对面各摆放有两个小一些的座椅,老人说是监督喇嘛坐的。两个座椅中间长条形木凳上放着一溜的蒲团供一般喇嘛念经用。旁边的木柱上还挂着一根竹条子,老人说如果谁念经不专心监督喇嘛就会用竹条警示。

老人带我去经堂旁的白塔处,他说每天早上都会在白塔内煨桑:把盐巴、茶叶、糌粑、柏树枝、白桦树皮、酥油、刮下来的金银屑混在一起烧,也要点香燃烛。汉族人拜佛烧三炷香,而他们每次要烧九炷香,12根蜡,烧完后就去转经筒。每天如此,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经堂室外围着屋子安放着108个经筒。老人说转经筒是信徒祈祷用的一种法器,形如小桶,中贯以轴,每个经筒内装满了纸质经卷,外表绘制各种图案。“难怪经筒会那么重!”我悄悄自语。转经筒时不能把手放在经筒腰部,经筒底部有两根呈十字的木条,用右手扶着经筒底部的木条从右往左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口诵六字真言。转的时候不能往回转,只能一个一个按顺序往前直到全部转完。

每转动一个经筒,就等于把经筒内的经文念诵了一遍。就像经堂四周那些印满密密麻麻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迎风而舞的五彩经幡,成串成串在大地与苍穹之间迎风飘荡,连地接天,被风吹动一次,就诵经一次。就这样不停地向神传达着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经筒或经幡就成为人与神链接的纽带,经筒或经幡所在就成了神性所在,人们的精神寄托所在。

每每走到庙宇或经幡飘动的地方,我的心里也自然生出一份庄重与虔诚。阳光很好,温暖明亮。转完经,我和老人坐在经堂前的平台上聊天,聆听老人随意地给我讲一些过往和传说。藏传佛教在硗碛民众信仰中占主导地位,硗碛乡仅有的这座寺院,就成了硗碛嘉绒藏族民众信仰的中心。

永寿寺最初建在硗碛老场镇乡政府驻地处,为黄教喇嘛庙。宣统三年(1911年)硗碛街上一场大火殃及寺院,信众筹资重建;1980年寺院经堂垮塌,1989年移建龙神岗,那是永寿寺规模最大的时候。

硗碛藏族同胞认为人和动植物都居住在山神的怀抱里,世间万物没有比山神大的,人们对山神充满敬畏。他们认为山神是无所不能的,对人有生杀大权。在硗碛每座山都有山神,硗碛人认为硗碛最大的山神亚希拉姆居住的卡尔贡阿山是硗碛风水最好的地方,是硗碛的中心地带,于是选择将唯一的一座经堂建在卡尔贡阿山伸入冲击平坝的龙神岗上。

上九节和菩萨节

藏家人有大闹正月的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七是集中活动阶段,从正月十八开始为分散拜年阶段。在整个正月,最热闹又最富诗意的是正月初九的“上九节”和正月十七的“菩萨节”。今年也不例外。

正月初九这天,硗碛藏乡座座山寨张灯结彩,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结队而行。龙灯、牛灯和狮子灯走在队伍前面,色彩缤纷的藏家服饰使人流变成绚丽的彩带,彩带过处,寨楼主人打开锅庄房,摆出好烟、好茶和糖果喜迎客人。时至中午,硗碛街上锣鼓喧天,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手拉手,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成圈,跳起欢乐的锅庄舞。

正月十七这天,我随着人流来到永寿寺,当天是硗碛除“上九节”之外又一盛大的民俗节日“牟喃慈噌穆”节(菩萨节)。永寿寺的喇嘛们一大早就会在院内诵经桌上点燃12盏酥油糌粑做成的油灯,大喇嘛手持法器坐在桌前领诵经文。赶来抬菩萨、背经书的当地藏族群众,在白塔前焚香祈祷。各地赶来的藏、汉村民也纷纷前往寺中祈福。

喇嘛们在菩萨面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吉祥哈达、五色丝线为前来祈福的人们围在胸前、戴在手腕上,护佑村民。藏家小伙子则在喇嘛的指挥和活佛的引领下,从永寿寺内抬出坐着菩萨的专制轿子,沿着长长的老街转一大圈。大家都争着抬菩萨,并以此为荣。抬菩萨的队伍由肩扛经书者开路,围绕永寿寺正殿绕三圈后,停放在寺庙广场中央,供信教群众朝拜。之后信教群众在寺庙广场内唱嘛呢、跳锅庄。

过去藏家有三子须送一子出家、五子送二子出家的习俗。出家后跟随喇嘛念诵经文,优秀者送至哲蚌寺继续深造,由寺院和家庭共担。学成归来后头戴僧帽,身披袈裟,尊称“喇嘛”,在寺院为僧人及信众讲经说法,很受藏族群众尊重。学经者一般沿途步行化缘,至少行走半年,方可抵达拉萨。因路途艰辛,经文繁难,学成返归者甚少。

现在也不再有三子送一子或五子送二子出家的习俗,无论高山还是河谷地带的孩子都能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学校有双语教师教孩子们藏语,还开有手工课教孩子们编织腰带、绣花、纺羊毛线等传统手工,请了非遗传承人专教孩子们硗碛多声部民歌……说到孩子们,老人的脸上有了温暖的笑。

硗碛修建的新场镇保留了嘉绒藏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又推陈出新,一个崭新的嘉绒特色小镇诞生在夹金山下。依偎着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紧邻清碧的硗碛湖,四周环绕着青山密林,一年四季蓝汪汪的天空辽阔无垠,清透干净的呼吸,美轮美奂的山水,吸引着远方的客人,甜蜜的蜂蜜酒、醇香的酥油茶、欢快的锅庄舞、独特的民风民俗,总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流连忘返。尝到甜头的硗碛人,正走在大力发展旅游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从永寿寺出来,阳光已经退到天际。经幡在风中呼呼作响,晚霞携手流云,蓝的天,白的云,绯红的霞,大地上浓郁的绿,听五色经幡轻吟。湖岸村寨炊烟袅袅,夕照在湖面跳跃,粼粼波光美奂美轮。四周静谧安宁,只有风过经幡的诵经声:    -嘛-呢-叭-咪-    ……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