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攻坚藏区深度贫困
甘孜羊肚菌成群众致富“新引擎”
近日,全省羊肚菌生产观摩培训暨产销对接会在甘孜州泸定县举行。当天,与会代表考察了泸定县团结村、塘坊村羊肚菌种植基地。
沐浴在高原三月的春光里,行走在大渡河沿岸的田间地头,一座座黑色遮光网覆盖的大棚下,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涌满整个菇棚,甘孜州1.2万亩羊肚菌丰收在望,预计今年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
优化区域布局
3年规模发展3万亩
近年来,通过四川省农科院与甘孜州“院州”合作机制,甘孜州把羊肚菌产业发展作为深化“院州”农业科技合作重要项目,努力做大做强羊肚菌产业,使其成为农牧民群众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通过6年试验和推广,甘孜州羊肚菌种植已初具规模,2016年全州推广种植3400亩,实现产值7140万左右。
“作为深度贫困地区,我们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农增收作为脱贫奔康的关键和重点来抓,去年,全州启动了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产业示范带建设,规划沿大渡河流域的康定、泸定、丹巴、海螺沟区域,3年建成3万亩羊肚菌产业基地,将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甘孜州委常委、农工委主任舒大春说。
截至去年底,甘孜州共培育羊肚菌种植大户132户,合作社65个,在康定、泸定、丹巴等9县种植羊肚菌面积达2.5万余亩,其中,去年种植1.2万余亩,预计今年鲜菌产量将突破1500吨,产值将实现1.5亿元以上。
强化科技支撑
深化“院州”科技合作
为提高群众种植技术,甘孜州建立了省州县乡村多级技术保障体系,根据羊肚菌生长特征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每年将组织上百场培训会;同时,省、州、县(市)的技术专家团队不定期深入羊肚菌种植户中现场指导,及时解决羊肚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全州羊肚菌栽培技术基本成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5年3月21日,康定市姑咱镇浸水村种植的“川羊肚菌1号”新品种鲜菌亩产达508公斤,创造了全国羊肚菌单产的新纪录。
今年3月22日,在康定市三合乡杨小波的羊肚菌种植基地,由国家、四川省菌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通过选点测产验收,鲜菌亩产达592.5公斤,再次刷新了全国羊肚菌单产的纪录。
同时,甘孜州农科所与省农科院土肥所紧密合作,重点开展野生羊肚菌分离、驯化、生态栽培技术等研究,共同筛选羊肚菌新品种5个,分离野生羊肚菌优良菌株7个,合作设备专利1项,集成标准化示范技术5项,为羊肚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我们将进一步依托‘院州’合作科研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加快菌种繁育体系建设,探索出适合高原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甘孜州农牧供销合作局局长罗永红告诉记者。
加快电商发展
叫响高原羊肚菌品牌
“近年来,羊肚菌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种植规模已达6万亩,四川也超过4万亩,在抓住机遇发展的同时也要防范风险,拓宽销售渠道,确保群众收入。”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高茂林在培训会上说。
其实,甘孜州在拓宽羊肚菌销售渠道方面早已付诸行动。鲜菇上市时,村民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渠道销售,还可以通过政府组织的电商企业集中采购,遇上市场价格波动,还可通过粗加工销售干菌,提升产品附加值。
目前,甘孜全州已建成冷藏、烘干等粗加工设施80座,日加工能力达30吨以上。
“羊肚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市场前景广阔,每年的产品都供不应求。随着产量的增加,今年我们在村上建立了易农社电商销售平台,将高原珍品端上百姓的餐桌。”泸定县羊肚菌协会负责人介绍说。
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品牌,才能有好的市场。近年来,以打造中国高原羊肚菌之乡为抓手,康定成功获得“高原羊肚菌之乡”称号,全州各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欧盟认证”、国家食品有机认证,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羊肚菌产品15个。
“发展优质羊肚菌,甘孜有区域优势,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甘孜要将羊肚菌作为攻坚藏区深度贫困的优势产业来抓,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富民。”省政府参事、省农业厅一级巡视员涂建华在培训会上指出。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琦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